#
    1. 从新概念篆刻扯开去
    2. 叶一苇先生撰著的《中国篆刻史》日前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叶氏的另一部专著《中国篆刻学》不久也将刊行于世。 叶老先生虽志在教育,却以篆刻、书法和诗词为终生雅好,晚年赋闲在家,更潜心于篆刻理论研究,先后撰有《篆刻丛读》、《雕虫札记》等多部著述。以其多年的造诣和执著,叶先生对于篆刻必有不少真知灼见,且听他——— 叶一苇 中国的篆刻艺术是由古代的玺印发展而来,可以分写为“印学史”、“印章史”和“篆刻史”,过去,这三种“史” [详细...]
      2009/09/14 12:15:0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收藏,斋馆印浅说
    2. 收藏印。又称鉴藏印。常钤盖在书籍,字画上。其内容一般为藏 书人的姓名或斋馆,藏书楼名,多一点的还加上字号籍贯等 。收藏 印首先要考虑红色印泥不污损原件,故宜小不宜大,宜朱不宜白,一 般多刻成较为工整的圆朱文。在书画作品上钤盖收藏印,据史料记载 滥觞于唐太宗李世民以年号为印文的“贞观”联珠印.古代收藏鉴印, 给后人提供了鉴别书画真伪和艺术价值高低的可靠依据。如唐宋书画 作者一般不盖印章,所以别唐宋书画时,通常看收藏家的印章。国家 或个人藏品,意要请精于此道的鉴赏专家题辞,钤印,历宋,元明, 清,这一类越来越 [详细...]
      2009/09/14 12:14: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简牍之锁----封泥
    2. 汉代造纸术发明之前,公私文书是用竹简和木牍来写录的,这些简牍为了防止在传递过程中被人私启窃看,便在卷好的竹简木札外面放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用绳子把它捆札起来后,札绳结放在方槽内,再扣上一团泥,用印在泥上压出印文,借以起到“以检奸萌”的作用。这块打上印章的泥团,就是封泥,亦称“泥封”,其使用方法,类似过去邮局的火漆封信。   封泥多用青泥。青泥质块坚韧,故能传千年,封泥的正面是印文,背面有绳迹。其形状不定,大多是不规则圆形,少数呈方形。秦汉之印大都是阴文,在泥上钤印后即成阳文。魏晋之后,竹简木札逐渐被纸帛所取代,封泥之制亦渐废。 [详细...]
      2009/09/14 12:14:1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细说“千年篆刻”
    2.   屈指数去,上一个千年的驿站,当是设定在北宋的咸平三年。在篆刻史上,这是一个周秦两汉艺术高峰彻底式微,而明清又一高峰还未崛起的时期,是两座高峰过渡中的一凹渊谷。然而又得承认这是由谷底开始攀升的转折期。热衷金石学的文学巨匠欧阳修即诞生在这当口,他悉心编撰的《集古录》十卷,乃至其奉敕篆皇帝尊号之宝的事实,客观上揭示了未来以文人为主宰的又一篆刻艺术热潮的序幕。 文人篆刻艺术由于欧阳修从基础上的打桩,读书人在举业与文字主课之外,似乎多了一种癖好,多了一种追求。接踵着曾巩集古今篆刻成《金石录》五百多卷,米芾尝试篆刻自用印,杨克一创辑《集古印格》,以及相传北宋宣和时期官府辑成《宣和印谱》四卷&hell [详细...]
      2009/09/14 12:13:4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秦印艺术(作者:励行居)
    2. 秦印指的是战国未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同时统一了多方面的制度,玺印在形式方面也得到了统一。在材质上,秦始皇的印采用用玉雕琢而成,并规定帝王的印章称为“玺”,一般印章都只能称为“印”。 秦代印章,就目前所见,官印私印均出于凿刻,铸印较少。秦印多为白文凿印,秦代官印印面常有"田"字格,称为通官印,以正方为多,也有“口”字格的。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 [详细...]
      2009/09/14 12:13:2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秦汉印的艺术特色
    2. 秦代寿命很短,匆匆十五年,留下的印迹不多。汉代是篆刻史上最辉煌的时代,有大量的印章传世,其中的许多杰作,我们今天反复观赏仍然十分耐人寻味,不得不为之叹服。 古玺印的印文书体随时代而变,随当时社会通用的书体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 秦印上的篆文书体颇为接近秦权量诏版铭文、《泰山刻石》、《郫琊台刻石》上的体势风格,有的甚至近似于《睡虎地秦简》上的字形,为篆体与隶体的混合形,是一种古隶体势。 白文秦印均沿用古玺格式,以文字配以栏界,“口”形、“日”形、“田”形均有。秦印文字较多自然 [详细...]
      2009/09/14 12:13:0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论汉印的高古之趣(作者:石安)
    2. 世人往往以为汉印因为年代久远而形成印面斑驳所产生的高古趣味。故今人临摹汉印,常常以追求印面班驳效果而刻意为之,却忽略了汉印真正的艺术精髓。汉印的高古之趣远非年代久远可一言以蔽之,时间长短对于印章而言,仅是体现其艺术价值的一部分,就艺术价值而言,更应该从印章本身角度去分析,正如清代篆刻大家赵之谦在他的那方以方正雄浑著称的印章“何传洙印”边款著文曰:“汉铜印的奇妙处,……在于印文线条的朴实浑厚”。石安以为,高古之趣于汉印,本意如此,非刻意所致,世人往往以为归功于时间,非人力所及,实误也。 赵之谦在汉印如何 [详细...]
      2009/09/14 12:12:4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篆刻发展史
    2. 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个开拓者,兼善真、草、隶、篆四体书。他的篆刻,早期师法徽派,又受程邃的影响,初以小篆入印,后又参以石鼓文、汉碑篆额等笔意,为印外求印开拓了新的途径。因邓石如是安徽人,故他的篆刻被称为皖派,又称邓派。   清代末叶许多篆刻家都受其影响,如吴熙载、徐三庚、黄士陵等。其中最能传邓派衣钵的是吴熙载,他的篆刻,刀法使转生动自如,充分表现出笔意,有运刀如笔的熟练技巧,后来许多学邓石如的人,都先从吴熙载的篆刻入手。 晚清篆刻大都笼罩在浙、皖两派之内,毫无新意。只是赵之谦、胥伦、吴昌硕、黄士陵几位才华横溢的篆刻家,创造性的使清末的印坛又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 [详细...]
      2009/09/14 12:11: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现代书法篆刻
    2.   中国1912年以来的书法篆刻。清代末年,由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存世的古代书迹,包括近世出土的殷墟的甲骨、齐鲁的封泥、西域的简牍、河洛的墓志以及帛书、纸卷等,大量影印,流传甚广,加上各种形式展览会的盛行,特别是辛亥革命后故宫的开放,私人和内府珍藏的书迹名品公开陈列,使当时学者能见前人所未见,知前人所未知,学风丕变,仿秦汉、宗魏晋成为一时风尚。并开始出现南帖北碑自然融合,篆、隶、草、楷四体并用的新趋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书法家以康有为、郑孝胥、沈曾植、吴昌硕等人最为著名。康有为的书法初临《乐毅论》以及欧阳询、赵孟□,后改习六朝碑版,晚年则“欲孕南帖、胎 [详细...]
      2009/09/14 12:10:4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史略
    2. 中国篆刻艺术发展史略 前秦印:形态各异 据现有资料,中国最早出现的印章是商代的三颗玺印,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手工业渐趋发达,玺印的用途也逐渐扩大。这些玺印大多和战国铜器上的铭文相合,其中也有许多是春秋时代的,很难分辨。在战国时,各国文字各不相同,反映在玺印中的文字也不相同。这些玺印的印形、文字的安排,表现出了强烈的艺术性,反映了战国时代思想活跃的生动局面。 秦印:简洁、明晰   秦印即秦统一中国后的官私印玺。"六王毕,四海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以后,在政治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战国时,由 [详细...]
      2009/09/03 17:17:3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