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李彬 | 向阳而生,向光而行
    2. 李彬 行草小品 转眼间,2025已经来到我们身边。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年太短,还未及细品初春,就已身处暮冬。 这一年来的学习、工作、创作,虽无浓墨重彩之处,但我始终坚持并践行艺术为社会服务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这一年,走进西藏森林消防开展文化慰问服务是我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5月下旬,我来到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那曲,慰问了驻防那曲的西藏森林消防总队那曲大队官兵, [详细...]
      2025/01/14 09:12:06 来源:书法报 编辑:静愚
    1. 坚持基层书法文化创新性探索实践
    2.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阅读网络化的背景下,加强引导力度,抓好“互联网+书法+”文艺创作生产才是硬道理。 2024年上半年,广东省雷州市书协传承有序,宣扬有法,陆续开展了百龙闹春——全国名家“龙”字书法网络邀请展、龙腾四海——全国篆刻作品网络展、龙凤呈祥——全国春联书法作品网络展、辰龙嘉福——全国“福”字书法作品网络展、“青年有为、金石铭志”广东省青年篆刻家精品网络展,打开“对外开放”的窗口,全国数以百计的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等名家参与其中。数以万计的公众号浏览量,“书法雷州”的声名早已经通过网络传播全国各地。下半年,庆祝中华人民共 [详细...]
      2025/01/14 09:10:31 来源:书法报 编辑:静愚
    1. 陆德富 | 书中有清欢
    2. 如今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公众号、小红书等,读书的人好像越来越少了。据说,图书市场确实不太好做。不过,书还是要读的。网络读书虽然方便快捷,但是不容易读得细致。像过去那样,边读边思考,甚至翻阅其他书籍,相互参证,才算是真正把书读进去。 读书分精读、泛读两种,与自身性情或研究论题密切相关者,需要精读,即一字一句读过去,比如《论语》《汉书》之类的基本古籍,是需要字字精读,方能入味的。如果仅仅是感兴趣的书,不是性情所好,也非专业所需,不妨泛泛浏览,或者择取比较有意思的部分阅读即可。 2024年我精读的书不少,印象最深的书有两部。第一部是刘涛老师的 [详细...]
      2025/01/14 09:09:54 来源:书法报 编辑:静愚
    1. 祝勇“微观故宫系列”上新,两新作解读宋徽宗与《清明上河图》
    2. 著名文化学者祝勇"微观故宫系列"新作——《在故宫寻找宋徽宗》和《在故宫解密〈清明上河图〉》新近出版,以故宫美文知名的作家祝勇以独特的“微观史”视角,带领读者走进故宫的收藏宝库,解读千年前的艺术与人生密码。 “微观故宫系列”是故宫研究员祝勇的开创性尝试,他试图从细节出发,探寻这座凝结了千年文明的宫殿的历史真相,解读其文化密码。继2024年热销的《故宫建筑之美》,两部新作以故宫珍藏的书画为切入点,展开一场跨越 [详细...]
      2025/01/14 09:08:12 来源:北京日报 编辑:静愚
    1. 晁谷蛇年生肖画展亮相燕京书画社
    2. 1月12日,琉璃厂东街热闹非凡,由燕京书画社精心主办推出的“晁谷蛇年生肖画展”在此盛大开幕,40余幅以蛇为题材的新作集体亮相,为京城的冬日增添了一抹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也拉开了燕京书画社以生肖画展庆贺新春的序幕。 作为当代画坛的实力派艺术家,画家晁谷其艺术探索广泛且深入。他既有深厚的笔墨修养根基,又具备开阔前卫的艺术视野,在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理念的融合上驾轻就熟。生肖绘画更是其创作领域的一大亮点,而此次蛇 [详细...]
      2025/01/14 09:06:07 来源:京报网 编辑:静愚
    1. 王辉 | 独特的眼光观察现实,隐喻地表达社会议题
    2. 王辉《远方梨花开》油画100×150cm 2024年 王辉作为一位备受瞩目的油画家,其作品以视野宽广、气势宏伟,造型概括夸张、色彩深沉纯净而独具特色,使画面富有动态感和视觉冲击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艺术震撼。作品有一下特点: 一、通过内在精神世界和外在社会现实的观察,反映人类的生活环境与精神状态之间的关系 在王辉的作品中,他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视角,将不同地域 [详细...]
      2025/01/14 09:03:27 来源:网络 编辑:静愚
    1. 林路著《摄影的时空碎片》出版
    2. 由摄影评论家林路所著的《摄影的时空碎片》一书,日前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林路撰写的摄影主题短篇文章四十篇左右,探讨了作者对于摄影与时间、空间关系的思考,书中配以经典摄影作品,以求让读者在品读线性表达思维的文字与非线性表达思维的图像之间获得阅读的乐趣。 作者林路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摄协副主席,已出版《摄影思想史》《风景摄影史》《时尚摄影史》等摄影理论专著及画册等多部。 [详细...]
      2025/01/14 08:58:29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静愚
    1. “岁寒三友”方寸间
    2. 松、竹、梅素有“岁寒三友”之称,天寒地冻时,苍松青翠葱茏,碧竹枝叶繁茂,红梅傲雪怒放,展现着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岁寒三友”是高尚人格的象征,分别代表了坚韧不拔、谦逊有节、纯洁高雅等优秀品质,而松、竹、梅在寒冬里相互守望的情景,也用以比喻忠贞的友谊。在我国发行的诸多邮票中,都能发现它们的潇洒身姿。 “霜寒枝更劲,崖峭揽怀中。天地囤真气,不摇杨柳风。”松树雄伟苍劲、高大挺拔,经冬不落叶、雪压挺且 [详细...]
      2025/01/14 08:57: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墨韵千秋 竹影寄情
    2. 竹子生而有节,主干挺拔,宁折不屈,深受人们喜爱,与梅、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与梅、松并称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清姿瘦节”“虚心凌云”的竹子,也吸引着历代画家在纸上挥毫泼墨、“开枝散叶”,并以之自喻自勉、寄托情怀。 唐代花鸟画独立成科,此时的竹,就像一位遗世独立、低调谦逊的雅士,常常隐匿于画卷边缘,甘为衬景。它以修长之躯、婆娑之影,默默映衬着那些灼灼盛放的娇花、灵动俏皮的飞鸟,无声诉说着自然的清 [详细...]
      2025/01/14 08:53: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案头梅花暗香来
    2. 在中国文化中,梅花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形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围绕梅花留下了数不胜数的作品。北宋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南宋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是赞颂梅花高尚情操的诗词佳句。梅花的独特气质和高洁品质受到文人士大夫推崇,在民间也被赋予吉祥安康的美好寓意,深受人们喜爱。工艺美术作品中常以梅花为题材,在各类文房用品里,梅花的形象也极为多见,工匠将梅花元素融入器物之中,让它们成为美的象征与文化传承的载体。在 [详细...]
      2025/01/14 08:51: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