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颗青梅过夏天
    2. 芒种与夏至,是夏日里紧密相连的两个节气。一颗青梅,悄然跨越这两段时光,成为连接时节的味觉纽带。随着夏季来临,暑气蒸腾,酸梅汤愈发成为大众消夏标配。这一传统饮品承载着古人“顺时而食”的智慧:芒种农忙,人们汗流浃背,易致心火亢盛,青梅的“食酸”特性恰合“清补”需求;待到夏至,暑热灼人,烹煮糖渍后的梅子化作甘润汤饮,消暑解腻。从先秦“食梅”调味到清代宫廷民间共赏,梅子的酸甜嬗变贯穿千年饮食文化,既是“汗滴禾下土”的农耕记忆,也是“轻 [详细...]
      2025/06/15 09:42:21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行走的色彩诗篇——袁文彬的风景油画
    2. 太行山居图(油画) 80×300厘米 2021年 袁文彬 近日,“伏脉千里——袁文彬风景作品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的艺冠空间开幕。展览呈现了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油画家袁文彬的26幅油画精品,记录了他行走于祖国各地的所见所感,以及日常的瞬间和念念不忘的风景。方寸之间的记录,真挚而隽永。展出的作品题材丰富,画中可以看到清晨的朝霞、午后的阳光、傍晚的余晖等不同时段的光影变化,以及山川、河流、树木等自然景观的色彩差 [详细...]
      2025/06/15 09:40: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笔底春风 墨生万彩——纪念汤文选百年诞辰
    2. 婆媳上冬学 (国画) 115×67厘米 1954年 汤文选 中国美术馆藏 2025年适逢当代著名国画家汤文选诞辰百年,中国美术馆近期推出“典藏活化”系列展:“笔底春风——汤文选画展”,呈现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9幅汤文选经典画作,以飨观众。 汤文选(1925-2009),湖北孝感人,被艺术界誉为“20世纪最后的写意国画巨匠”。他天资聪颖,自幼热爱绘画,时常临摹家藏古画,表现出极高悟性和天 [详细...]
      2025/06/15 09:39:06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不肯作神仙”——以齐白石艺术架起连接心灵的桥梁
    2. 近日,由北京画院、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不肯作神仙——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拉开帷幕。 展览标题取自齐白石篆刻的一枚印章——“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齐白石高寿近百岁,一生堪称传奇。他从湖南湘潭的田埂走出,先后做过走街串巷的木匠、主顾家里的描容师傅、琉璃厂的刻印画师,直到“衰年变法”艺术大成,终于扬名海外。在百年岁月中,齐白石秉持着赤诚的生命状态,他立志画“亲眼所见、亲身所感”的自然万物,宏如壮丽山河、微若花木鱼虫,都在他笔端唱诵如歌。无怪乎他说“不肯作神仙”——人间瑰景,不羡神仙。 借 [详细...]
      2025/06/15 09:37:2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国际上的那些双年展
    2. 双年展,是当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一种大型艺术展览形式,具有制度化、当代性、前沿性、国际化等特点,对其根源的追溯及经验的借鉴对于我国当下双年展的实施及未来发展都颇为有益。 1895年,首届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在威尼斯绿园城堡举行。这个最初为庆祝意大利国王和王后银婚的提议,却出人意料地成就了一种崭新的展览模式。这件盛事因设定每两年举办一次而得名“双年展”,因举办地点固守威尼斯,从而开启了“城市+双年展”为名的国际艺术品牌之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双年展,被誉为“双年展之母”。 双年展本意为每隔一年举办一次的国际艺术展览制度,但也会出现三年或 [详细...]
      2025/06/15 09:34:5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以“容·智慧”回应未来城市建筑转型
    2. 展览现场 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策展团队供图 第十九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 以“容·智慧”回应未来城市建筑转型 近日,第19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展览在威尼斯军械库及处女花园开幕。本届中国馆展览以“容·智慧”为主题,由在国际建筑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策划,12位(组 [详细...]
      2025/06/15 09:34:1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传·真:平凡中映照出时代的深意
    2. 暖(国画) 240×210厘米 2024年 李传真 作为中国当代现实主义人物画领域的重要代表,艺术家李传真的首次大型个展“传·真:为劳动者立传——李传真作品展”近日亮相中国美术馆,这是一次对其二十年来聚焦“劳动者”主题艺术探索的全面梳理与深度呈现。44件绘画作品及多部珍贵影像资料,围绕“老一代农民工”“新农村留守老人与儿童”以及“新生代产业工人”这三大群体构建起清晰的叙事主线,引领观众深入探索劳动者的多重 [详细...]
      2025/06/15 09:31: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周石峰: 兴会烟霞 放怀丘壑
    2. 烟锁晴光(国画) 205×210厘米 2020年 周石峰 艺术史也是风格史。大凡有成就的艺术家,终其一生都在审美表现和艺术语言方面开疆拓土,以独特的视觉语言构建自己鲜明的美学体系。对钟情于中国画又不甘心一味重复古人的画家周石峰而言,其绘画风格的形成与成熟,在于他始终站在荆楚文化的历史脉络中,在本土语言与当代性之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创作路径。 周石峰认为,大凡处在创作前沿的山水画家,都在 [详细...]
      2025/06/15 09:30:32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陈履生:灯火传薪照后学
    2. 5月29日,知名艺术评论家、美术史学者、国家博物馆原副馆长陈履生在北京医院因病去世。陈履生的艺术生涯,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现当代文化发展史。他让沉寂的文物讲述故事,让冷僻的史论焕发温度,更让艺术之美滋养大众。他以美术史家、画家、博物馆建设者等多重身份,在60余载光阴中构筑起一座贯通古今的精神灯塔。 1956年6月,陈履生出生于江苏省扬中市。1978年,陈履生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师从刘海粟等大家,两获“刘海粟奖学 [详细...]
      2025/06/15 09:26: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节日与节气中的华彩
    2. 6月14日是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中国美术馆近期推出“典藏活化”系列展:献给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岁时华彩——民间美术里的节日与节气”。此次展览精选中国美术馆藏的近80件(套)非遗珍品,汇聚剪纸、年画、彩塑、风筝、农民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呈现中华传统节日与节气的文化魅力。 民间美术作为农耕文明的鲜活见证,承载着中国人对自然时序的敬畏与诗意想象。从春节年画中祈福纳祥 [详细...]
      2025/06/15 09:24:0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0(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