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现代书法篆刻
    2. 中国1912年以来的书法篆刻。清代末年,由于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印刷技术,存世的古代书迹,包括近世出土的殷墟的甲骨、齐鲁的封泥、西域的简牍、河洛的墓志以及帛书、纸卷等,大量影印,流传甚广,加上各种形式展览会的盛行,特别是辛亥革命后故宫的开放,私人和内府珍藏的书迹名品公开陈列,使当时学者能见前人所未见,知前人所未知,学风丕变,仿秦汉、宗魏晋成为一时风尚。并开始出现南帖北碑自然融合,篆、隶、草、楷四体并用的新趋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年,书法家以康有为、郑孝胥、沈曾植、吴昌硕等人最为著名。康有为的书法初临《乐毅论》以及欧阳询、赵孟□,后改习六朝碑版,晚年则& [详细...]
      2009/09/17 16:09:4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印章篆刻发展述略(1)
    2. 内容提要:   结合由2008年奥运会所带来的中国印热,本文从中国印学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印章的起源与上古契刻传统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进而论述了秦汉印章在我国印学史上的地位、艺术价值以及其辉煌的原因。在以辩 证的历史唯物观对进入晦暗时期的隋唐宋印章作出公允评价的同时,也探讨了唐宋审美意识转变对实用印章与篆刻艺术分野的重要影响。在论述了明清几代篆刻大师 在“印外求印”道路上的探索之后,对清末民国印坛的状况和各派的印风及其在当今印坛的正负面影响也作了评述。尤其对乔大壮、蒋维崧一脉将大篆、古籀、金文 入印的开创性给予了充分的评价。 [详细...]
      2009/09/17 16:09: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印章篆刻发展述略(3)
    2. 五、承前启后   清末民初是我国篆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其主要表现是对传统印风的整合总结和对近现代印风的开创。   一时的风气总是在一定目的的导引下而形成的,同时风气的发展又会促进对初始目的的认识。承明清余绪的同时,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多,在发掘整理的基础上,既宗于秦汉印章而又不囿于秦汉印章已成为当时的一 项重要的共识。故不仅先秦玺印、鼎彝铭文、碑版受到重视,封泥、烂铜印、瓦当的艺术价值也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加之印刷技术的进步,大批的辑古印谱出现并化 身千亿,传播开来。如陈介祺的《十钟山房印举》、罗振玉的《赫连泉馆印存》、陈汉第的《伏庐玺印》、周进的《魏石经室古 [详细...]
      2009/09/17 16:09: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印章篆刻发展述略(2)
    2. 四、上下求索   如果说文字与篆法是篆刻的灵魂,那么印材就是篆刻的 肉体了。文人治印从唐及宋而又及于元,在“灵魂”上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但由于传统的印材较为坚硬,难于镌刻,使得文人治印不得不依赖于工匠,而难以达到灵 与肉的完美结合。因此对于新的理想印材的出现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历史课题。其实从元代的王冕就开始以花药石治印,不过由于名声不响,未能得到推广。所以一直 到明朝中后期的文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冻石,才最终真正的解决了印材问题[14]。这种“石质印材硬度较低,品质细腻糯嫩,宜于表现文人的创作意趣。刀石相机,还能出笔墨所不及的金石之趣&rd [详细...]
      2009/09/17 16:08:4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篆刻发展史
    2. 在篆刻艺术发展史上,邓石如是一个开拓者,兼善真、草、隶、篆四体书。他的篆刻,早期师法徽派,又受程邃的影响,初以小篆入印,后又参以石鼓文、汉碑篆额等笔意,为印外求印开拓了新的途径。因邓石如是安徽人,故他的篆刻被称为皖派,又称邓派。   清代末叶许多篆刻家都受其影响,如吴熙载、徐三庚、黄士陵等。其中最能传邓派衣钵的是吴熙载,他的篆刻,刀法使转生动自如,充分表现出笔意,有运刀如笔的熟练技巧,后来许多学邓石如的人,都先从吴熙载的篆刻入手。 晚清篆刻大都笼罩在浙、皖两派之内,毫无新意。只是赵之谦、胥伦、吴昌硕、黄士陵几位才华横溢的篆刻家,创造性的使清末的印坛又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赵之 [详细...]
      2009/09/17 16:08:3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印章历史及种类
    2. 中国印(篆刻),连同书法、绘画、诗歌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艺术。 如果以字释意,“印”字的左半部是个“爪”字,即手,右半部是个“节”字,就是符节,也就是凭证,合起来就是手持符节,代表诚信。 至于中国印产生于何时、何地,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几千年来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从最早富有神奇色彩的传说到近代具有科学精神的理论探讨,渐渐演绎出一个漫长的认知过程。 中国印的民间和神话传说 关于中国印的起源,我们现在能见到的文字记载是在汉代编写的纬书《春秋运斗枢》和《春秋合诚图》。 [详细...]
      2009/09/17 16:08:1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篆刻的历史
    2. [历代玺印名称的变迁]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也作”钤” )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独称“玺”,臣民只称“印”。汉代也有诸候王、王太后称为“玺”的。唐武则天时因觉得“玺”“死”同音,改称为“宝”。唐至清沿旧制而“玺”“宝”并用。汉将军印称“章”。之后,印章根据历代人民的习惯有:“印章&rdqu [详细...]
      2009/09/17 16:07:5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篆刻艺术的发展
    2.   先秦及秦、汉的玺印,是古代人们在交往时,做为权力和凭证的信物。此外,吉语印、肖形印、黄神越章等印,也反映了古代的社会生活习俗和人们的思想意识。   古玺《易敞邑圣□卢之□》   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古玺大多是属于战国时期,其中也有春秋时期的遗物。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秦以前写作“□”或“□”。玺文分朱文(文字凸起,亦称阳文)和白文(文字凹入,亦 称阴文)两种,古玺的形状、大小不一,有长方形、方形、圆形和其他异形。内容有官职、姓名、吉语和肖形图案等。古玺制作精工,或凿或铸;玺文精细,章法生动。朱文 [详细...]
      2009/09/17 16:07:3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篆刻艺术史简论
    2.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相结合,用印章特定形式表现的一门艺术。是将汉字书法的美,与章法表现的美、刀法展现的美及金石自然美为一体,以独立欣赏的表现性艺术。   篆刻艺术从明清流派算起已有 500年的历史,而明清流派篆刻是由古代印章发展而来的。古代印章以独特的风貌和实用艺术的表现性,为篆刻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所以,篆刻艺术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一样,经历了一个由实用艺术转化为纯表现性艺术的历史过程。依据史料所知,古代印章中最早的是古玺,大多属于战国时期。古玺分官、私两类,当时不分尊卑都称为玺。古玺是由专门工匠制作,或凿或铸, [详细...]
      2009/09/17 16:03:0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篆刻歷史
    2.   「篆刻」二字,最初見於楊雄的法言:「童子雕蟲篆刻是也。」篆刻有廣義與狹義兩種解釋。狹義的篆刻專指後人所謂的治印之學;廣義的篆刻則泛指一切雕琢技法。   紀元前一千三百年前, 中國人就已經使用印章, 在春秋戰國之後,由於政治上急遽變化, 印章更因政治權力的憑證用途而大量應用, 後因社會經濟的發展, 亦成為生活連繫與信用憑證的多用功能!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早有殷的甲骨文和周的鐘鼎文,接著是秦刻石、漢魏六朝的碑誌、摩崖造像、以及無數鏡銘、瓦當、磚文、陶文等,這些都可以視為廣義的篆刻,另外像雕玉、刻石、鏤竹、銘銅等,不管是文字或圖案,通通是篆刻的範疇。現今我們談「篆刻」,僅限於 [详细...]
      2009/09/14 14:48: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