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草书艺术
-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是相对于正而言的。把字写得快捷随便。如起草文稿书信被称为“草稿”,所以,任何一种书体都有这种草化的结晶,如篆草,章草,今草,行草,狂草,从狭义而言,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的结果。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草书虽然适应了快速书写的文化需求,在社会生活中曾广泛传播,但往往流于潦草,不易辩识,不得于传播和教育,这就产生了行书,由此看来,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
[详细...]
2011/03/30 10:39: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隶书艺术
-
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这个故事可能有很大附会的成分。实际上正像书法的产生一样,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这是隶书的萌芽。西汉时,书法中隶体的成分进一步增加。长沙马
[详细...]
2011/03/30 10:38:3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 中国书法史:古代甲古文与金文
-
被王懿荣,刘鄂于1899年秋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其总数已达十五万之多,文字总量已超过百万.可识读一千多字.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天文历法.地理气候.礼仪民俗.医学.文法等.甲骨文已超越原始图画文字阶段.而能以极简单的线条符号创作文字。书刻方向的多变。使字形结构异常活跃。同时。自上而下章法的纵势化开启了中国书法的章法程式,甲骨文已具备了象形。会意。楷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书”原则。因此。甲骨文对书法及文字发生意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性。
金文的文字内容比甲骨文更丰富。从殷商器上的一两字到西周春秋器上的数百字。记录了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盟契誓约。婚嫁家用等史
[详细...]
2011/03/30 10:37: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行书艺术
-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
[详细...]
2011/03/30 10:36:5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行书艺术
-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 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详细...]
2010/07/12 11:30: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 中国书法史:古代甲古文与金文
-
被王懿荣,刘鄂于1899年秋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其总数已达十五万之多,文字总量已超过百万.可识读一千多字.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天文历法.地理气候.礼仪民俗.医学.文法等.甲骨文已超越原始图画文字阶段.而能以极简单的线条符号创作文字。书刻方向的多变。使字形结构异常活跃。同时。自上而下章法的纵势化开启了中国书法的章法程式,甲骨文已具备了象形。会意。楷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书”原则。因此。甲骨文对书法及文字发生意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性。
金文的文字内容比甲骨文更丰富。从殷商器上的一两字到西周春秋器上的数百字。记录了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
[详细...]
2010/07/12 11:29:4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篆书艺术
-
据文献记载。秦以前汉字书体并无专门名称。郭沫若认为篆书是官书之称。甲骨和金文是小篆。而小篆是由春秋战国时代的秦国文字逐渐演变而成的。由于是官书。小篆实际上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如记功刻石。叔量诏版。兵虎符之类。而隶书则更普遍地被使用。用于一般的公私文件和书籍。范围要广泛得多。标谁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与甲骨文。金文相比。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字形修长。而且紧画向下引伸。构成上密下疏的视觉错感。这与自上而下的章法布局也有关系。线条匀称无论点画长短。笔画均呈粗细划一的状态。这种在力度。速度都很匀平的运笔。给人以纯净简约的美感这两种特征。加之字体结构的
[详细...]
2010/07/12 11:29:2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隶书艺术
-
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这个故事可能有很大附会的成分。实际上正像书法的产生一样,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这是隶书的萌芽。西汉时,书法中隶体的成分进一步增加。长
[详细...]
2010/07/12 11:28:2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草书艺术
-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是相对于正而言的。把字写得快捷随便。如起草文稿书信被称为“草稿”,所以,任何一种书体都有这种草化的结晶,如篆草,章草,今草,行草,狂草,从狭义而言,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的结果。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草书虽然适应了快速书写的文化需求,在社会生活中曾广泛传播,但往往流于潦草,不易辩识,不得于传播和教育,这就产生了行书,由此看来,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
[详细...]
2010/07/12 11:28:0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 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书法艺术
-
隋楷上承两晋南北朝沿革。下开唐代规范的新局,隋有碑版遗世,多为真书,分四种风格,一为平正淳和,如丁道护的《启法寺碑》等,一为峻严方饬。如《董美人墓志铭》等,一为深厚圆劲,如《信行禅师 塔铭》等,一为秀朗细挺。如《龙藏寺碑》等。
唐初,国力强盛,气象宏大,书法从六朝遗法中蝉脱而出楷书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欧阳通,钏绍京。在李世民倡导下,掀起崇王热潮,继承传统。力创楷书新规范,初唐以欧。虞。褚。薛四家为书法主流。总特点结构严谨整洁,故后代论书有‘唐重间架’之说,一时尊为‘翰墨之冠’延至盛唐歌舞升平,儒道结合,李邕变右军行
[详细...]
2010/07/12 11:27:4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