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体大周正 综赅有方——评敏泽先生新版《中国美学思想史》(作者:袁济喜)
    2. 敏泽先生的《中国美学思想史》的修订再版正值中国文艺学和美学面临诸多困惑与纷扰之际。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如何使本土文化资源与外来文化有机融合,建设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学与美学体系,这是当下中国文化建设面临的严重课题。此书的再版对于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学科建设,以及当前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新版《中国美学史》的价值,首先在于它将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层次。其体大周正、综赅有方的特点,体现在它对于中国美学史的学科建设贡献上面。 本书新版的问世,显示出中国美学思想史在经过近百年的艰苦跋涉后到达的新阶段。回溯学术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 [详细...]
      2009/09/09 18:03:2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从《新美学》到《新美学》改写本的启示(作者:杨汉池)
    2. 一 当纪念蔡老90诞辰之际,正逢《新美学》改写本第三卷出版不久。《新美学》改写本(以下简称改写本)的三卷至此全部出齐。对于蔡老的长期奋斗的学术生涯来说,这是个最好的纪念方式。蔡老的主要著作《新美学》初次定稿于1944年,出版于1947年。尽管当时便获得了很大的声誉,但蔡老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就打算进行修改,并且主动通知上海群益出版社停止第一版的印刷。这里表现了蔡老的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还表现了他对于自己精心创建的美学思想体系加以充实完善的决心和信心。蔡老在五六十年代忙于教学、领导和一些文章的写作活动,没有可能集中时间把《新美学》的修改任务提上日程。在六七十年代期间遭到社会大动乱 [详细...]
      2009/09/09 18:02: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锥指博识说《周易》———钱钟书论《易》述评(作者:陈良运)
    2. 【内容提要】钱钟书先生《管锥编》开篇即论《周易》,他以如锥的深见 ,广博的学识 ,对《易》之若干重要义理、用象奥秘乃至修辞妙诣 ,皆用中西比较之法阐明其于昔世、今世 ,东方、西方的普遍性意义 ,并且给予颇具启迪性的发挥 ,使今之读《易》者获得不少生动的意趣。 【关键词】 周易;钱钟书;易理;易象 钱钟书先生不是易学专家 ,凭着通览古今中外各种典籍所积累的丰厚知识 ,又凭着他读书时那超出常人的“锥指管窥”的功力 ,能够从一个字一个词中 ,探究出很多前人所未察、未及、未言的微旨奥义 ,尤善于引申论述 ,纵横比 [详细...]
      2009/09/09 18:00: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古学经子·绪论》(作者:王锦民)
    2. 一、从凌廷堪说起 凌廷堪《复礼》云:“圣人之道,至平且易也。《论语》记孔子之言备矣,但恒言礼,未尝一言及理也。《记》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彼释氏者流,言心言性,极其幽深微眇,适成其为贤知之过。圣人之道不如是也。其所以节心者,礼焉尔,不远寻夫天地之先也;其所以节性者,亦礼焉尔,不侈谈夫理气之辨也。是故冠昏饮射,有事可循也,揖让升降,有仪可案也,豆笾鼎俎,有物可稽也。使天下之人少而习焉,长而安焉。其秀者有所凭而入于善,顽者有所检束而不敢为恶;上者陶淑而底 [详细...]
      2009/09/09 17:57: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关于中国美学范畴研究(作者:蔡锺翔)
    2. 范畴,是对事物、现象的本质联系的概括。范畴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正如列宁所指出,它“是区分过程中的梯级,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梯级,是帮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哲学笔记》)。人类的理论思维,如果不凭借概念、范畴,是无法展开也无从表达的。美学范畴,同哲学范畴一样,是理论思维的结晶和支点。一部美学史,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部美学范畴发展史,新范畴的出现,旧范畴的衰歇,范畴涵义的传承、更新、嬗变,以及范畴体系的形成和演化,构成了美学史的基本内容。 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由于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呈现出与西方美学范畴迥然不同的面貌,因 [详细...]
      2009/09/09 17:55:3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主导多元 综融创新——敏泽先生的学术成就和治学方法(作者:党圣元)
    2.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至今,敏泽先生在学术园地里的辛勤耕耘已逾半个世纪之久。在这半个世纪多的岁月里,敏泽不但以自己的勤学敏思精心笔耕,为当代中国的文学、美学研究贡献了许多富有原创性的学术论著,成为文学理论批评和美学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的开拓者,而且亲历了中国当代文艺界的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担当了一位历史重要见证人的角色。作为文学、美学研究方面的学术大家,敏泽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研究范围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中国美学史、文学和美学基本原理、当代文学评论以及文化理论与批评等诸多领域,其中既有系统深入地研究阐述我国传统文学理论批评和美学思想发展历程的宏篇巨裁,又有勇于探索文学和美学基本原理方 [详细...]
      2009/09/09 17:24: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作者:高建平)
    2. 几年前,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全球化与中国美学》。文章的英文本登在2004年的《国际美学年刊》上,受到好评。但中文本则在国内出现一些不同的意见,有同行认为我的观点偏保守。最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次报告会上,我将那篇文章中的一些想法作了择要叙述,又对一些背景材料作了说明。正好,王建疆撰文《反思全球化背景下的“传统”和“话语霸权”》,也与之相关,我想放在一起讨论也许更好,因为换一个语境,也许会得到一些新的批评意见,对我会有一些新的启发。      一、“文化多样性”思路的由来      近年来, [详细...]
      2009/09/09 17:22:3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建构中国美学(作者:高建平)
    2. 这次国际会议的题目定为:“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一一以方位来确定会议名称。这在美学上还是一个尝试。尽管在其它领域这己经不新鲜了。如果有人问:有没有可能去讨论美学的南方与北方?我会回答:当然!而且如果可以。我会努力去促进这种讨论。如果有人问:会不会有美学的中央与边缘?回答则是:不仅有。,而且过去的国际美学会议大都是如此。在这些会议中。先列出一批西方美学话题为主。再加上一个边缘性的“非西方美学”或者叫“第三世界美学”的话题。其实。这么做己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在以前的世界美学大会上。只有中央。没有边缘。 全世界 [详细...]
      2009/09/09 17:22:1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圣贤的气象(作者:朱良志)
    2. 在中国哲学中,所谓“圣贤”,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他们的思想,还有他们的风神、气象和风韵。中国哲学强调,有一等之胸襟,方有一等之思想。这些圣哲们的胸襟气象足以映照清流,风范百世。今天我们汲取传统哲学的精华,如果能咀嚼到其背后所隐藏的哲人的胸襟气度,或许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其思想的精髓。这篇文章从三个角度谈谈我对所谓“圣贤气象”的体会。 患所以立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怕你没有取得一定的位置,重要的是你拿什么去自立。人来到这世界,就是“立”的过程&mdash [详细...]
      2009/09/09 17:21:3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作者:宗白华)
    2. 唐代孙过庭书谱里说:“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 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象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中国的书法何以会有这种特点? 唐代韩愈在他的《送高闲上人序》里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 [详细...]
      2009/09/09 17:20:5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4(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