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9)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area" 美术史论-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的传统(作者:叶朗)
    2. 北京大学建立于1898年(光绪24年)。当时称为京师大学堂。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1917 年 1 月 4 日 , 蔡元培先生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早在 1912 年 蔡先生就任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就曾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强调美育的重要性。 蔡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后,开始大力实施美育。一方面,他本人亲自在北大开设美学课,并着手编写《美学通论》,另方面,他在北大组织“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画法研究会”和“书法研究会”于 [详细...]
      2009/09/10 09:17:1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情感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作者:杨岚)
    2. 内容提要:本文对中国情感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在对理论资源和实践探索经验的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在情感教育实践中的几个重要环节,在情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和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等方面提出系统见解,并对情感教育与德育、美育、智育的关系有所阐释。 关键词:情感教育、情感智慧、情感理性、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 一、情感教育是中国当代教育的软肋 改革开放后,伴随中国教育机制和考试制度的恢复重建和规范化发展,培养了大批适应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奠定了今天中国各方面事业发展的基础,功效非凡。但 [详细...]
      2009/09/10 09:16:2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论审美教育中的互动性特征(作者:杨杰)
    2. 本文拟以审美关系中的互动性特征为视角,揭示审美教育的自由本质。     一 审美关系是人类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主客体对象性关系。   所谓对象性关系,是指对象如何与人构成一种关系,即“对象是怎样变成人的对象”。   客观世界是本原的、无限的、独立于人之外的永恒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无论主体将来的活动如何得以长足的发展,自然界在怎样大的程度上被“人化”,这种原本世界的优先地位是无法取代的,这时的物质自然界不是现实的客体。人的现实客体只能是人化的自然界,是肯定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存在;另一方面,人类的社会实践,在改造客 [详细...]
      2009/09/10 09:14: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当代美育应为个性情感营造自由生栖的绿洲(作者:宋生贵)
    2. 关于美育对于包括人的个性情感在内的人文情怀的作用和意义,本来早已是为人们所一再论及并确认的命题了。本文再次特别提出这个话题,主要是在于强调其当代的现实针对性。同时对于当下出现的“无情”的形式化的“美育”现象提出反拨。     一   对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若站在不同角度,作不同层面的描状,自然可以构成种种不同的图景,并作出不尽相同的判断。但透过种种外在的表面现象则又不难见出其明显的相同之处,其中,浮躁与平面化即为突出之点。红尘滚滚,人事劳劳,更多的人在更多的时候都在匆匆忙忙地追寻着什么,把捉着什么,甚或企图得到些什么。在此如同赶 [详细...]
      2009/09/10 09:13:2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审美教育:一个关系到未来人类素质和生存质量的重大课题(作者:曾繁仁)
    2. 这次研讨会之所以选择审美与艺术教育这样一个论题,主要是审美与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文化教育界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那就是,面向新的世纪,人类应该审美的生存,我们应该将我们的后代培养成审美的生存的一代新人。众所周知,面对未来,摆在人类面前的是机遇与挑战共存。所谓机遇,那就是未来岁月人类将会取得更多的繁荣发展。而所谓挑战,那就是与繁华发展相伴,人类也将面临自然生态恶化、工具理性澎涨、市场拜物盛行、精神疾患漫延等等严重问题。这就是物质生活富裕与人的生存状态非美化两极发展的悖论。而要解决这个悖论就必须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时发展。而美育就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通过审美教育的手段培养 [详细...]
      2009/09/10 09:12:4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论美感增力性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美育科学化原理研究之一(作者:赵伶俐)
    2. 美育作为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是否成功的一项重要标志,便是师生美感的激发及其激发程度。大量教育实践和实验证明,没有充分的美感生成和体验,即便拥有许多漂亮的外在形式或进行了相当高超的艺术技巧训练,也难以称为名副其实的美育。反之,凡是能充分激发美感,师生双方都因此能乐于去求美、求真、求善,也因此有可能形成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进一步有助于美德、启智、健体的教育,都可以称为美育。因此,美感也就不仅成了美育是否成功的标志、美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标志,而且还是所有教育共同追求的高级境界。不仅限于教育领域,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也常常能感受到因为追求美感和体验美感所带给我们思想和行 [详细...]
      2009/09/10 09:12: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2007年高教美育会议论文综述
    2. 中国高教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以“美育与和谐社会建构”为主题,共收到参会论文20余篇,论文集中于以下四个问题,下面分别述之。 一 美育与和谐社会建构的理论分析 天津财经大学的赵洪恩从美育的*能出发,指出美育的直接效应在于塑造和谐的人,而和谐的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美育正是通过塑造和谐的人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石家庄铁道学院的杨世杰将和谐社会归为社会美范畴,指出美育工作者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美育教学与研究工作:积极倡导和谐理念 [详细...]
      2009/09/10 09:11: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王元骧: 美育并非只是“美”的教育 
    2. 内容提要] 美育的目的是通过审美体验使人的情感达到感性与理性、个人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而进入生存的自由境界。它的内容是由美(优美)感和崇高感两方面所构成的:前者给人的是亲和感、爱悦感;后者给人的是震撼感、敬畏感,它突出体现在人面对艰难险阻所表现出来的英勇无畏、自强不息的精神中。目前我国的美育理论一般着眼于前者而无视后者,因而也就不能对美育作出完整的理解。全面、正确地理解美育的内容,对于正确实施审美教育、培养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美育 审美 美 健全人格 崇高 一 美育问题近年来已引起学界普遍的重视并 [详细...]
      2009/09/09 16:49:3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潘立勇:儒家人文精神的美育品格与化育之道
    2. 儒家人文精神蕴含着深刻的美育品格,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化育之道;形成于“轴心时代”的命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奠定了这种文化精神品格的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指归以之文化存在为本,以人对世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观照为中介,通过人与对象世界的各种关系的恰如其分的把握来化解各种矛盾,从而实现人与对象世界关系的和谐,解决人自身的安身立命的精神寄托,达到人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种文化精神,在人与自然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循天道,尚人文”的人文倾向、&ldquo [详细...]
      2009/09/09 16:45:5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张心科: 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详细内容
    2. 【 正 文】   2000年3月颁布的高中语文新大纲(试验修订版)强调,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000年3月版的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版)“说明”指出“全套书编排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近十年高考文学作品阅读考查出现频繁,分值渐增。可见文学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文学鉴赏一直是语文教学和语文教材的最大难点(甚至是盲点)之一”(刘真福)。那么,如何高效优质地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 [详细...]
      2009/09/09 15:52:3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2(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