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透着叛逆与摇滚精神的墨彩——中国当代艺术家朱伟
    2.   观看朱伟的画作,多数会对其独特的马铃薯头人物形象及大胆的用色留下印象:再进一步细看,他画作中融合古今元素的安排以及带有理想主义情怀及禅学趣味的中文书写,又让人深刻感受到他对于社会及人情的细腻观察及表达的张力。而在技法的表现上,传统没骨工笔的运用加上自己的创新尝试,也让朱伟在中国当代水墨的探索及表现上备受肯定。   朱伟,1966年生于北京,先后就学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及中国艺术研究院。若是从艺术家的北京探究其创作思想,那么朱伟在1980年代的一段从军经历,或者也是让他作品 [详细...]
      2013/11/02 09:20:23 来源:台湾《艺术家》杂志 编辑:国画家网
    1. 朱伟——永恒水墨心
    2.   近三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轰轰烈烈、盛况空前,其中有太多的故事要讲,在诸多群像里,缺了朱伟,是欠缺说服力的。朱伟是第一个把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工笔画引进到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他作为当代水墨画的活化石,默默扛着本土艺术大旗,已然是见惯了风浪的老战士,始终坚守着自己的阵地,多年来画着掌声寥寥的水墨,却越发潇洒放松,越发精彩。   朱伟的北京个展在今日美术馆开幕,展出前,在他的工作室见到他的时候,他正是刚从海外度假归来的状态,晒成麦色的他穿着简单的T恤,格外舒服。谈笑间热情洋溢,精力无限,一副大好青春,又卷土重来的气势,和他当年的意气风发何 [详细...]
      2013/11/02 09:11:00 来源:VOGUE时尚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叶星千:接力/二步曲/革命
    2. 法国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而专在宣纸上泼洒丹青的画家叶星千,在西方现代绘画之前面壁二十二年,开拓出了中国水墨画的新边疆——“彩墨抽象”。 他说,他是拿过了林风眠、张大千、赵无极的“接力棒”,在他们的探索之路上往前跑的。 这个“接力跑”本该在18世纪初就应该开始的,可是被天朝大国的“文化排异”心理给扼杀了。1714年意大利米兰的天主教耶稣会修士画家郎世宁来到中国,以西方绘画供奉于康熙皇帝 [详细...]
      2013/10/30 14:37:5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囊括万殊,裁成一相——观叶星千先生绘画新作漫议
    2. (杨成寅: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美学学会名誉会长,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吾友叶星千先生旅居巴黎数十年,雅好绘画。数日前,星千携来所作非具象布上油画数幅,一同欣赏。赞赏之余,星千言及作画体会,余亦不免发几句感言。星千说我所言,颇有些意思,要我写出,供其留念参考。现回忆所言,摘要写出,容有不当,弃之一旁,不必介意。 [详细...]
      2013/10/30 14:37:5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冷热之间--法籍华人画家叶星千
    2.  在星千于巴黎的工作室,看他创作的作品,从布面油画到纸上水墨,从具象到写意再到抽象,不拘材料和形式,每个方面都有探索,不由得惊叹他旺盛的创造力和饱满的热情。星千上世纪80年代初就去了现代艺术发源地巴黎,在那里耳濡目染,受到现代艺术的洗礼。他与当代抽象大师赵无极和苏拉什都有交往,但没有重复他们走过的道路,而是独辟蹊径,从他们的夹缝中撞出自己的天地。如果说赵无极在总体上接近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苏拉什在总体上接近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在他 [详细...]
      2013/10/30 14:30:1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当“阴柔”成为一种追求——谈张卫的水墨趣味
    2. 由传统延续而来的水墨画,虽然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沿革和演进,但迄今为止,依然格守着一种传统框架,依然不能从风格主义的藩篱中逃离出来,在对生存现实的感悟中焕发出对艺术表达的渴望。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水墨画是一个自律性很强的画种,有着一整套画家必须适从的严格规范和要求,使得画家在为之奋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失去自我,失去作为一个人的个体感觉,被异化为一种以追求外在风格样式为目标的奴仆。张卫作为新一代水墨画家显然更加注重的是作为个体的“我” [详细...]
      2013/10/30 14:18:0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笔精墨妙 自然天成--记军旅国画名家胡国伟
    2. 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画语录》中说:“墨之溅笔也以灵,灵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他提出了画家要达到笔精墨妙,就要有广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亲切的思想感受。 用石涛的画论,恰能说明胡国伟的绘画艺术成就。他的《解放区的天》、《绿色的旋律》、《捍卫者》等美术作品在全国、全军的美术大展赛中多次入选或获奖,千余幅作品在全国各大报刊上发表,多幅作品被国内博物馆、艺术馆及外国友人收藏。 胡国伟,1967年出生于河南杞县,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会研究员、解放军总参美术创 [详细...]
      2013/10/28 17:45:2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宋英海:汉陶塑的守护者
    2.  在菏泽,有这样一个人,他历经各种职业,但收藏两汉时期陶器是他的最爱。他曾经最多时一天收购到20多件陶器,但如今8年过去了,他却没能再淘到一件汉代彩绘陶器。他还能坚持下去吗?他的330多件陶器藏品何去何从?   每当夜深人静时分,宋英海徜徉在自己的秦汉博物馆里,欣赏着330多件彩绘陶塑。他好像穿越了两千年的时空,回到汉朝,与每一件陶器作品细细对话,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在京学习遇故 [详细...]
      2013/10/28 08:27:44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编辑:杨淑丽
    1. 宋永进:传统写意观念需当代性转化
    2.   最近一段时期,绘画的写意风格日渐流行,无论中国画或油画,还是版画或水彩画,都趋向写意性。顾名思义,“写”强调的是一种书写性,即绘画性,“意”指的是画家胸中之情思,“写”是方法手段,“意”是目标指向。然而,当代画家在研究或探索写意绘画的过程中,常常舍本求末,停留于方法手段,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点线面的构成等等,表面看画面或现代、或优雅、或逸笔草草、或潇潇洒洒,似乎很有意境,而实质上画家所试图传达的“意”却往往被传统绘画大 [详细...]
      2013/09/11 17:10:10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杜柏贞: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历史性失忆
    2.   历史失忆症,似乎是长期困扰东西两方的当代状态。先讲西方在美术史和艺术批评的有关情况,早于2009年,福斯特(Hal Foster)已于《十月》(October)学刊指出,当代艺术貌似「游离于历史定位、观念定义和批评定论」,他进而提问:这种「游离」状态到底是真实还是虚构?它是否只是部分人的个人见解,还是「宏大叙事终结的直接效应?」-后者亦即后现代的困境1。面对福斯特的诘问,著名建筑师迈耶(Richard Meyer)就其观察 [详细...]
      2013/09/11 16:21:11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385(s)   89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