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赵学敏书法谈
    2. 赵学敏先生作为高级领导干部,几十年来把他对中华民族文化,尤其是书法的酷爱、学习,当作为人民服务的一种手段,令人很感动。南京举办了很多艺术家展览,但象他这样一位高级领导干部达到这样水平的还不多见。 赵学敏先生从小受于右任先生标准草书影响,在标准草书上下了很大功夫,花了近十多年时间。他对传统的深入继承切入点很准,他走得是一条正脉,他的发展是从二王到于右任,吸收了很多传统书法元素,这些元素实际上是我们中华民族书法艺术长河的主流,这种主流也形成了他目前的书法风格。他的书法不是象社会的一些流俗书法,而更多的是他本人对精英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书法本体传承,并结合时代一些特色,进行适当变革。因此 [详细...]
      2012/03/29 15:33:20 来源:新华书画 编辑:国画家网
    1. 李宝林:我与大山
    2. 1,山水蕴藏着人对大自然的深厚、宽广甚至悲怆的情怀。而我要追寻的,则是那亿万年屹立不动的大山所展现的无以伦比的永恒与博大,无可名状的沉默与悲壮。 2,我爱山,爱其凸显天地之大,宇宙之无穷。 3,我爱山,尤爱西部大山,爱其伫立于万古洪荒,任日出日落巍然不动之悲怆。 4,我爱山,爱其外冷内热,爱其冰雪覆盖之外表下雪水消融,渐成生命之源泉暗流涌动,正是它们最终汇聚成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养育了我 [详细...]
      2012/03/29 15:30:41 来源:新华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李宝林:我与大山
    2. 1,山水蕴藏着人对大自然的深厚、宽广甚至悲怆的情怀。而我要追寻的,则是那亿万年屹立不动的大山所展现的无以伦比的永恒与博大,无可名状的沉默与悲壮。 2,我爱山,爱其凸显天地之大,宇宙之无穷。 3,我爱山,尤爱西部大山,爱其伫立于万古洪荒,任日出日落巍然不动之悲怆。 4,我爱山,爱其外冷内热,爱其冰雪覆盖之外表下雪水消融,渐成生命之源泉暗流涌动,正是它们最终汇聚成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长江,养育了我 [详细...]
      2012/03/29 15:30:16 来源:新华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我以真情写丹青——谈中国画的意境
    2. 所谓意境,是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它是艺术家情感与思想作用于客观审美对象的产物,是物我合一的完美体现。 “意境”一词源于佛教,和佛教中的“境界”有相同的意义。随着佛教在中国家传播,“境”与“境界”之词语,从宗教教义扩散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入佛境界”、“非言说妄想之境界”等。“意境”一词则出自唐王昌龄的《诗格》,他认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汉朝以来,特别是唐宋以后,人们在认识文艺本质特征的过程,“意境”与“境界”作为专门的术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艺作品中,先用于诗词的品评,继而在散文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评论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境 [详细...]
      2012/03/29 15:21:27 来源:新华书画 编辑:国画家网
    1. 冯峰:艺术与生活之间没有边界
    2.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冯峰日前推出新书《时间的残渣》。在他看来,艺术与生活之间没有边界,作者对艺术品也并没有唯一的解释权。谈到公众对实验艺术缺乏了解的问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吕胜中表示,艺术家需要做解释,公众也需要改变审读艺术作品的方法。   冯峰:艺术与生活之间没有边界   3月24日,在北大出版社、单向街和凤凰网共同举办的“身边的实验艺术”沙龙上,分别担任各自学校实验艺术系主任的冯峰和吕胜中,与到场青年人一起,分享了自己对于“实验艺术”的理解。   “实验艺术”因其先锋、前卫的特质,常常会给普通人“遥远、晦涩难懂”的印象。冯峰在当日的活动中给出了另 [详细...]
      2012/03/29 15:02: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蒋蓉谈紫砂束柴三友壶
    2.   所谓“束柴三友”,乃集松、竹、梅三干而成,亦称“岁寒三友”,意指寒冬腊月,独近自然之精神。壶身仿似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段的松鳞、松针,梅段的杆枝、花卉,以及竹段的竹节、竹叶,都刻划仔细,自然夹置,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壶把状若虬屈的松枝,壶流有如横生的梅枝,盖纽又巧塑成一段竹节,更为绝妙的是,在树干小洞中,还塑有两只小松鼠。全器浑若天成,成为绝妙名壶。壶底镌刻“陈鸣远”三字楷书款。赏鉴壶品,观其是否有松之坚、竹之虚、梅之贞,此乃文士之品。而此壶构思脱俗,技艺精绝,文化品味极高,显然是一件完美的传器。陈 [详细...]
      2011/03/21 14:44: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蒋蓉谈紫砂花货造型
    2. 只有师法造化,博采多长,才能创造出巧夺天工的作品,赋泥土于生命。这是我从事紫砂花货型创作制造的六十年艺术生涯的总结。仿古,模仿,借型改装,不算创作,何况翻过来葫芦覆过去瓢,万变不离其宗。怎样才能拓宽艺术创作天地,从传统之中脱颖而出呢?从自然界中撷取是一条用之不尽的道路。要搞创作,也只有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实地观察,汲取,才能有所启迪。紫砂花货的造型,尤不重要。   “荷花茶具”是我的处女作。当是还正是紫砂花货创作新的萌芽时期,又逢盛夏六月,盛天的荷花,惹人喜膦,粉红色的花瓣里裹着碧绿莲蓬,那绰约的丰姿,高洁的品格,给人以出污泥而不染的形象,深 [详细...]
      2011/03/21 14:41:4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李昌鸿谈谈紫砂壶之美
    2. 摘要:讲究饮茶,必讲究茶壶,而理想的用于泡茶的壶首推宜兴紫砂壶。根据紫砂壶的制作者和收藏者的总结,宜兴紫砂壶有5个美:一是宜茶的功能美;二是丰富多变的造型美;三是独特的材质美;四是精湛的工艺美;五是高雅的品味美。 讲究饮茶者,亦必然同时会讲究茶器、茶具和茶壶,尤以当代的饮茶之风已入化到艺术的境地,因此,茶器、茶具和茶壶更为人们所考究。自古之来,人们对茶具中茶壶的选择以“陶器为上,锡次之”。“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文震亨《长物志》)。“正取砂无土气耳。”(许次纾《茶疏》)“茗注莫妙 [详细...]
      2011/03/21 11:11:4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范泽锋:论紫砂壶的底蕴
    2. 范泽锋,国家级工艺美术师、陶艺世家传人。在他看来,如今人们收藏紫砂壶只看泥料、工艺、款识、年代,而不知紫砂真正打动人心之处在文化。借鉴玉之“五德”,紫砂文化可归纳为“五美”。”   和之美 “和为贵”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最核心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并不是与“斗争”相对而言,而是与“同”相对而言。孔子主张“君子和而不同”, “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为 [详细...]
      2011/03/16 15:41:1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朱丹:“紫玉佩莲套壶”创作随谈
    2. 一、创作灵感: 早在公元七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精美的玉璜、玉琮等玉器面世了。在国人的心目中,常常把“君子”和“玉”相提并论,故人称“玉”有所谓五德(仁、义、礼、智、信)、九德、十一德之说。人们还常常用玉的高洁品性来比喻一切美好的人物或整体,来规范人们的品行道德。 玉是石中之精英,紫砂泥有“岩中岩”、“泥中泥”,也是石中之精。因此,玉器和紫砂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明代孔尚仁在他的《享金薄》一书中,同时提到了雷纹汉玉和时大彬壶。称前 [详细...]
      2011/03/16 15:38:4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1(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