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9)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area" 美术史论-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关于“文化工业”与现代主义的思考——阿多尔诺的艺术理论二题(作者:陶水平)
    2. 阿多尔诺(1903-1969),德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生于法兰克福城一个犹太籍酒商家庭,母亲是一名意大利歌唱家。1925年,阿多尔诺以一篇研究胡塞尔的论文获法兰克福大学博士学位。次年赴维也纳,在现代音乐大师贝尔格等人指导下学习作曲。1928年结识布洛赫,并以《克尔凯戈尔:美的构造》一书获得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讲师资格。希特勒上台后,阿多尔诺流亡美国。二战之后,他与霍克海默等人回到德国参加了重建法兰克福研究所的工作。i959年,他担任该所第三任所长,并兼任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在60年代末的学生运动中,阿多尔诺因不支持左派学生造反而受到学生们的攻击,他被迫去瑞典度假,不久抑郁而逝。 [详细...]
      2009/09/08 19:03:2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从激进变革走向消极怀旧——本杰明艺术思想简论(作者:陶水平)
    2. 本杰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又译着“本雅明”),德国著名文艺评论家,生于柏林一个富有的经营艺术品的犹太商人家庭。早年在弗赖堡、慕尼黑、波恩等地攻读哲学。在弗莱堡时曾研究过犹太教。在波恩,他以《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批评观)(1920)一文获博士学位。1928年,他发表题为《德国古典悲剧起源》的教授资格论文,但并未走上学院生涯,而是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进行写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本杰明受卢卡契、布洛赫的影响,接受了马克思主义。20年代,又与著名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及苏联导演拉西斯交往甚密。本杰明和布莱希特的友谊保持终生。1 [详细...]
      2009/09/08 19:02:5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关于艺术形而上学性的思考(作者:王元骧)
    2. 在今天,当艺术为金钱所收买,丧失它自身所固有的人文性,而沦为人们休闲、消遣的玩物;当作家不再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满足于对所谓“原生态”的生活的真实呈现,而使作品日趋粗鄙化、浅俗化;当艺术理论正在怀疑美是否还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并致力于消解美的超验的、形而上学的意蕴,而把它贬降为只是感官和欲望的对象的时候,回过头来再重新来探讨和阐述艺术的形而上学性的问题,对于我们思考和认识艺术的性质,恐怕是不无启示的。 形而上学就是一种超越经验之上的追问,是一个属于本体论的问题。谈到艺术的形而上学性,我们就不能不想起并回溯到被克罗齐称之为“美学之父&rdquo [详细...]
      2009/09/08 19:02:1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作者:王向峰)
    2.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梳洗整容,莫不希望用一面映像真切的镜子来观照自己,如果用的是“瑕疵既不见”的“昏镜”,或者是改变原体形象的“哈哈镜”,那就失去了正常照镜子的意义。文艺作品反映生活,其真实性的重要与此理相同。如果艺术的镜子不能真实地映现生活,人们就不需要这面镜子了。所以,艺术的真实性问题与艺术同样的古老,艺术与真实性不可分,真实性是艺术的生命,真实是艺术反映生活的基本原则。有鉴于此,古往今来很多的文艺家、文艺理论家与广大审美者,都要求文艺必须真实。 文艺的真实性所要求的是文艺要建立在生活现实基础之上,既要反 [详细...]
      2009/09/08 19:01:2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形式美与艺术形式(作者:王向峰)
    2. (一)形式美与生活现象的联系 形式美具有抽象存在的特点,它是具体对象的美的外在形式,这种形式具有抽象的普泛意义,如把波浪线形从波浪这个物体中抽象出来,就得到了更有概括意义的抽象线条美。可见形式美离不开美的形式,而任何形式都离不开内容,所以形式美也是由内容来决定的,认识形式美不能与内容及形式条件分割开来。如果脱离内容不仅无从谈到形式美,就是脱离了美的形式也无从谈到形式美。因为看来好似具有独立审美意义的形式,经过认真分析,也能找到它与自然和社会内容的联系,看出一定内容的历史积淀。 我们在分析色彩美时,曾经举出过红色,这种色彩就是已经超脱与原始对象的直接、有限、个别 [详细...]
      2009/09/08 19:00:4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崛起的比较艺术学研究(作者:杨乃乔)
    2. 倘若我们用一种跨文化的视野来反思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末的东西方学术界,从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H.M.Posnett)率先起用“比较文学”来命名自己的著作,到1986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的成立,东西方学者在一百年的思考中已着实地把跨文化的比较视野投注世界文学研究的领域中,并且成功地把比较文学拓建为20世纪人文学科中的一门显学。在20世纪的80、90年代,随着西方后现代社会高科技工业文明对东方大陆的影响,信息的高速传递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在东西方文化越来越频繁与广泛的对话中,比较的视野终于超越了文学,激发了东西方学者在更为开阔的感性和审美层面上互为看视的兴趣, [详细...]
      2009/09/08 19:00: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对抗城市的艺术(作者:余虹)
    2. 我想谈这么一个问题,在现代多元艺术景观里面,我希望,我也渴望有一种对抗城市的艺术,但那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怀乡的艺术。我们当然可以有城市化的艺术,但是我觉得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一种艺术要具有伟大性的话,它可能要与城市对抗。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看来,当代城市是一个象征,它隐喻的是现代人特有的一种存在姿态,这就是人的意志的无限度的扩张。所谓“城市化”不过是人的意志无限扩张的建筑样式,它在中国式的城市化过程中有最触目的形式。在我们的城市规划者心目当中,在原则上,在他们的意念当中,城市已经盖满了全球,如果说外星球也可以修房子的话,城市还可以盖满外星球。但是,在前现代,我们知道人的 [详细...]
      2009/09/08 18:59:3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建筑中的现代中国(作者:张法)
    2. 自1840年以来的中国的现代性历程虽然有一个内在的总趋势,让人可以作一个总体性的把握,但在表现形式又异常的丰富和多样,“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学科,呈现出来不同的面貌。这里,且从建筑领域选取不同年代的四个实例,以呈现中国现代性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建筑上的凝结,使人们从建筑上去体会中国现代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一、 水的内蕴      北京西郊,有一座皇家园林,名叫颐和园;园内曾经住过一个女人,名叫慈禧太后;她掌握了清王朝的最高权力长达40年。从今天回望过去,这位女人拼尽全力要做的,仿佛只有两件大 [详细...]
      2009/09/08 18:59:0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语境中的文艺美学(作者:张法)
    2. 1980年全国首届美学会议上胡经之提出“文艺美学”,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山东大学设重点研究基地“文艺美学研究中心”,20多年来,文艺美学已成为中国1980年代以来文化演进中的一种“重要”的理论话语、一种“认真”的学术建构、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对文艺美学,应怎样看待和定位,论说甚多,公案未了,但以上三个方面不由让我想起了三个——也许不很恰当的——词:绝、怪、玄。     一、作为一种理论话语的文艺美学 [详细...]
      2009/09/08 18:58: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视错觉与艺术形式的创新(作者:张宏梁)
    2.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有一座“怪山”,人们断言它具有磁性。这是因为在山脚处长60米的一小段公路上可以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这段路的走向有点倾斜,如果沿着斜坡向下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汽车就会倒驶,即沿着斜坡向上滑行,仿佛被山的“磁性引力”所牵引。该山的这种惊人的特性被说得如此肯定,以至在公路的相应地方还出现了说明这种奇怪现象的路牌。但是也有人对山能牵引汽车表示怀疑,他们对这段公路作了水准测量以便验证,结果出人意料之外:公认的上坡却是一个2°的下坡,这种坡度能使关掉发动机的汽车在路况甚好的路面上滑行。 这其实是视错觉在作怪。在判 [详细...]
      2009/09/08 18:58: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