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人在画中游 科技让《清明上河图》绽放别样魅力
    2. 跟着动起来的《清明上河图》沉浸式体验北宋人的一天,面部识别看看你最像画中的哪位汴京“市民”,在宋“潮”游乐园里品诗词、看大戏、学插花、赏茶道……在广州,一场特殊的展览吸引了不少《清明上河图》和北宋文化爱好者的目光。 《清明上河图3.0》数字艺术展由故宫博物院和凤凰卫视联合推出,19日在广州开幕,将持续至2020年2月10日。展览内容包括长达40米的“盛世长卷”巨幅动态高清投影、《清明上河图》之旅文化主展区、“汴河码头”球幕影院、宋“潮”游乐园、文创衍生品商店等板块。 在巨幅的动态《清明上河图》前,不少观众驻足,看着动起来的人物、动物、柳枝和 [详细...]
      2019/11/22 00:43:29 来源:新华社 编辑:静愚
    1. “生在宇宙”中国航天艺术科技展亮相上海浦东
    2. 2019年7月16日,上海,“生在宇宙”中国航天艺术科技展亮相浦东。该展览是以航天科普、艺术体验为导向的科技艺术展,尤其适合儿童在家长陪同下共同体验。 [详细...]
      2019/07/17 09:12:24 来源:网络 编辑:静愚
    1. 艺术、身体与人工智能
    2. 去年9月,上海召开了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此次大会的主题是“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谓如火如荼,甚至已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作用愈发重要和突显。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已由一般性工作向具有创意性的工作扩展,其中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运用就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尝试。比如,已有人工智能可以写诗、画画、作曲、写剧本等现象,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反思甚至恐慌:难道人类最后一块领地也要被人工智能占领了吗? 其实,我们现在还没有必要如此悲观。因为人工智能艺术创作与人类本身的艺术创作是不同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工智能可分为强人工智能与弱 [详细...]
      2019/04/16 08:38:2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AI画作所有权该归谁?
    2. 在过去几年里,许多艺术家开始使用所谓的“神经网络软件”来创作艺术品。用户将现有的图像输入软件,然后软件会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学习其中特定的美学因素,并生成艺术家想要的新图像。通过控制这些模型的输入和参数,艺术家可以产生各种各样有趣而又令人回味无穷的图像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画廊展览、媒体报道和两次高调的艺术拍卖,已经获得了广泛的认可。作为学术研究人员、艺术技术的开发者以及业余艺术家,看到艺术家们拥抱新技术来 [详细...]
      2019/04/11 09:39:28 来源:钛媒体 编辑:静愚
    1. AI被赋“生命” 会抢艺术家饭碗吗?
    2. 2018年10月,纽约佳士得拍卖行首次拍卖AI绘制画作,最终以43.25万美元的高价拍出 在2019年两会会场上,“智能+”“人工智能”频频被提及,而正像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张业遂所说的那样,“一些国家已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同时应当看到,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具有不确定性,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法律关系、道德伦理、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挑战”。 在这种挑战中,“艺术”无疑 [详细...]
      2019/03/14 08:56:04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静愚
    1. 科技与艺术的 “整体性”趋向之我见
    2. 信息时代的来临让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愈发紧密:艺术创作因科技手段的介入更加多元,展陈方式也更加开放和立体;一些传统意义上非艺术门类的作品也被纳入艺术范畴,甚至一些人也因此而获得多重的身份,电脑前的程序员摇身一变就可能成为美术馆里的光电新媒体艺术家。正如法国作家福楼拜在19世纪60年代所言:“艺术越来越科技化,科技越来越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有朝一日,将于山顶重逢。”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不断深入,两者的边界也在日益 [详细...]
      2019/01/04 09:12:51 来源:中国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运用3D技术打印的石窟相继在青岛、深圳展出
    2. 在青岛城市传媒广场3D打印的云冈石窟第三窟外景和壁画。 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看,行走的云冈石窟 “你看这两张石窟的照片,能看出哪张是原件、哪张是‘仿品’吗?”云冈石窟研究院数字化研究室主任宁波手拿两张照片,向记者发出挑战。 这是新近在北京复制成功的云冈石窟第十八窟的照片。单凭肉眼,实难分辨。事实上,即便走进这两个石窟,如果没有地理信息和周边场景的提示,相 [详细...]
      2018/12/07 09:23:36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静愚
    1. 眼睛当“鼠标”看古画 当故宫遇到“黑科技”
    2. 用眼睛“点击”绘画,用VR体验皇帝盖章,当故宫遇上“黑科技”,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9月26日,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上,故宫博物院联合腾讯,以“文化·科技 无界体验”为主题,展出了一系列科技与文化跨界融合下的创新互动产品。 观古画:用眼睛当“鼠标” 展览会上,正红色外观的故宫与腾讯联合展区很是热闹。这次主题展 [详细...]
      2018/09/28 08:33: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静愚
    1. 艺术工作无法被人工智能取代
    2. 今天的美术教育,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美术教育者究竟该做些什么,我们该如何来应对?而我们面对的这些挑战究竟来自于哪里,我们未来该如何去做? 首先是机遇,科技、数字媒体、人工智能,还有我们所面对科学,对未来宇宙的探索,种种的这些都是艺术教育大环境所面对的机遇。我们所接受的挑战,则来源于教育创新。所以“创造力”这个词已经是今天在各行各业都非常看中的一个词。 大概在20年前美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叫做艺术开启大脑项目。这个项目从亚利桑那州开始,今天已经蔓延到了很多的学校。在这个学校里面所做的就是一件事情,把美术学科作为这个 [详细...]
      2018/09/27 09:05:42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AI推动视觉艺术教育变革
    2. 近年来,AI(即人工智能)的发展正将艺术拉下神坛。 在视觉艺术领域,一幅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虽密不可分,但两者又是相对独立的。根据近期刚刚发展起来的巧妙算法,如果将两张图片分别用卷积神经网络来分解得到内容和风格,然后重构,就能实现“内容保持,风格变换”的图像。未来,人类所有领域都可能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 人工智能的来临,究竟会给人类发展带来何种变化?它会对教育提出怎样的挑战?视觉艺术教育能够对应人工智能的挑战吗?这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眼前,令人深思,也唤起我们解决问题的激情。 世界经济论坛(WEF)于2016年1月18日 [详细...]
      2018/08/20 08:06:3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
    update:31416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