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数字艺术品法律风险如何规制
    2.    【资政场】   日前,国内首起NFT数字艺术品侵权案一审宣判,法院判决被告立即删除涉案平台上发布的“胖虎打疫苗”NFT数字作品,同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4000元。该案也被称为“元宇宙侵权第一案”,这表明“元宇宙”“NFT”等并不是单纯的概念炒作,它已经进入现实生活,并引发了实际的问题和法律风险。   NFT被称为非同质化通证(Non-FungibleToken),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新兴应用场景,具有特定性、唯一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因此,该技术就成为“元宇宙”中用于标记现实世界中物品、作品归属关系的底层技术。可以说,NFT技术的出现,使得 [详细...]
      2022/06/12 08:14:4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数字影像艺术在民族文化传播中的运用
    2. 文化软实力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近年来愈发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我国作为世界文化大国,始终将复兴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共同繁荣作为神圣的时代使命,近年来更是致力于探索和创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数字时代背景下,数字影像技术和新媒体技术的融合为民族文化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开拓了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播的新格局。 数字影像艺术是一种以数字成像技术为支撑,以影视、录像、动画、网络游戏、电脑手机等为传播渠道和媒介,以声画造型为传播内容,通过对抽象文化现象和客观社会生活的艺术加工和创新再现文化与生活、表达艺术情感和文化内涵的综合艺 [详细...]
      2022/06/07 07:58: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数字藏品受追捧,是“风口”还是“虚火”
    2. 编者按   只需十几元或几十元,就能拥有一个标注唯一序号的数字藏品。价格相对便宜,概念形式新颖,满足年轻人消费习惯、社交需求与价值审美,数字藏品开始从小众圈层走入大众视野。数字藏品被热捧的背后,这个新兴业态有哪些创新价值值得关注,又隐藏着哪些风险隐患,如何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监管?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   眼下,“收藏”这件事正在被互联网改变。 [详细...]
      2022/05/19 07:39:21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当科技与艺术交织
    2.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科学”和“艺术”始终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两种重要方式,也是人类对生活最高的感受形式与再现形式,但两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科学追求事物的本质规律,习惯于以逻辑思维和抽象简化的符号对自然世界做出解释;艺术则以生命情感的律动为表现基础,常通过自身的审美经验,以生动且具体可感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感悟与观察。如今,我们步入信息数字化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逐渐被新媒体产品和平台改变的同时,也滋生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 20世纪60年代,伴随新兴多媒体交互技术和先锋艺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舞蹈艺术”应运而生。作为一种以数字化科技创作出的创意艺术作品,强调多元化的 [详细...]
      2022/05/16 07:35:26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加埃塔诺·佩谢:开辟一条独特而绮丽的设计之路
    2. 加埃塔诺·佩谢,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建筑师、设计师、艺术家。自上世纪60年代末一把标志性的椅子为其在全世界赢得盛名后,他的作品横跨了建筑、城市规划、室内设计、工业设计以及展览设计等多个领域。他秉承先锋设计理念和普世关怀,以色彩浓郁、造型百变、创意无限的作品在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近日,这位国宝级设计师的个展“加埃塔诺·佩谢:人无完人”正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展出,展览呈现了佩谢跨越半个多世纪、近100件独特作 [详细...]
      2022/05/15 08:56: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热潮退去?NFT艺术正需理性回归
    2. 4月12日,国家文物局相关司室在北京召开数字藏品有关情况的座谈会,提出文博单位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4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的倡议;从2月开始至3月中旬,腾讯陆续下架多款数字藏品的微信小程序——涉及平台逾10个,其中不乏一些大流量的平台;3月29日,国内一大批数字藏品的公众号被停用……诸多事件都让备受各界关注的数字藏品和NFT喟然遇冷。 [详细...]
      2022/04/17 10:11:4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当一款艺术品变成了一段代码
    2.    【文化评析】    数字藏品火了。今年1月,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原作《群虾图》首个社交化数字藏品在上海嘉禾首届冬季拍卖会竞拍,最终以30万元落槌价成交;北京冬奥会举行期间,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发售,售价99美元,售出当天“秒无”。当下,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企业甚至艺术家个人都开始试水数字藏品,这已经成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   所谓数字藏品,是指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应特定的作品、艺术品生成唯一数字凭证,在保护其数字版权的基础上,实现真实可信的数字化发行、购买、收藏和使用,具有可追溯、难以篡改等特点。将专业的解释翻译一下:这 [详细...]
      2022/03/29 08:01:5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数字科技助力古籍保护与利用
    2. 古籍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好古籍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现了对提升古籍保护水平,拓展社会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重视。 然而从古籍保护现状来看,我国目前还面临数字化程度低、以文本形式进行数字化的古籍数量少、难以检索等问题。数据显示,我国现存古籍有20万种。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数字化扫描影像的有8万种,而实现文本数字化的仅有3万至4万种。 为推动改变这一局面,3月17日,字节跳动向北大教育基金会提供捐赠,支持“ [详细...]
      2022/03/24 07:46:49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尽展岭南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
    2. 汕头博物馆“南海遗珍——‘南澳I号’出水文物精品陈列”展览现场 刘海红 摄 广东是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传统岭南文化和现代都市文明交相辉映。2月11日,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会,提出了实施“六大工程”,其中,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将以更大力度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 围绕上述目标,广东省文化和旅 [详细...]
      2022/03/07 07:49:53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当AI成为艺术家,我们的审美会变吗?
    2.   一分钟可以画多少只独一无二的蝴蝶?答案是,120甚至更多!借助虚拟蝴蝶的算法演化程序,有艺术家在短短数月内已创作出超百万只互不相同的蝴蝶。但放手让AI自由加工艺术作品,那会得到比梦境更荒诞的图像。借助人工智能,有艺术家让建筑旧废料实现新组合,设计出新的乡村别墅,但是放手让AI自己设计组合建筑废料,得到的却是让人啼笑皆非的3D打印装备。   当艺术家配备了AI助手,进入高产时代时,AI是否也在改变我们的审美?在人机共生的世界,人工智能介入艺术可以带来更多元的审美和多样化的创作,但是人工智能的影响同样会映射在我们的审美中。不论是设计领域还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在接 [详细...]
      2022/03/04 08:33:50 来源:文汇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9(s)   0 queries cached
    update:282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