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篆刻展览的思考和实践———从“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谈起 作者:杨炳延
    2. 自2004年文化主管部门批准我馆将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作为重要的研究门类纳入到学术部门的工作之后,我们就开始了书法和篆刻展览的策划工作。2005年11月,如期举办“中国美术馆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和“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2006年9月13日,“中国美术馆篆刻艺术邀请展”亦将如期举办。 本文的撰写,缘起是中国美术馆本次举办的篆刻艺术邀请展。正如举办 “当代大家书法邀请展” 和“首届当代名家书法提名展”一样,本次篆刻艺术邀请展举办的最终目的之一亦是收藏&md [详细...]
      2010/07/06 10:51:5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赵之琛篆刻 作者:鲁伟丰
    2.   赵之琛,乾隆四十六年生,咸丰二年卒(公元1781-1852),字次闲,号献父、亦作献甫,又号静观、宝月山人、宝月居士、南屏隐君、穆生、披香弟子等。浙江钱塘(杭州)人,为西泠八家之一。一生未入仕途,布衣而终。以诗文金石书画自给自娱,自成一家:精研金石文字及考据之学,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之古器铭文多半为之手摹;书工篆、行、楷,极为工整,金文书法尤独树一帜;著有《补罗迦室集》、《补罗迦室印谱》。   篆刻早年师法陈鸿寿,后又师事陈豫钟。学而能将其师清秀雅逸的风格发扬光大,乃秋堂得意门生。又不为师门所囿,另辟蹊径,兼取黄易、奚冈等各家之长,功力极深,成为浙派之集大成者。罗榘《西泠八 [详细...]
      2010/06/30 12:36:3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心血为炉 熔铸古今——来楚生的书画篆刻艺术
    2.  在现代艺林中,来楚生先生是一位艺术风格鲜明,身兼书、画、印三绝的艺术家。唐云先生曰:“来楚生先生书、画、篆刻无不精妙,而于书,篆、隶、正、草均熟中求生,刚健婀娜,平正憨辣,气势磅礴,不可名状,允推当代杰手;画从书法得来,清新横逸;刻则运刀如笔,饶有奇致,皆不涉前规,开生面者也。”可作为来楚生先生一身艺术的概括。   来楚生先生在书法艺术上是一位多能高手。就书体而言,正、草、篆、隶皆工,尤以草、隶冠绝一时。来先生的行书,取法黄道周,然后旁通曲引,泛滥诸家,终成自家面目。结体跌宕欹侧,时出新致,字之大小长短,疏密斜正,极富姿态。用笔则深厚雄奇,锐利方折, [详细...]
      2010/06/30 10:20:4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叶一苇老师诗词、篆刻作品赏读及引发的思考
    2.  一   叶一苇老师的《一苇诗词选》和《孤琴篆刻谱》一直放在我的案头,每每展卷,心中时常有一种感动,令我无法释怀。   首先令我感动的是叶老的诗,虽然他在《一苇诗词选》前言中自谦地说:“自愧碌碌,梦笔未花,语不惊人,故敝帚亦未敢珍……”然翻开书卷,使读者似临一泓清池,清澈透明;如对一束兰芳,清新拂面。   叶老早期的部分诗作反映战争带来的创痛。如创作于1943年的诗作《家园》:“乱离三月感居诸,劫后家园一望芜。长物无存凭硕鼠,应门有托谢蜘蛛。半间破屋通天在,满室图书着地铺。破碎河山 [详细...]
      2010/06/29 17:55:1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与何大笨先生交流中国篆刻艺术 作者:季关泉
    2.   何大笨 篆刻   释文:何大笨印   中国篆刻艺术是中华民族最优秀且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传来喜讯,篆刻艺术被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对中国篆刻艺术走向国际化,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认知起到重大作用;同时对当下篆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将提供更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近日,友人带来一张悉尼篆刻家何大笨先生的印章艺术光碟。细细品读深思数日,虽未能与大笨先生谋面,也不知先生生辰八字,知识渊博到何种程度,身 [详细...]
      2010/06/29 16:43:1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九九归一 《当代篆刻九家》读后
    2. 人常言九为数之极,以“九”言事命物,犹说其多、其盛。《当代篆刻九家》作品集的创作、编辑与印行,则有意或无意地再现了“九”的这种寓意。   九位篆刻家按齿序,依次为朝洛蒙、张跃飞、洪亮、魏杰、许雄志、戴文、冯宝麟、张炜羽和高庆春。其生年自1955到1966年,属相间不到一个轮次,是“文革”前的一代人;其所在地域则有内蒙古、黑龙江、河北、河南、陕西、上海、浙江、重庆等,涵盖了近半个中国,可谓“黑水江南连海上,山城塞北到长安”,亦一时之景观。   与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相比,篆刻算是 [详细...]
      2010/06/29 10:29:1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近百年来古文字的发掘与整理对当代篆刻艺术创新的推进
    2.  前些日,李学勤先生在《光明讲坛》上发表谈话时说:“王国维在1925年时曾称他那时为‘发现时代’,今天我们所处的更可称为‘大发现的时代’。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一定会在新世纪里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近百年中,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出土文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远出前人所能预料。这些出土文献在史学界可以补正传世文献,在文字学领域可探求古文字的发展变化规律,在篆刻领域则无疑增添了丰富而新颖的入印文字素材。   中国篆刻是由古代实用印章的制作和镌刻而发展成为艺术的。狭义的“篆刻&rdquo [详细...]
      2010/06/29 10:11:5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古文字发掘与整理对当代篆刻创新的推进(作者:陈道义)
    2.  前些日,李学勤先生在《光明讲坛》上发表谈话时说:“王国维在1925年时曾称他那时为‘发现时代’,今天我们所处的更可称为‘大发现的时代’。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一定会在新世纪里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近百年中,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出土文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远出前人所能预料。这些出土文献在史学界可以补正传世文献,在文字学领域可探求古文字的发展变化规律,在篆刻领域则无疑增添了丰富而新颖的入印文字素材。   中国篆刻是由古代实用印章的制作和镌刻而发展成为艺术的。狭义的&ld [详细...]
      2010/06/26 15:12:0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古文字发掘与整理对当代篆刻创新的推进
    2. 前些日,李学勤先生在《光明讲坛》上发表谈话时说:“王国维在1925年时曾称他那时为‘发现时代’,今天我们所处的更可称为‘大发现的时代’。出土文献的整理研究,一定会在新世纪里发挥越来越明显的作用。”近百年中,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出土文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远出前人所能预料。这些出土文献在史学界可以补正传世文献,在文字学领域可探求古文字的发展变化规律,在篆刻领域则无疑增添了丰富而新颖的入印文字素材。 中国篆刻是由古代实用印章的制作和镌刻而发展成为艺术的。狭义的“篆刻&rdqu [详细...]
      2010/05/31 14:03:5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略谈王世襄与竹刻
    2.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被一家工艺厂聘为客师,从事外贸出口的象牙小屏风雕刻工作,其间我的家传竹刻只能作为业余爱好参加一些社会文化活动。到了1977年,有一天,我突然收到北京一封用毛笔书写的来信,拆开一看下面署名为王世襄。其内容除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外主题是他准备出版一本“竹刻艺术”的书,希望我能给予支持。我当时确实很高兴,尽管我还不完全知道王世襄为何许人,但从这封信看来,一手漂亮的繁体毛笔字可以认定是位老先生,不会有骗局。当时我手头也有先父留下的竹刻拓本二册要想出版,正走投无路时,眼前有这样一位老先生在重视竹刻,顿使我看到希望,便立即回信回答王老所提出的几个问题。从此 [详细...]
      2010/05/29 11:40:2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509(s)   90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