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刘玉来:竹枝词《燕山村歌》二百首序
    2. 石榴叹 榴花如火万千红,须度炎天风雨中。 秋后少留怀宝者,大多浮艳一生空。 古典诗歌几乎是人人喜欢的文学形式,道理很简单,那就是因为古典诗歌具有一套完整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就像戏曲的程式一样,即使你不懂,也不知道那唱词那动作是什么意思,也一定会被那美的音韵、造型感染。古典诗歌无论古风还是近体诗,当你朗诵出来时,首先那文字所形成的音韵美就会缭绕在你耳际。但任何艺术并不仅靠形式美来打动人的。形式美确实重要,但读者真正受到感染,进而心灵为之震颤的却是为那内容。为此,能 [详细...]
      2014/06/30 10:16:00 来源:人民美术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陈仁毅:中国家具展如何打动人心
    2. 2014年03月27日16:33 《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收藏本文 中国家具展如何打动人心? 采访/程香 图/受访者提供 人物名片>>> 陈仁毅,台湾雅典杂艺术品管理顾问公司执行长。春在(CHUNZAI)品牌创意总监、董事、创始人。 核心提示>>> 现代的展览和以 [详细...]
      2014/06/21 08:14:58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当代艺术收藏家的选择
    2. 管艺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位重要的收藏家,也是位非常有个性的收藏家。他的收藏起步很早,大部分藏品是在2004年之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起步阶段购买的。那时候,他不但是收藏家还是赞助商。除了时间早,管艺的收藏门类也很特别,以装置艺术为主,这种艺术门类到今天都不是市场的主流。从这两点看,管艺是个很特别的收藏家。 管艺最近在自己六、七百件藏品中挑出37件捐给了香港M+博物馆。了解管艺的人都知道,他的收藏受两个人的直 [详细...]
      2014/06/17 08:22:14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水墨画中的身体美学:修身与风格
    2. 导读:简单地说,身体美学就是对身体经验进行的批判性研究,改良提升作为美学鉴赏和塑造风格之载体的身体之运用。它根源于实用主义美学。实用主义美学把主动的、有意识的身体看作必要的行为基础,并认为身体为我们提供了艺术创作和美学鉴赏的媒介。身体美学把哲学的传统观念看作一种可以改良的生活艺术。 水墨画中的身体美学:修身与风格 一 简单地说,身体美学就是对身体经验进行的批判 [详细...]
      2014/06/16 09:36:44 来源:《诗书画》 编辑:国画家网
    1. 夏志华 谁决定艺术的失败
    2.   一件艺术作品,其成功失败与否,总是有什么在起决定性的作用。艺术作品的创造性、思想性、真实性,这些熟悉的因素被当作标准一直在判断中发挥作用,经历先锋运动和极端抽象主义运动后,艺术亮度减弱,艺术灰度增加----种种现状告诉我们,创造性不能决定艺术创作的成功,至少创造性不是艺术作品成功的决定因素。离开对形式的考察走向内容,判断者把目光转向艺术的主题,当今艺术把人推向十字路口,在无助而需要选择的时候,选择者往往没有了方向感,离奇的主题有时有损人对艺术的信仰,令人觉得思想性也不是一件艺术作品能够成功的决定因素。   遇到种种问题之后,考察者可能会将目光转向艺术的社会功 [详细...]
      2014/06/13 17:34:48 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伟大的观念艺术
    2. 导读:今天谁还能说出伟大的艺术观念革命者杜尚最著名的作品是什么?哦,那只马桶。相信即便是那些杜尚最忠实的仰慕者,也不会每个人一口咬定马桶承载他们的心情吧。 荷兰人弗洛伦泰因·霍夫曼这两年绝对是中国媒体人和艺术爱好者的新宠。这位“大黄鸭”和“粉红猫”的创造者,目前虽然没有艺术史上的罗伯特·劳申伯与杜尚的鼎鼎大名,但他的作品却实实在在地进入到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心情。今天谁还能说出伟大的艺术观念革命者杜尚最 [详细...]
      2014/06/13 11:13:01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国画家网
    1. 陈东升:忆高考
    2. 摘要: 陈东升 1977年国内恢复高考,上大学成了知识青年的梦想。77届、78届的大学生原来基本都是社会青年,到1979年我上学时也还有一半是社会青年。我也算是社会青年考上了大学的,之前当了四年工人。中学毕业赶上上山下乡,通过父亲的介绍,我到天门县科委下属的微生物研究所当了农工,算是下乡了。那时我一心想… 推荐关键字 高考 陈东升   1977年国内恢复高考, [详细...]
      2014/06/13 09:24:40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编辑:国画家网
    1. 线与韵带来的感动
    2. 导读:以线造型,表现大千万象,是直至今日中国画的一个重要手段,但是,线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历代画家的传承中,其被不断地给予改造,使之更加丰富和完善,更具表现力和个性化色彩,而随着中西方在文化艺术中的碰撞和融汇,传统中国绘画中以线进行创作的画家们,也开始了大胆的探索和革新。 无题(弹线) 洪耀 浙江古村(水墨、宣纸) 刘玉山 以线造型,表现大千万象,是直至今日 [详细...]
      2014/06/13 08:28:48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国画家网
    1. 刘玉来:《壶中词》自序
    2. 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化的传统,词虽然比诗产生的晚些,但它本身所独具的艺术魅力不仅感染着古今的读者,也引诱着多少人创作的欲望。这是因为人们体悟到,词对于诗来说更突出的是感情的抒发。所以词的正宗被冠以婉约,而豪放则属于“异”出。对此有一个故事,说有一次苏东坡问一善歌者:“我词何如柳永?”歌者说:“柳郎中词,只合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您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其实你翻翻苏东坡的词就会发现,苏东坡合乎豪放标准的词并没有几首。大多数也是属于婉约类型的。如果说连豪放派的鼻祖的词都如此的话,这就说词确实属于或曰善于抒发人内心比较细致的柔媚类的情感。 [详细...]
      2014/06/12 14:10:26 来源:人民美术网 编辑:国画家网
    1. 对《道德经》艺术化的通俗解读——评《老子道德三百问》
    2. 导读:说到《老子道德三百问》的不足,除了前边提到故事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以外,儿童情趣似乎也应该更浓一点儿,剧中人物对《道德经》要义的诠释,也应该更生活化、口语化一些。这也算是美中不足吧。我想, 《老子道德三百问》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但它原创而独特的个性,仍然不失其靓丽与芬芳。 老子  有位西方哲人说过:“学问是问出来的。 ”想来,这话很有道理。问,说明有求知欲望,是无知变有知的开 [详细...]
      2014/06/12 10:03:48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366(s)   89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