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心雕龙义证•知音第四十八》(作者:詹瑛)
    2. 知音第四十八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于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礼矣。” 《吕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 ‘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详细...]
      2009/09/09 18:18:3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文心雕龙义证•序志第五十》(作者:詹瑛)
    2. 序志第五十 孔安国《尚书序》:“书序,序所以为作者之意。” 本篇云:“长怀《序志》,以驭群篇。” 陈懋仁《文章缘起注》:“序者,所以序作者之意,谓其言次第有序,故曰序也。” 纪评:“此全书之总序。古人之序皆在后,《史记》、《汉书》、《法言》、《潜夫论》之类,古本尚斑斑可考。”如《吕氏春秋》之《叙意》篇,《史记》之《太史公自序》,《论衡》之《对作》篇与《自纪》篇,《抱朴子》之《外篇.自叙》均在后。至萧统编《文选》,钟嵘作《诗品》,乃将序 [详细...]
      2009/09/09 18:18:0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何谓“自然”(作者:陈嘉映)
    2. 有友人喜谈“自然本性”,一日,引庄子为证,说近日读庄子,始觉一篇逍遥游,并不曾嘲笑鼠目寸光,歌颂鸿图大志。大鹏有它的大活法,小雀有它的小活法。它们谁也没必要学谁,既然万物齐一,自然说不上哪种活法儿比哪种活法儿优越。大鹏小雀各依其自然本性生活。大鹏像小雀似的在树棵子间扑腾固然滑稽,小鸟非要背负青天图南冥也一样可笑。” 我们都知道,“自然”原先的意思不是自然界,而是如其本然。羊吃草,羊长毛,羊活上十年自然死亡,都是如其本然。羊吃肉,羊长翅膀,羊才活了一年却被狼吃了,这些该是不自然。可是细想,羊才活了一年就 [详细...]
      2009/09/09 18:17:3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文心雕龙》“文外重旨”说新探(作者:童庆炳)
    2. 【内容提要】 “隐”与“秀”是刘勰提出的创作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它是唐以后才开始成熟的“意境”说的先声和理论准备。关于“隐”的含义,要用皎然《诗式》中的“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以及司空图《与极浦书》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来理解。它不单纯是语言的含蓄问题,实际上是意境的创造问题。“秀”所指的是作品中能“以少总多”的、“万虑一交”具有特征的形象、生动的描写,在艺术上能把全 [详细...]
      2009/09/09 18:17:0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叶梦得和他的《石林诗话》(作者:朱良志)
    2. 一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晚号石林居士,原籍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居乌程(今浙江吴兴县),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他是宋南渡前后的一个重要人物,历任重要官职,官至户部尚书。《宋史》记载他为政颇有清绩。知蔡州时,开仓赈难民,得罪同僚上司,险些丢宫。南渡初,两任建康知府,积极主张抗金,卓有功勋(《宋史·文苑传》卷四四五)。 叶梦得一生著述甚丰,他曾援引欧阳修的"一生勤苦书千卷,万事消磨酒十分"两句诗来概括自己的一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总集一百卷,有亡佚。他现存作品,属随笔性质的有《避暑录话》、《石林 [详细...]
      2009/09/09 18:16:3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美学的使命(作者:栾栋)
    2. 读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一书,第一个印象是其研究方法耐人寻味。它并没有钻故纸堆,并没有就史谈史,而是站在当代的角度,力图对中国传统美学进行一番重新阐释,为之注入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但作者又并非像极端历史主义那样,将历史玩弄于股掌之上,主观随意地加以解释。这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角度,叶朗先生在序言中形象地称之为“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说法和做法似乎不够“新潮”。然而,不“新潮”的东西未必就是无价值的东西。正是依照这种“中庸之道”,作者向我们揭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深刻而丰富的 [详细...]
      2009/09/09 18:16: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空山有人迹——读《中国文人的自然观》断想(作者:刘小枫)
    2. 一 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当年对我颇为厚爱,常让我去她家,偷偷给我讲解《人间词话》。那阵子,外面“清理阶级队伍”的风声正紧。回想起来,老师对我厚爱,给我开“小灶”,皆因我一颗“红心”迷醉于古典诗词。 老师给我讲过她的一段经历:一九四九年九月,她身在国外满怀激情,决意飞回大陆,在机场正好遇上刚从大陆飞出来的大学同窗同舍好友聂华玲女士。双方都惊愕困惑,对方何以要背道而驰。一场想说服对方的争论不可避免。当然,最终谁也没有说服谁,各自东西飞了。聂华玲女士现在成了知名华裔作家,我的老师做了几十年老&ldq [详细...]
      2009/09/09 18:15:3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生活中的“闲心”---读张潮《幽梦影》(作者:叶朗)
    2. 张潮(1650 - ?),字山来,一字心斋,安徽歙县人。清代文学家。《幽梦影》是他的一部笔记,记录了他本人生活中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情趣,其中很多段落对我们今天来说已经没有意思了,但也有一些段落直至今天还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人生总是忙忙碌碌。至少对多数人来说是如此。有时整夭忙得喘不过气来。人们创造生活,但往往不能同时享有生活。要能在创造生活的同时又充分享有生活,需要种种条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的一种,就是要有审美的眼光。有了审美的眼光,日常生活中一些本来很普通、很常见的事物,就会变得很有情味。张潮说: 春风如酒,夏风如茗,秋风如烟,冬风如姜芥。 [详细...]
      2009/09/09 18:14:5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张岱年与《中国哲学大纲》(作者:李存山)
    2. 张岱年(1909—2003),中国现代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字季同,别署宇同,原籍河北省献县。1928年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1933年毕业后受聘于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助教。他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的哲学体系,并写成哲学史名著《中国哲学大纲》,又参加关于中国文化建设的大讨论,主张抉择东西方文化之优长而进行“创造的综合”。   《中国哲学大纲》的副题是“中国哲学问题史”,写成于1935至1937年间,五十余万字。从“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建设上说,此书是 [详细...]
      2009/09/09 18:14:2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我看《道家与中国哲学》(作者:张岂之)
    2. 凡180万字的《道家与中国哲学》,分为先秦、汉代、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代和明清六卷。我浏览了6卷中部分重要章节,形成了下列一些印象。   一、先秦卷关于道家文化源头的考证、考辨方面有可喜的进展。作者重视史料,综合运用传统考据学、文献学、历史地理学和地域文化学成果,一方面,鉴于“古之道术”之于道家起源亦如“先王之道”之于儒家起源一样重要,作者从《易》、《诗》、《书》及春秋史官志行出发,试图勾勒和描绘“古之道术”究竟是什么;另一方面,对载藉失传的先秦道家人物及其思想进行了考辨和梳理;再者,作者提出了一个看 [详细...]
      2009/09/09 18:14:0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9(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