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9)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area" 美术史论-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论数学观的演变(作者:张维忠)
    2. 从数学发展史来看,公元5世纪末到公元15世纪这段大约1000 年的时间内,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时期,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数学异军突起,逐步取代了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数学, 占据了世界数学舞台的中心位置。 然而从15世纪开始,欧洲多数国家开始从中世纪文化向近代文化过渡,史称文艺复兴。文艺复兴对西方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柏拉图(Plato)传统开始复兴,数学的价值重新被确认,技术的数学化倾向出现,对传统和权威的批判以及实验方法论和归纳方法论的产生等,这一切都表明西方数学已经摆脱了长达千年 [详细...]
      2009/09/15 17:48:3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关于空间的一二话
    2.   十七世纪以来,以牛顿机械宇宙论为主的空间理论,已完全改变我们的判断及习惯。因为,牛顿提醒我们:不要把抽象空间与感觉经验上的空间相混淆,可操作的空间,只有当我们根据它与时间、运动关系,加上可感觉的对象时才有效 。不幸地很,空间不能只被看为一个宇宙容器,它必须在本体论的实现与非实现中,满足各自的本体论已反映的各种需求时,才能完整地表达空间的事实。科学理性把空间感与空间形式的割裂,已导致我们视点的习惯,被根柢在:一,视觉空间的外在化,二、想象空间无实现的意义之中。   多数西方思想家也不满这种割裂,如何挽救抽象物理与表象象征空间之间,寻出最根源的本质,成为他们的 [详细...]
      2009/09/15 17:47:4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全球化语境与东方美学及艺术
    2. 这是一个新的讨论话题,但也是具有一定历史承续性的问题。实际上,整个20世纪的东方文化、包括东方的美学和艺术发展历程,一直都经历着与外域文化的关系变动过程。所以说,作为一种世界性运动的“全球化”,并非只是针对了21世纪的东方民族及其文化实践;在热情憧憬和不断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东方各国始终面对了全球化的命运。所不同的只是在20世纪的行程中,全球化之于东方国家的直接意义常常被限于“西方化”和“现代化”的主观要求之上,其中缺少某种异文化间的互动性功能实践过程,因而,至少在今天以前,全球化并不像现在这样具有复杂性、多义性 [详细...]
      2009/09/15 17:47:1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美育如何可能“现代”(作者:王德胜)
    2. 以美育修养人性、提高人生质量,并非当下的时髦话题,而是一种有着很深历史底蕴的文化识见。不过,若想让这一识见在今天不至落于“文化时髦”——这个担心绝非多余,尽管历经几番反复,“美育”终又写进了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然“方针”虽定,号召亦多,大小学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似乎也都在高奏这曲“美育主旋律”,却又多半“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楼”——有两点不能不引起我们关注,即美育如何可能践行?美育的学理追问如何可能真正呈现现代光色?前 [详细...]
      2009/09/15 17:46:3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伪后现代面具下的英雄神话 ——《大话西游》作为终结者和启蒙者(作者:任晓雯)
    2. 《大话西游》的走红在这个注重包装和炒作的商业时代,简直是个奇迹。1995年《大话西游》出品,它在香港本地票房平平,刚引进大陆时被评为当年的最差引进片。可时隔数年,在没有宣传、极少广告的条件下,这部片子竟然迎来了它“迟到的春天”。我们不防追踪一下它的“发迹史”: 1) 1995年,影院播放,反响平平 2) 少量盗版VCD投放市场 3) 观者(主要是年青人)之间的互相推荐和传阅 4) 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网站首先介绍《大话西游》,并在网下印成相应的校园杂志,《大话 [详细...]
      2009/09/15 17:46:0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道与逻各斯:中西文化与文论分道扬镳的起点(作者:曹顺庆)
    2. 【内容提要】本文倡导从文化生成规律和学术运作规则入手,来清理中国文化与文论话 语系统。作者通过中国先秦老子“道”与古希腊赫拉克利特“逻各斯”的比较,指出了 “道”与“逻各斯”是中西文化与文论话语的原生点之一,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如“ 道”与“逻各斯”都是“永恒”(常)的,都是“言谈”、“道说”之意,都与规律或 理性相关。但作者更感兴趣的是: [详细...]
      2009/09/15 17:45:3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人与“人化的自然界”(作者:王向峰)
    2. “人化自然”也可称作是“人化的自然界”,或者是“自然的人化”。 马克思在他的《手稿》中对人化自然有一段精辟的论析: “自然界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说来才是存在的;因为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说来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才是他为别人的存在和别人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础。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说来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2页。) [详细...]
      2009/09/09 10:43:5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刘纲纪与实践本体论的建构(作者:彭富春)
    2. 虽然哲学、美学与艺术理论在刘纲纪的思想中是不可分离的,但如果对其思想轨迹作大致的区分的话,那么则可称之为从艺术理论到美学与哲学。在50—60年代,刘纲纪主要从事艺术理论的研究,其代表性著作为《六法初步研究》。它第一次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了中国画的理论纲领“六法”,不仅当时获得了邓以蜇、朱光潜和宗白华等美学家的盛赞,而且直到80年代仍广为一些青年学者所接受,并被肯定为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70—80年代,刘纲纪的重心转移到美学和美学历史的探索,他的成果凝结为《美学与哲学》、《中国美学史》(与人共同主编,独立执笔)等一系列著作。他提出用实践自 [详细...]
      2009/09/09 10:34:0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生态批评三人谈(作者:王诺)
    2. 生态批评(ecocriticism)这个术语自2002年被引进我国之后,短短的几年里,已经引起学界高度的重视。曾繁仁、鲁枢元、王宁等知名学者发表著述对其进行探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报》、《中国艺术报》、《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重要刊物都刊发或转载了相关的专题论文。 与20世纪许多批评流派产生的原因不同,生态批评的兴起和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不是来自批评家标新立异的冲动,而是来自生态危机的现实压力和迫切需要。放眼当今世界的学界,几乎所有人文社科学科都出现了与生态相关的新发展,世界范围的生态思潮越来越波澜壮阔。在愈演愈烈的生态灾难危及整 [详细...]
      2009/09/09 10:27: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当前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者:曾繁仁)
    2. 我国从1994年提出生态美学论题,至2000年以来进入较为集中的研讨时期,迄今已举办大型学术研讨会四次,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理论成果,逐渐成为理论热点之一。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生态美学以及生态美学能否成立仍是引起关注的首要问题。我想从目前看,我们之所以要研究生态美学至少有这样两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生态美学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环境文化这一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社会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之一。最近我国提出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包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10月29日在《光明日报》发 [详细...]
      2009/09/09 10:22:3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
    update:3122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