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西安皮影的特点及在皮影界的地位
    2. 西安东府皮影独具特色。其造型、雕刻、着色不但有异於东北系皮影、湖南湖北之大皮影、山西河北及四川皮影,其与陕西西路皮影也情趣各异,流派纷呈。西安东府皮影的主要特点为造型小巧玲珑,雕刻精致细腻,色彩显明强烈。 其一、造型特点 传统的西安皮影戏原是“宫廷、大家、富户”,“堂会”娱乐之物。观者为少数“上等”官患、富豪、贵人。故而造型均趋向小巧。西安东府皮影身高约三十三厘米,西安西路影人的四十三厘米;影人由十一个部位组成,头和身的比例为五比一,有别於西路影人身高比例的七比一。其头部较大,类似民间剪纸人物中和秧歌中的 [详细...]
      2010/01/22 15:08:0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戏的流派与唱腔
    2. 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的风格与韵律都吸收了各自地方戏曲、曲艺、民歌小调、音乐体系的精华,从而形成了溢彩纷呈的众多流派。在秦、晋、豫一带的各路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碗碗腔、老腔、秦腔、南北道情、安康越调、商路道情、吹腔等十多种,曲牌甚多。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 而河北、北京、东北、山东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虽同源于冀东滦州的乐亭影调,但各自的唱腔分别在京剧、落子、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滋润之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流畅的平调、华丽的花调、凄哀的悲调不一而足。而其中唐滦地区的掐嗓唱 [详细...]
      2010/01/22 15:06: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戏
    2. 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剪制形象并借灯光照射所剪形象而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浙江的海宁皮影戏,湖北的江汉平原皮影戏,广东的陆丰皮影戏,辽宁的复州皮影戏、凌源皮影戏等。 皮影戏的形成时代尚无确考,但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它至晚在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戏艺人已有董十五、赵七、曹保义等9人。山西繁峙岩山寺文殊殿金代壁画中有一幅《影戏图》,生动形 [详细...]
      2010/01/22 15:05:2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形影不离
    2. 皮影戏是一种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的地方戏剧。演皮影戏时除了需要俄帷幕、灯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皮影和演皮影的艺人。 现在一提起京剧,大家都很熟悉——精彩的故事、华美的唱腔和夺目的戏装。皮影戏与京剧相似,同样俄华美的唱腔和精彩的故事,所不同的是所有表演艺人都“躲”在帷幕后面,摆弄着几个皮子制作的道具人为观众表演。 不要失望。你知道嘛,皮影戏中的影人儿也是别具风味的。皮影造型的风格很独特,在艺坛中独占一席,无可攀比。 皮影戏的表现形式非常有特点——真正的“表演者&rdq [详细...]
      2010/01/22 15:04:2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表演的艺术语言
    2. 皮影是一种动画式的傀儡,表演上有其局限性,但艺人们在演出实践中,利用皮影戏表现力上的局限,反而创造如下不少特殊艺术语汇,丰富了皮影艺术的表现力: 远大近小,远虚近实——皮影人离亮子远时,影子就大而虚,这是不可避免的。艺人根据演出时签手居亮子中的位置,上场时人物由大而虚,逐渐小而实,同样产生一种由远而近的效果。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观者也适应了这种倒错的荒诞手法,并年以为有什么不合理。 重叠——影子重叠,这在有衬景和座位的场景中,也的年可避免的。艺人并不回避重叠,且因为透明的形与形之间叠合又隐现,也产生一些灵透的意味。 [详细...]
      2010/01/22 15:02: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西安皮影的兴盛
    2. 中国西安地区指东潼关、西宝鸡、南长安、北黄陵。 清富察敦崇在其《燕京岁时记》中言:“陕西皮影戏历史悠久,西安则是中国皮影的发源地。近代陕西皮影流派极多,粗略言之,东路有碗碗腔皮影,南路有道情皮影,西路有弦板腔皮影,北路有阿宫腔皮影。四路影戏,尤以碗碗腔、老腔皮影最为古朴,据民间传说,自明以来,即在西安的二华(华县、华阴)潼关地区流行。”(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94页) 作为皮影的发源地,西安皮影戏在宋代封建王朝的动荡中扩大了自己的根系,而它扎在西安大地的主根更是日益深壮。不仅雕工唱技相当成熟,在剧本创作的题材方面,也向历史的& [详细...]
      2010/01/22 15:02:2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的发展与传播
    2. 影戏出现后,随着商品的交流,必然传播到各地,尤其是邻近京都和邻近的省份会早一些。南宋时期,皮影戏向东南亚诸国传入,便与海上国际贸易有关。还可能有一种是宗教的传播。这种传播,是和平时期的自然传播。另一种传播是强制性的传播,就是在极其残酷的战争中,胜利者作为掠夺的胜利品,将影戏艺人虏为奴隶供自己享用,并随军带往各地,虽极不人道,但毕竟使影戏艺术在新的土壤上移植和发展起来。综观中国的历史,强制性的传播似乎来得更迅速些。 宋代徐梦莘编著的《三朝北盟会编》,真实地辑录了北宋灭亡的资料,从中也可以看到汴京各种珍宝,文献,各行工匠、艺人被金兵虏掠的情景。北宋最后一个皇帝钦宗赵桓,在公元11 [详细...]
      2010/01/22 15:01:2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的发展与传播
    2.   皮影戏(也叫灯影戏)是我国一种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戏曲表演形式.它的演出,是把用牛皮或驴皮(最初用纸和羊皮)雕镂绘制成透明影人.贴在灯光透射的银幕(也称影窗和亮子)后面操纵.伴随着音乐.唱腔和道白,做出各种动作,表演出故事情节来。皮影戏落户于新疆,却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本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内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一位姓王的皮影艺人迫于生计,挑着家传皮影担离开家乡,一路演唱来到了古城子(现新疆奇台县).由于连年战乱,这里的男子大多都被充军,家中留下孤儿寡母,田地荒芜无力耕种,尽管涌进了许多走西口的汉子,扔缺乏劳动力,雇工价格昂贵,且很难雇到人.据说,乌鲁木齐一家姓蔡 [详细...]
      2010/01/22 14:56:5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活皮影与死皮影
    2. 云梦有几十个从事皮影业的人,由于多半是家族传承,单独行艺,个体经济,艺人与艺人间,就少了交流,多了嫉妒和讥讽。但恰恰就是这种互不服输的态度,刺激了皮影的蒸蒸日上;又恰恰是茶馆的存在,给了皮影的存在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不少人知道皮影主要是用驴皮或者牛皮制作,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皮影在今天,在中国的很多地方,实际上已经是死的艺术。很多人谈论的皮影,是道具的皮影,是封起来在古董店里卖的皮影,是裱起来挂在墙上的皮影作品,是作为静物艺术存在的皮影,而不是演出时在人的操纵下有故事有剧情分角色分流派,会唱会跳会打会闹会哭会笑会跑会跪的皮影。  据说全国170个县有皮影,很多县还成立过 [详细...]
      2010/01/22 14:55:2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与皮影戏
    2. 陇东皮影 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戏曲艺术,其演出时所执影人和衬景,则属民间工艺品。皮影相传源于汉代,至宋代已成一种大众化艺术。元代极盛并流传到波斯。明清时形成不少流派,还流传到瓜哇、马来、暹逻、缅甸、日本等国。在清代众多流派中,以河北“滦州布影”最有名,其它尚有黄河两岸的“驴皮影”、湖北的“皮影子戏”、湖南的“影子戏”、福建的“皮猴戏”、广东的“纸影”、浙江的“皮囡囡”。皮影戏表演时,一般在夜晚设帐幕,隔帐点灯烛,帐后表演人 [详细...]
      2010/01/22 14:55: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517(s)   80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