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消逝的皮影
    2. 告别周末的悠闲,人总是分外的慵懒,每周一课堂上的懈怠也便成了我们的“人之常情”。推开教室的门,一反常态的是同学大多在地上走动,还有几声“啧啧”的赞许和离奇的小曲传来。远远的就望见几个同学手里摆弄着一个半透明的彩色小人,呵,“传说”中的皮影!忍不住凑过去把玩起来。半透明的肢体漆着鲜艳的油彩,由线串联起来,被三根小棍支撑着,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老师说过,皮影的制作要选用上好的牛皮或驴皮,经过制皮、描样、雕镂、着色等七道工序,看似简单但工艺复杂,制作一个精致的皮影,工匠要足足刻上三千刀! 细细摩挲着皮影人,我想我该是明白了什么叫 [详细...]
      2010/01/22 14:51:1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驴皮影”的前世今生
    2. 皮影,民间表演艺术道具的总称,旧时亦称“影人”。同时,它又是可以独立欣赏的颇具审美价值的民间工艺美术品。   由来   皮影戏的产生,可追溯到西汉时期,汉武帝因宠爱的李夫人亡故而日思夜想倍加伤心。《汉书·外戚传》曾记载过:“有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从上述记述中的李夫人形象,便可推断此便是剪影形式的一种,而灯烛、帷帐也似乎具备了皮影戏的雏形。   而真正的皮影戏兴盛是从宋时开始。宋人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ldq [详细...]
      2010/01/22 14:50:1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收藏有苦有乐 却叫人乐此不疲
    2. “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制品的通用称谓。皮影在长期流变中形成了不同的地方流派,如东北皮影、北京皮影、唐山皮影、山东皮影、山西皮影、青海皮影、陈龙皮影、宁夏皮影、陕西皮影等。我收藏皮影,一是因为小时候对皮影戏十分痴迷,收藏它实际上是慰藉了自己的那份怀旧心理;二是因为皮影戏确实是中华民族艺术园圃中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而且皮影这种民俗艺术目前已经濒临失传;三是因为皮影戏的制作过程中藏有许多“含金量”,极具收藏价值。 皮影制作传统工序共分八步: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烫平和缀结合成。仅以刻工为例,各地手法不一,各彰 [详细...]
      2010/01/22 14:49:3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中国动漫的根
    2. 在中国的小孩张口 蜡笔小新、铁臂阿童木、机器猫,闭口宫崎峻、车田正美的时代,有没有想到中国动漫的根——皮影呢。皮影发祥于西汉的陕西,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   皮影艺术是中华民俗文化中的奇葩,其表演让人忍俊不禁。在民间艺人的操持下,这些驴皮制作的小人或翩翩起舞,或闪转腾挪、打打杀杀。有趣的是《龟与鹤》的表演,鹤那长长的嘴巴,啄得乌龟只能缩头,等乌龟觉得安全了,再伸头,鹤再啄,乌龟处于警觉状态再猛一缩头,这样的拉锯战持续了几个回合后,最后鹤硬是把乌龟缩在壳里的头啄了出来,很是搞笑。   皮影在我国不同的地区人物造型也是不一样的 [详细...]
      2010/01/22 14:48: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硕果仅存的皮影潮剧
    2. 皮影戏,潮州民间叫皮猴戏,也叫“竹窗纸影”,与“阳窗纸影”(即铁线木偶)相对而言。关于皮影戏在潮州沿变发展的历史,萧遥天先生在《民间戏剧丛书》“皮影戏”一文中,有如下记述: 潮州人最喜欢纸影戏,凡酬神赛会,起码便聘请演出纸影戏,隆重的方加聘潮音班或西秦诸班,故这种戏在潮州最普遍。它的门类,有“竹窗”纸影和“阳窗”纸影。“竹影”为原来的影戏,现已绝迹…… “竹窗”是真料 [详细...]
      2010/01/22 14:47:4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知识之影身夹子
    2. 影身夹子:是包括各类皮影人物身子的专用夹子,长一尺五寸,宽一尺,可将皮影人物身子及三根签子装入夹子内,其中又分: 1、蟒:为传统剧目中蟒袍的简称。是属帝王将相的服式,圆领大襟,上饰云龙花朵及凤凰等图纹,下摆及袖饰有海水朝阳纹样。蟒袍分男蟒、女蟒两类;颜色分红、绿、黄、白、黑诸色;图纹分独龙、团龙两种,根据剧中人物官品、地位、性格、脸谱类别穿用。皇帝穿黄色团龙蟒袍;包公、张飞穿黑色独龙蟒袍;女蟒上饰凤凰朝阳、凤彩牡丹图纹,为皇后、贵妃、贵妇及女将等穿用。 2、靠:又名"甲",为传统影戏中武将的服式。其服满饰鱼鳞甲片、锁子连环图等纹样,作防护刀、枪、箭 [详细...]
      2010/01/22 14:47:1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皮影戏的一些知识
    2. 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戏",是广泛流传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其戏曲内容及完整的艺术效果,通过灯光、影幕(俗称"亮子")、音响、唱腔和由演员操纵的影人的表演表现出来。皮影是一种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也是中国戏剧的前身。根据先秦两汉时期的史书记载,可以知道它是起源于中国的宗教信仰,与巫术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民俗生活是皮影戏曲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皮影艺术始源于秦、晋、豫黄河三角地带,传统的皮影分布在四川、陕西、福建、广东、山西、湖南、河北和北京等地区,其中陕西的皮影比较著名,它的 [详细...]
      2010/01/22 14:46:4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山西候马皮影
    2. 皮影戏又名“影戏”,俗称“灯影”,流行于曲沃、侯马一带。它是用牛皮雕刻成各种人物、图景、施以彩绘,由艺人掌签操作(俗称把签子),借灯光投影于屏幕(俗称亮子),伴以音乐唱词,表演带有故事情节的傀儡戏。有幅对联说:“借虚影映照实事,拟古音唤醒今人。”就是皮影戏的写照。 皮影戏,相传源于汉代。诗载:“汉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文帝治国安天下,制乐传于百姓家。”略述了皮影的起源。唐五代佛僧以素纸剪刻人影。诵法念经,超度亡灵。宋盂元老《东京梦华录》中载:“每一方巷口,无乐棚去处,多设小影戏 [详细...]
      2010/01/22 14:45:5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寻找渐去的皮影文化
    2. 民间文化遗产存在于人们的生活起居中,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精神财富。而包括年画、木偶、皮影等在内的巴蜀民间文化,是长江上游历史最为久远、品类最为齐全、形态最为丰富的一支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但岁月流逝,众多罕见独特的民俗技艺和民间文艺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日渐式微,于是,在抢救与保护民间文化的道路上,出现了这样的身影——— 声音 民间文化的未来   民间文化遗产存在于人们的生活起居中,是普通百姓代代相传的文化财富。而包括年画、木偶、皮影等在内的巴蜀文化,是长江上游历史最为久远、品类最为齐全、形态最为繁复的一支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但在乡村城市化、城 [详细...]
      2010/01/22 14:45: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一唱一刻话皮影
    2. 当张艺谋决定在原著《活着》加入皮影戏的成分时,他就找了两个人,一个是唱皮影的潘京乐,一个是刻皮影的汪天稳。他们两个都是陕西华县人氏,且都在当地大有名气。当时的潘京乐已经在西安的小雁塔里、城墙上和西安音乐学院等地参加了许多场演出,而汪天稳也已经因为皮影雕刻技术的精湛而在西安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多年。   葛优的师傅   “一口道尽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这是对78岁的潘京乐老人60多年皮影人生的真实写照。因为除了“前声”(演唱),他还精通“签手”(操纵皮影),手拿竹棍在台上可调动&ldquo [详细...]
      2010/01/22 14:44: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learcache
    update:1524841
    memory 3.18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