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雕塑革命是画家发起的吗?---20世纪西方雕塑十问(3)(作者:吕品田)

      作者:核实中..2009-09-10 15:45:19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在现代雕塑领域,不同于写实主义的另一走向是现代主义,它代表着20世纪雕塑运动的主流。就这一走向而言,一批兼做雕塑的画家的确起到了先锋作用。

        以现代主义为主流的雕塑运动,没有沿罗丹的路线一路推进,在不少方面甚至是背道而驰。在反叛古典雕塑原则的进程中,罗丹的价值取向带有较强的折衷色彩。因此,人们敬他为古典传统的伟大终结者,而把现代雕塑缘起的动力归于像德加、雷诺阿、罗索、高更、马蒂斯、毕加索、莫迪利安尼、杜米埃这样一些杰出画家。

        20世纪人文思想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现代人提供了一幅崭新的世界图景。人本主义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全面高扬,现代精神分析和量子力学对人的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研究成果,发达的工业文明对生活方式和心理体验的影响,摄影术等现代科技对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的优势,都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艺术观和相应的表现方式。艺术家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强烈感受到传统写实手法的局限性,以至作为一种不合时宜的东西而抛弃之。正如美国艺术史家简逊在其《美术通史》中所指出的,20世纪以来,西方美术创作的基本倾向是舍弃写实性,追求表现性、象征性和抽象性。现代主义的雕塑创作,不再拘泥于具象的写实,转而发展出表现、象征和抽象等一系列新的造型手段。

        由于罗丹的成就和影响,雕塑的地位大大提高,它吸引了许多画家。客串而来的画家没有太多的顾忌,因此比雕塑家更富革新精神。他们把自己在绘画上的探索经验和处理方式,把线条、色彩等平面性因素及其相应的夸张、变形或抽象手法引入雕塑领域。这不仅改变了对象的自然结构和形态特征,而且极大地削弱了传统雕塑所倚重的量感和体积感,对现代雕塑的早期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画家兼雕塑家的杜米埃,早在19世纪30年代便悄无声息地展开了现代风格的雕塑探索。其远去古典主义规范的肖像雕塑,以直截了当的漫画式塑造和夸张变形,预示了雕塑变革的趋向。然而,这一切被人知道得太晚,故影响很小。

        印象主义画家德加和雷诺阿,都对雕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沿用舞女、奔马和裸妇等绘画题材的雕塑作品上,创作性地糅合了印象主义所热衷的绘画表现因素,使之呈现速写般的、富有笔触感的生动效果。德加还在雕塑上着色着衣,这是深具开拓性的探索。印象主义雕塑家罗索,早先也是一个画家,转入雕塑创作后,他努力把印象主义原则引入雕塑。他用蜡作为塑造材料,并故意用熔蜡浇罩塑像,模糊其形体、物象和细节特征,使雕塑的各部分相互渗透,以表达生活印象的不确定性、流动性和瞬间性。在罗索的雕塑上,传统雕塑的体量感和形式感大大削弱,印象主义的绘画性则得到强化。

        后印象主义画家高更,受稚拙质朴的土著艺术的感染和启发,创作了许多表现土著人生活的雕塑作品。他力图抛弃西方艺术的传统规范,追求粗犷率性的原始风格,以不讲究人体结构、比例的平面性处理,表现回归原始状态的人性精神。

        马蒂斯作为野兽主义画家的雕塑探索,对现代雕塑的形成,对现代雕塑形式趋向夸张、变形以至抽象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他曾经求教于罗丹,但受到这位大师的冷落,也从此意识到“我的工作原则已注定是和罗丹背道而驰的”。他和马约尔是亲密的朋友,但坚决抵制来自这位朋友的影响,因为他“只关心优美的、阿拉伯式的线条”。他的艺术追求表明了一种新的雕塑观:注重造型本身的形与线的视觉效果,侧重于线条所造成的雕塑整体的优美韵律。这种雕塑观把作为绘画要素的线条和强调主观处理的装饰性,置于空间体量和自然结构之上,的确背离了罗丹的雕塑原则。马蒂斯在他的众多人体雕塑上,以极富动感的S形曲线造型样式,贯彻了自己的艺术旨趣。

        莫迪利安尼是一位具有表现主义倾向的画家,受布朗库西影响,他同时从事雕塑创作并力图以石雕拯救被罗丹弄“软”了的雕塑。尽管他的雕塑风格算不上硬朗,但是他把形体拉长变形并施加阴刻线条造型处理,却赋予其雕塑以“线条化”、“装饰化”的优雅品格和很强的现代感。

        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的雕塑兴趣,更是为现代雕塑的突破性发展开启了不止于立体主义范畴的广泛经验。放弃立体主义实验后的毕加索,向“物体雕塑”的新方向推进,以《苦艾酒杯》这样的作品,揭示了一条以后通达集合艺术、波普艺术的新型发展路线。在这条从形态到结构,从媒介到内涵全面超越传统概念的路线上,后继者们发展出20世纪最重要的一种雕塑表达方式。

        来源:网络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6(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