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雕塑最初是由未来主义启动的吗?---20世纪西方雕塑十问(5)(作者:吕品田)

      作者:核实中..2009-09-10 15:43:48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所谓活动雕塑,是一种借助自然外力或机械、电、磁等动力而能够活动变化的雕塑。运动是雕塑作品一个内在部分。也就是说,活动雕塑不是靠模拟手法去再现运动或运动中的物体,而是直接呈现运动,使它自己以各种动态形式真实地活动起来。在这种意义上说,活动雕塑和未来主义的雕塑形式有着根本的区别。因为,未来主义只是力图用新的手法去再现一种运动,追求有别于传统艺术的运动形式和运动感,其雕塑本身则一如既往,依然是静态的。

        然而,在另一种意义上,即在观念意义上,未来主义却是一台强有力的发动机。它的艺术探索,开启了一个不仅属于活动雕塑,还属于行为艺术以至整个后期现代艺术的主题——“运动”。对现代艺术革命而言,这一主题是重要的,是它最终把革命力量导向艺术的极地。

        当立体主义和表现主义分别在法国和德国产生广泛影响时,意大利人也不甘沉寂。1909年,马里内蒂,一位自称“欧洲的咖啡因”的意大利作家和诗人,在《费加罗报》上发表了著名的《未来主义宣言》,未来主义从此诞生。在这份言辞激烈、情绪狂暴的宣言中,马里内蒂全盘否定了传统艺术,而对工业文明及其运动和速度大加赞颂。稍后,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波丘尼,起草了一系列技术性宣言包括《未来主义雕塑宣言》,进一步从艺术的角度对未来主义思想加以展开。

        波丘尼强调,运动是工业时代的典型感觉,应该使这种感觉在造型上永恒化。他认为,自我持续的运动是机械的特质,这种特质,如一只闹钟的滴答声和指针的运动、钟壳内活塞的升降、两个齿轮的合并和分离、飞轮的疾速运动或推进器的旋转等,是未来主义雕塑作品所必须运用的造型要素。他甚至认为,如果一个雕塑需要以某种特殊的运动节奏来强化其总体效果的话,“我们就可以使用一台小小的发动机”。当然,这位未来主义的灵魂人物,只是把发动机装进他的雕塑思想,而并未装在他的雕塑上。如同《空间里一个瓶子的延展》、《持续的独特形式》所显示的,他对未来主义雕塑的实际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表现连续运动效果的“运动的风格”;打破了传统雕塑的封闭性空间,以流动的透视和并存的多个灭点,变单整的形体为连续、延展的形体,将物体在空间中的连续性巧妙地转化为雕塑的三维形式。

        在雕塑的形式上,未来主义的探索,和立体主义没有实质性的区别。它用以实现自己的构成语汇,得益于立体主义的探索。与立体主义的相对不同,在于它强调物体显示于时间过程的连续意象而非零散意象。也就是说,立体主义雕塑侧重于空间要素的构成,而未来主义雕塑则侧重于时间要素的构成。然而,未来主义的这种侧重,对它的雕塑形式而言,是理想的成分大于实际的成分。从技术观点来看,未来主义雕塑还只是一种运动的再现,真正的时间要素或运动本身并没有直接进入作品的构成。

        尽管如此,极具革命性的“运动”观念或理想,已由未来主义明确地提出。对工业文明的一份特别的敏感和憧憬,使波丘尼预言了构成主义雕塑、达达及超现实主义的装配、作为字面意义的雕塑以至波普环境艺术。基于对新文明特质的领悟,他的思想富有前瞻性。“我不把金字塔式的建筑(静态)作为我的理想,而是将一种螺旋型的建筑(动态)作为我的理想。这就是为什么一个运动中的物体,对我来说不是这样一个物体:事先研究它的静止状态,然后再把它制作成好像是在运动中的样子。相反它是一个运动中的物体,一个新颖而有独创性的和充满活力的现实。”实际上,他所描述的这番理想,是后来的活动雕塑的基本观念,也是现代艺术革命最终演绎出行为艺术的一个逻辑起点。

        未来主义的动议,在俄国构成主义那里初见成果。

        1920年,构成主义雕塑的先驱加波,设计了一个以马达为动力,能产生震动并形成简单波浪形的金属杆结构。它名为《活动的构成》,是第一件名副其实的活动雕塑。没过十年,活动雕塑的另一件重要作品诞生了,这就是《光-空间调节器》。其作者英霍利一纳吉,也是一位构成主义的主将。在这件作品上,他不仅将真实的运动引入雕塑,而且把光作为雕塑的一种新要素。作为雕塑构成的诸多灯泡把光投射到金属表面,造成不断变幻的光线图案,同时也把周边环境的更大空间包容进来。这种“雕塑化”地利用光和环境的艺术探索,无论对活动雕塑还是对整个现代艺术,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美国雕塑家考尔德,声名显赫、影响广泛,是活动雕塑的重要先驱之一。他始终从事活动雕塑创作,在静态雕塑方面也卓有成就。早在30年代,他另辟蹊径,利用风力取代机械驱动,以简单而优美的方式解决了动力问题,赋予活动雕塑以新的风格形式。他的风动式活动雕塑,有直立的也有悬挂的,在流动空气的作用下,五彩着色的金属叶片自由随意地转动,呈现反复无常的变化。马丁、里基也是著名的风动雕塑家。

        活动雕塑于60年代蔚然成风,欧美许多艺术家参与创作,手法和形式更加多样。廷格利的达达风格的活动雕塑,多用机器零件拼凑而成,能像机器一般运动,还能发声、冒烟或喷气。带有嘲讽意味的《向纽约致敬》,是他的一件著名作品,它被设计成可以自动炸毁,颇有刺激性。伯里的活动雕塑,把动力源隐藏在几何体之中,造型十分简洁。蔡文颖、舍佛尔、科瓦尔斯基、塔基士、怀特曼、佩奇等雕塑家,则利用电磁、电光、镭射、回馈控制系统等科技成果,大大扩展了活动雕塑或光雕塑的虚像体积和视幻效果。1959年,舍佛尔运用控制论原理设计,制作了大型机动艺术作品——《控制塔》,为现代雕塑史提供了一个将艺术、科学和工程紧密结合的范例。

        来源:网络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58(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