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现实主义追求怎样的“超现实”?---20世纪西方雕塑十问(7)(作者:吕品田)

      作者:核实中..2009-09-10 15:41:34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超现实主义的精神根源,出于一位研究精神病的奥地利医生——佛洛伊德。1900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专著《梦的解析》,以开创性的潜意识理论研究,将世界带入精神分析时代。佛洛伊德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本能尤其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和决定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艺术创作是本能的一种宣泄,潜意识是创作灵感的基础。

        1922年前后,在佛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下,法国诗人布雷东把一些达达主义艺术家集合起来,发起了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他们致力于探索人类经验中那个被压制、遮蔽的心理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及梦的经验相糅合。在1924年发表的《第一号超现实主义宣言》中,他们对该艺术流派作了如此陈述:“超现实主义,纯粹的精神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或文字或其他的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理的偏见。”

        超现实主义追求这样两种意义上的“超现实”:一是放弃理性意识和意志,仅凭本能的自动行为或无意识行位进行创作;一是拒绝日常思维和经验,不拘逻辑地处理作品的梦幻结构和形式。在超现实主义者看来,如此意义的“超现实”,是一种体现更高真实的“绝对的现实”。而对于以后那些随意使用“超现实主义”一词的艺术家来说,“超现实”则意味着摆脱一切束缚的绝对自由的状态。这当然是超现实主义的最大贡献。它的“自动”原则和“反逻辑”原则,不知让多少艺术革命的后继者们掌握了艺术解放的简便方式,并享受到一种赤条条般走世界的爽劲。

        然而,超现实主义的开创者们,自己却不曾享受或不曾充分享受到这般爽劲。“梦境”何其自由,可他们却还拘泥于实在具体的“绘画”和“雕塑”。雕塑家更是为难,他们得用实体去表现虚幻的潜意识,不像画家可以轻松地“虚”过去。所以,现代艺术史上,但凡讨论超现实主义雕塑,总显得有些勉强,因其形式比之一般抽象雕塑或构成雕塑,很难说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异。所以,雕塑方面很少有人被定论为超现实主义雕塑家,尤其是搞雕塑出身的艺术家。

        关于超现实主义雕塑,人们往往会提到阿尔普、冈萨雷斯、贾科梅蒂、摩尔、莫莱·奥本海姆等名字。

        在现代艺术史上,法国艺术家阿尔普十分活跃,是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从30年代起,他全面转入雕塑创作。不同于加波的构成主义雕塑观念,他在雕塑创作上坚持体量。他用线条圆润、表面光滑、造型丰满且富于变化的抽象有机形,暗示自然界或幻想的生命体,创造了一种韵味优雅、品格单纯又有超然气象的雕塑形式。

        冈萨雷斯是一位影响巨大、独树一帜的优秀西班牙雕塑家。他一开始就使用金属材料,在现代雕塑史上开创了透空开放式的直接焊接金属雕塑和用铁的新时代。在其雕塑生涯的后期,他创作了《镜前女子》、《仙人掌人像1号》等一批优秀的焊铁作品。这些作品采用透空的抽象线式构造,却带有明确的拟人意味。

        贾科梅蒂的雕塑生涯,有一段属于超现实主义。带有神秘和缠绵意味的《凌晨4时的宫殿》,是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1935年以后,他从梦幻世界转回到现实的人体主题。一种最终代表其雕塑风格的独特人物造型逐渐形成并愈益强化:骨瘦如柴、形容憔悴的细长躯体,悄然孤寂地、幽灵般地走在空旷之中。

        负有盛名的英国抽象雕塑家摩尔,用直觉式创作方法确立了他艺术上的有机风格,显示了超现实主义的影响。他研究人体、卵石、骨头和植物等自然形态,从其形状与节奏中寻求启示,譬如他爱把骨形用于雕塑,因为“骨头在形态上具有妙不可言的结构力量和强烈的紧张性。具有从一种形状到另一种形状的精妙过渡,以及多变的断面。”在雕塑上,他象阿基本科一样把负空间看作实体的延伸,使“孔洞”成为其作品的重要标志。他还以汇集不同形体的方式,来构成组合式的雕塑作品。

        莫莱·奥本海姆于1936年创作了一件著名的作品——《毛皮茶具》。她利用茶具和兔毛皮的强烈质感反差,造成一种梦幻般的效果。具有性象征意义的“毛皮茶具”,从此也成为超现实主义幻想的同义语。

        一批超现实主义画家,如恩斯特、达利、米罗、马格里特等,也参与过雕塑创作。他们普遍注重潜意识中的形体的表现,追求神奇性、非理性和偶然性效果。


        来源:网络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5(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