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理论与实践并重 构建漆艺文化学科体系
    2.   中国漆艺文化源远流长,拥有8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福建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主动承担使命,积极构建“实践与理论并蒂花开”的漆艺文化学科体系,推动漆艺文化教育高质量发展。学院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动手制作能力,不断探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漆艺文化特征、髹漆工艺及材料的创新表现,充分挖掘漆艺文化意蕴,讲好大漆文化故事,彰显漆艺文化魅力。 塑造特色鲜明的教学品牌   漆艺沉淀了数千年的知识智慧和美学理念,以漆为艺术创作的载体,艺术家们依靠镶嵌、莳绘、堆漆、变涂、罩染、髹饰等多样化的创作手法来表现艺术风格。福州有着天然的地理位置优 [详细...]
      2024/02/01 08:17:1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中国美术高校招生考试的症结在哪?
    2. 去年的一个偶然机会,我参加了家乡美术教育机构组织的一场论坛,计划是和湖南的美术教育工作者(有中学美术老师,有培训机构的老师)一起谈一下各省美术联考或统考(以下简称联考)新近发生的一些改变。大家希望我作为“资深基础美术教育工作者”,来分享一些对一线美术老师有参考价值的认识或者教学方法。 这次改革,素描、色彩和速写三门都有一些改变,其中变化较大的是速写。根据各省陆续推出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实施方案》和《考试说明》等材料看,速写大致是从以前的描摹图片,变成了根据考题提供的某幅美术作品来进行二次创作,而美术作品的范围则是人美版的《美术鉴赏》中的作品图 [详细...]
      2024/01/29 09:17:58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谜式寓意:杨柳青年画中的多重世界》出版发行
    2. 记者24日从天津人民出版社获悉,《谜式寓意:杨柳青年画中的多重世界》近日由该出版社出版。 据了解,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因盛产杨柳得名,自古风光优美,水运发达。因其“漕运码头”的性质,杨柳青商业与手工业皆极为兴盛,市肆纵横,街景殷繁,有北方“小苏杭”之称。杨柳青年画始于明,盛于清,从业者甚多,有“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之誉。其题材广泛,内容多样,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详细...]
      2024/01/25 08:17: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静愚
    1. 还原颇具戏剧性的书法家王献之——评《王献之研究》
    2.   作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为璀璨的标志性书家,王羲之、王献之已经成为历代共识。“二王”作为象征性的符号,在古代书论中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在场率。有趣的是,在多数语境中,王献之并不是作为书家个体出现,而是与王羲之捆绑登台。更加“尴尬”的是,王献之常常会以王羲之附属的角色出场,甚至可以说,在古人的很多言论中,王献之生活在王羲之的阴影之下。在书法史上,大约自宋代始,“二王”这一名词的使用便开始出现模糊化的现象。很多情况下,对“二王”的使用约 [详细...]
      2024/01/25 08:02:57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美育浸润行动导引的美术教师专业迭代
    2. 艺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潜移默化地彰显育人实效。随着核心素养时代的到来,艺术教育成为学校美育的主渠道,艺术各学科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还正处于不断摸索的教育尝试与教育更新阶段,这必将迎来学校美育改革的新机遇,《美育浸润行动》的颁布明确了艺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新要求、新挑战。 导航者: 推动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变革 《美育浸润行动》中提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详细...]
      2024/01/22 07:50:53 来源:美术报 编辑:静愚
    1. 美术馆变课堂,打开美术教育的另一种方式
    2. 冰厂田幼儿园学生在美术馆体验水墨魅力 公共教育活动是美术馆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的重要途径。程十发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窗口,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积极打造了一系列品牌项目和多元体验活动。2023年,程十发美术馆在各项美育活动的基础上,与上海市多所学校建立馆校合作,为多所学校提供课程和体验25场,专场服务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近1400人次。 程十发美术馆依托上海中 [详细...]
      2024/01/21 07:54:14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图镌梨枣 绘刻千秋——中国古籍版画里的故事
    2.    【读书者说】  溯源   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在中国美术史、出版史上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已知存世最早的单幅木版画,是一幅刻印于唐代咸通年间《金刚经》的扉页插图《祇树给孤独园》,距今已逾千年。这幅作品在20世纪初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重现于世,画面刀法纯熟流畅,墨印均匀清晰,体现出较为成熟的印刷技艺,后遭英国人斯坦因盗骗,辗转藏于大英图书馆。   其实,20世纪 [详细...]
      2024/01/20 08:31:42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融合人工智能 创新服装设计专业培养模式
    2.   四川美术学院高度注重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创新知识成果转化为教学课程,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创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川美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能够“植根本土之源,顺应时代之变”,具备文化自觉意识、主动创新精神、交叉知识结构、实践应用技能的服装设计人才。 深化认知 推动现代技术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   学院召开“数字川美”建设工作推进会,组织教职工学习数字化建设的理论和行动指南,深刻了解“数字川美”建设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思维、数字化技术创新专业教学的思路,助力服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详细...]
      2024/01/18 08:10:18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以美育人 向美而行
    2.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美育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科学之美、人文之美、实践之美和创造之美的认知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思辨力、鉴赏力、表现力和交流沟通能力,使审美教育成为一种育人自觉?面对这道时代考题,我们坚持以浸润作为美育工作的目标和路径,构建了“以美立德、以美启学、以美促创、以美冶情”的美育育人体系。   以美立德。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美既涵养道德,也引领道德。要将新时代美育贯通在学校、家庭、 [详细...]
      2024/01/17 07:40:24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1.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构建专业课程群 培养综合型人才
    2.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确立培养“德艺双馨的高素质、创新型、实践型艺术人才”总体目标,及时更新艺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方针,打破传统课程缺乏衔接、内容单一的模式,打造阶梯延续式专业课程群,通过课程间的相互连接,丰富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增加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知识学习的专业性,培养更多综合性优秀人才。 从思想入手 夯实专业课程群构建基础   学院依照关于加强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的要求,遵循“宽口径、厚基础”的教学思想,深入研究艺术教育发展趋势,注重发挥不同专业之间交叉融合、相辅相成的特点。针对缺乏绘画基础的学生,着力构建基础专业 [详细...]
      2024/01/17 07:39:20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296(s)   99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