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秀点沧桑给你看 艾未未摄影展:一部视觉历史
    2. 2月3日下午,一个人去三影堂看艾未未的摄影展。其实展览早在春节前已开幕,听说去了很多人,后来不断听朋友说这个展览是多么多么不容错过。大家说不容错过的原因更多是照片中有很多年轻人不曾知道的事情,照片展出了艾未未从1983年到1993年这10年间随意拍的一些日常生活摄影。当然,更多的是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物、事件有关。但是这些人和事不是一般老百姓的事情,而是那些活跃在当今中国文化界的知名人士,比如诗人北岛、顾城;导演冯小刚、陈凯歌、顾长卫;艺术家陈逸飞、刘小东俞红夫妇、陈丹青、谢德庆;音乐指挥家谭盾。当然,还有一些国外的人和事件,比如克林顿竞选总统时候的照片。这些照片在当时或许是不起眼的,那时候 [详细...]
      2010/07/16 14:53:3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王豫明摄影众人评
    2. 王豫明的视界里,现代化的大都市成为一片慌乱的虚象,它的富华被工业和后工业的产物钢筋水泥、汽车、烟囱所遮蔽,而它的制造者人,则被这种遮蔽所遮蔽。于是,在这种制造者制造的遮蔽中,世界的主宰者被隐身,被淹没,被隔离,被驱使着客串各种角色,身心疲惫地蒙面应对一切可能。在物欲横流中,在日复一日的戏台上,人,成为精神的乞丐。慌神的人在不断的慌神中为自己招魂。 王豫明是一个地地道道地招魂者,他在为都市人招魂的同时,也在自我救赎。 (李湮) 王豫明早期的摄影亦多关乎河南社会生活风貌的图像记录。2000年以后为之大变,开始使用数码相机和移动拍摄的手法,营造与此前完全不同的影像。 [详细...]
      2010/07/16 12:05:2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尽情虚构--关于马良的摄影
    2. 说马良是一个迷恋于摄影虚构的摄影家并不为过。“摄影虚构”,一个明显包含了矛盾的词组。一般认为,摄影似乎注定就与真实为伍,根本无法容忍虚构。但现在,随着摄影真实性神话的不断破产,随着数码技术的日新月异,摄影只能“写真”的这个既成形象的改变,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摄影不仅是一种描写客观“真实”(即使这个“真实”神话已经漏洞百出)的手段,也是一种表达主观的方式。而写“真”的摄影与虚构的影像表现之间的张力的存在,才能够使得摄影获得新的活力,也同时激活了人们对于摄影的新想象。 [详细...]
      2010/07/16 11:43:5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悲凉的都市童话—马良的摄影世界
    2. 纵观马良之作品,犹如在上演一幕幕童话;在这个城市的角落、瓦砾、老街、旧宅,仰或在一个秘密花园;是真实、是梦幻?是情景、是现场?是失落、是寻觅?是伤感、是无奈?…… 1978年,马良5岁,上海,这个三十年代的都市,二十层以上的高楼还不到二十幢;石库门、弄堂,棋盘似密布的新式里弄、老式里弄占据了这座城市的主要版图。孩子们从小就在这个高密度布局中穿梭、玩耍、打架、幻想,邻里之间很少隔阂。这就是马良世界的原型。 2008年,这个城市20层以上的楼宇已达3000多幢,大批大批的石库门、弄堂被拆迁、摧毁…..没有那个年代比中国近年 [详细...]
      2010/07/16 11:43: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大爱爱于天下——读何大用摄影作品
    2. 细读何大用的作品有一种隐隐的痛,其观念摄影作品《谁之过?》、《原形毕露》和《墓园挽歌》均表达了作者放眼世界、心怀天下的悲悯情怀,感怀人类自相残杀的忧患意识。 《谁之过?》是作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拍摄的一家炼油厂外观实景,然后在实景的基础上做了后期处理,即在每一高耸的烟囱顶加上污染严重的国家国旗,以表明该国对大气伤害的程度。更加意味深长的是工厂栏杆由各式汽车顶棚组成。该厂的主建筑上本身横挂着一幅美国国旗,旗帜已经破旧不堪,似乎正昭示该国民主、平等、自由的国魂在重重污染下已不堪重负。紧随其后的是日本,虽然烟囱不大,却深深揭示了日本和美国的微妙关系,即日本对美国的依托而又只能望其项背 [详细...]
      2010/07/16 11:41:2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生命不能没有回顾——读戴小兵摄影作品
    2. 戴小兵用“革命系列”来命名自己近期的摄影作品系列,在不同的场景中表现“文革”时期、战争时期的事件。通过摄影这一艺术手段将这些事件定格在某一瞬间,并不是为了再现当时的革命场景,而是对革命回忆的伤感与喟叹。与此前的作品不同,戴小兵此一系列作品表现的都是大场面,参与拍摄的人数达数十人,拍摄难度大,人物必须根据文革、战争等场景重新塑造。 在“革命系列”作品中,除了参加武斗的红卫兵、参加革命的战士外,还出现了代表叙事主体的虚拟人物,作品《革命系列一》表现了解放战争的场景,作品中左侧有一个小女孩,据艺术家本人介绍,这 [详细...]
      2010/07/16 11:41: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人,仍然是唯一的--论李天元的摄影
    2. 作为一种以刻划人的内面为主要任务之一的肖像艺术,无论是肖像绘画还是肖像摄影,无论是以理想化的手法表现对象,还是以自然主义的主张描绘对象,作品制作者的一个可说是奢望的希望,就是希望自己出手的这一帧肖像就是有关对象的“定于一尊”的唯一的肖像。人们期望,这个给出了对象的“内在本质”的唯一的肖像,应该是权威的、无可替代的。肖像艺术的这个目标,成为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而这也是任何肖像制作者包括肖像订件者所衷心希望的,也是无可厚非的。因为这个创造“唯一的”肖像的愿望,令许多肖像制作者获得一种驱动,自觉地向着“唯一 [详细...]
      2010/07/16 11:40:4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历史的记忆与记忆的历史——读蒋良的摄影作品
    2. 精神、人物、事件、物品等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是因为它们已经过去,一去不返;我们今天思考历史不是因为它已经发生,而是因为它影响当下与未来。思考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的记忆,也就是历史发生的基本事实,将历史的记忆转化成历史学家、哲学家、艺术家所诉说的历史时,历史经过重新解读也就具有了创造性与目的性。 以前对历史的记录以文献为主,摄影术发明后由于其对客观事物进行如实描绘的特性逐渐成为历史记忆的重要手段。如今天档案管理中照片特别受重视,案件审理时照片能成为重要证据。摄影艺术对历史题材的反映往往具有重塑历史真实的作用,能产生一种独特的、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蒋良的摄影作品就是以 [详细...]
      2010/07/16 11:37:5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是较量还是游戏?——读李晓飞摄影作品
    2. 从事风景摄影多年的李晓飞,镜头下古镇小街的幽静、民间戏班的匆忙、广袤草原上的套马与牧羊,一直都充满人文关怀,他对民间、底层的记录饱含其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的深刻感受。从关注人文到新作中对政治事件的调侃,这看似突兀的转折其实是他多年对社会思考的积累。李晓飞作为一名军人家庭出身的公务员,对于国家、社会和周围事物总是敏锐而独到。从抓拍风景到摆拍调侃,正是其艺术观念自觉的升华,超越摄影的被动性,找到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传达内心感受。如果说以前的作品更多的是记录,其近作《拔河》则是知识分子的表达和呐喊。 “拔河”是中国民间的娱乐比赛项目,一般方法是:在地上划两条平行的 [详细...]
      2010/07/16 11:37:1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崩塌的都市风景——读刘宏毅摄影作品
    2. 刘宏毅长期从事摄影创作,本次他与“重庆大画幅”的其它几位朋友一起参加北京798艺术区的摄影艺术展,为参展精心创作了一组作品,全部采用8×10㎝的技术相机拍摄,图像精度高,画面细腻。 刘宏毅的这一系列摄影作品名为《儿戏》,画面中主要包含矗立的高楼、崩塌的废墟、垂钓的女孩、精致的聚宝盆等元素。他希望用这些元素能将自己对于摄影和生活的理解表达出来。在谈及自己的作品创作意图时,他说道,“我表现的就是人类的欲望和都市辉煌下的阴影”。 在刘宏毅作品的构图中,远景被矗立的高大楼宇占据,这些钢筋水泥怪物透着一股令人窒 [详细...]
      2010/07/16 11:36:4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3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