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浅论烧成对陶瓷的影响 作者:葛昊翔
    2. 葛昊翔   对于陶瓷的釉色及材质而言,我个人一直认为它们并没有绝对好与不好之分,最终我们所看到的釉色及材质的效果的好坏都是因为在使用它们的人对于陶瓷工艺的理解及其自身的艺术审美有关。陶瓷的材料及釉色本身就象是厨师手里的调料一样,在不同的厨师手中可以烧出不同味道的菜来。在我看来烧成无疑就象是厨师掌握的火候,可以让同样的调料及菜肴烧出不同的风格来。   古代窑炉的结构及建造材料就其性能及操作精确性而言都是和现代窑炉的工艺与技术无法比拟的。在古代大多都是以土坯为窑体,而且依山而建,利用山的斜度形成自然的烟囱。因为建窑所用的坯土大致都为就地取材,其窑炉的密封及保温性能都不稳定。并且烧 [详细...]
      2010/07/07 16:56:3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彩陶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作者:诸葛逸仙 牟锦芬
    2. “彩陶”一词,一般是专指新石器时代那种先在坯胎上施化妆土,然后入窑一次烧成的彩绘陶器。   这些精致的远古彩陶,绝大多数都是日常的日用器皿,具有适应和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实用功能。最常见的是盆、罐等器物,形体看似简单,其实在造型设计上还是颇具匠心和特点的。图案纹样丰富多样,纹样组织疏密有致,虚实相应,形成了我国工艺美术的一种传统装饰手法。它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当时人们对现实的认识能力,并通过它们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在实用的同时带来美的感受。   宜兴现代彩陶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原红卫陶瓷厂粗陶细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也是由实用陶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艺术陶的 [详细...]
      2010/07/07 16:55:1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紫砂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思考 作者:储立之
    2.  一、紫砂的发展与兴盛   据史籍的有关资料记载,始于宋初的宜兴紫砂陶,在明代万历年间到清乾隆中叶的一百多年中进入了繁荣时期。特别是明代饮茶方式由烹点饼茶改为冲泡散茶,泡茶需用新式茶具。而紫砂的特性可使茶的色、香、味得到最佳发挥,最适合制作茶壶。由此宜兴紫砂工艺盛极一时,空前繁荣。许多良师名匠,毕智穷工,制成了很多别出心裁的产品。   经过数百年的生产实践,紫砂陶的烧成技术不断取得重大改进。在烧成技术获得重大改进的同时,紫砂陶的制作工艺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被精于茶理的文人士大夫所关注及珍视,有些文人参与设计制作,赋予其文人艺术品的性质。紫砂器的造型、纹饰融 [详细...]
      2010/07/07 16:53:5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紫砂壶造型之成因 作者:沙茵萍
    2. 前 言   提到中国的宜兴,我想最多谈论到的是紫砂壶,以至于现在紫砂壶成了一种文化。我认为紫砂壶不仅是文化,更是一种综合文化,也是一门艺术。不能独立从某一个方面去看,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紫砂壶为饮茶的最佳器皿,这是其它器皿所不能替代的;二是制作紫砂壶的这种紫砂矿,只有宜兴丁蜀镇才能有,是别的地方没有的;三是中国陶都古老制陶业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文人不断参与使紫砂增加许多文化内涵;四是历代陶艺工匠,反复实践不断创造,使紫砂工艺精湛、式样繁多。我们暂且就从紫砂壶的造型来看:   宜兴紫砂始于北宋,历代紫砂壶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产物,而某个时代的生活习惯和人文气息也 [详细...]
      2010/07/07 16:53:0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浅析紫砂壶坯面的“发霉”现象 作者:徐立
    2. 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尤其在湿坯干燥发白前,在泥坯的表面会产生白色斑点,类似江南黄梅天物体表面的霉斑,行内俗称茶壶“发霉”,烧结后有的呈密密麻麻的黑色斑点;有的呈类似无毛的生猪皮,表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壶也成为次品。   本人在配制清水紫泥时,在紫泥干粉中加自来水,也碰到了这个问题。根据自己已学到的科学知识分析,所谓的“发霉”现象其实是一种盐的饱和析出现象。   盐的饱和析出:是指已溶入的无机盐类,在湿坯干燥过程中水溶物逐渐变浓,达到或超过饱和度时,将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   紫砂泥在干燥过程中出现的盐析现象的成因一 [详细...]
      2010/07/07 16:46: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浅说宜兴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技法之三 作者:徐立
    2. 前面我们已经解析了宜兴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技法(后称传统全手工)的特点,其主要区别于现今紫砂工艺中出现的石膏模型成型法、辘轳拉坯、机压成型及非传统全手工等等新的紫砂工艺。   近几年才出现的手拉坯、灌浆成型、机压成型,但其原料的性质已与一般定义的紫砂泥有了本质的区别。一般来说紫砂成型工艺都是手工完成,只是区别于借助的工具、模具不同,石膏模型、树脂模型、铁转盘、辘轳车刀等新手段的出现才体现出其中的差别。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所谓的模制壶的流程,才能理解全手工与模制壶(即一般说的半手工)的区别。   模制壶的流程大致如下:设计、画样、打样做泥模或石膏模,翻模、挡坯成型、烧 [详细...]
      2010/07/07 16:45:2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谈壶说艺 作者:徐达明
    2. 作为紫砂从业人员,对紫砂壶的品味高下非常清楚,从事紫砂行业几十年来积累了一些经验,而且常常思考,可真正能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仍显得不够。   近几年出版了不少关于紫砂艺术的书籍,许多刊物以及网站上也发表了许多紫砂方面的评论文章,这对保护紫砂艺术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宜兴紫砂经由历代艺人的不断积累,形成了她所独有的语言。艺人们都曾留下风格迥异、技艺精湛的作品,逐渐生成了一条夺目的紫砂链,它感染着后人,陶冶着性灵。我们不由自主地去反复揣摩、品赏、把玩,使精神境界得以提高。所以当今艺人经历了这些吸纳精华的过程,便会格外敬重前人的智慧及艺术造诣,这不仅仅是一种敬业的 [详细...]
      2010/07/07 16:44:3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紫砂纹泥创作谈 作者:吴培林
    2. 绞泥这种陶瓷装饰形式,始于唐代,据中国工艺美术史学家吴山著《宜兴紫砂辞典》称:绞泥是“紫砂传统装饰技法之一”;绞胎在“唐代已达到相当水平”;陕西乾县唐代懿德太子墓“出土的绞泥武士陶俑,用白褐两色绞泥制成,十分精美。”到清代,紫砂陶器就见有绞泥制品,产于清代的木纹加彩盖碗,用黄黑两色绞泥成深浅相间的木纹(常州文化商店藏)。还有如清中期紫砂名师杨彭年制国山碑笔筒(南京博物院藏),如仔细观察,可见深浅绞泥纹饰。不过以前,绞泥形式比较少见,至现代绞泥形式的陶器则大有发展。不光是紫砂,其它陶瓷也时有所见。现代紫砂壶用绞泥装饰发展达 [详细...]
      2010/07/07 16:43:4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浅析紫砂陶艺的工笔画泥绘装饰 作者:戴春华
    2. 紫砂陶艺历代相传、经久不衰,到了近代更是飞速发展、百家争鸣。紫砂陶艺之所以能成为艺术苑林的一棵常青树,在于其蕴藏的文化内涵。   紫砂陶艺集造型艺术与装饰艺术于一身,尤其是在装饰艺术上,诗词歌赋、花鸟山水、图案人物等多种展现手法,使文学、篆刻、书法、绘画与紫砂陶艺融入一体,更升华了紫砂陶艺的品味。而以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紫砂陶艺泥绘艺术”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一、工笔画泥绘装饰的渊源   泥绘装饰,是在已成型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上,用本色泥料或白泥、朱砂泥、乌泥等其他色泥调制的泥浆,堆画花鸟或山水纹样,堆画的泥料有一定的厚度,犹如薄浮雕,艺术效 [详细...]
      2010/07/07 16:40:5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灯——从实用走向装饰 作者:蒋雍君
    2.  在历史的长河中,灯是作为继篝火之后的另一种经过设计的照明工具,是人类创造的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品。灯具虽为极普通的生活用品,然而这平凡与普通之中却蕴含对美的追求与创造。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战国以前都还没发现名为灯的实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见有灯、烛之类的字样。西周时“烛”应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在周代,&ldq [详细...]
      2010/07/07 16:40:2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304(s)   80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