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龙舞
    2. 龙舞,有的地方称之为“舞龙”,也有的称之为“龙灯舞”。这是在山西省境内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演出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十五闹“红火”、闹“元宵”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时表演,这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民间艺术,这种传统的艺术节目,大都与中国的传统节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龙舞中的龙,由龙头、龙身和龙尾构成,龙身较长,是龙的主体。在制作这种表演的龙时,用竹蔑或者铁丝为架子,外面抹上纸或者是布,龙身的节与节之间,用布缝成筒状连接,然后彩绘其形。龙身 [详细...]
      2009/12/25 16:17:2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民间艺术之花——榆社霸王鞭
    2.   榆社霸王鞭,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优秀文艺节目,它集舞蹈、武术、体育于一身,以节奏明快,粗扩豪放,铿锵有力,欢乐祥和的独特风格,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每逢节庆之日,当一队队健男俏女、红装艳裹,持鞭上场舞动霸王鞭时,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起 源 传 说   榆社霸王鞭的起源,众说纷纭。民间流传,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说秦末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击掌相约:先入咸阳者王之,后项羽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城池,项王便站在马上,挥舞马鞭,高歌竞舞,舞至酣时,命士卒折木为鞭再舞,共同欢庆胜利。其恢宏之状,动魄之情,吸引和感染了当地百姓,百姓纷纷效仿之。于是这种欢庆 [详细...]
      2009/12/25 16:15:2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沈老爷坐轿
    2. 这是一种民间闹“红火”时的活动项目,主要流传在太谷县境内及其附近一带地域内。 沈老爷坐轿原名老爷坐轿。相传明清时,每逢大旱人们到介休绵山祈雨取水,返回时,在太谷县境内的白城举行庆典活动,组织民间节目表演,常常便演出“老爷坐轿”。演出者中有一名姓沈的老者,经常组织和参加这种演出,在民间艺术表演方面颇有专长,而且艺术水平很高,在群众中有很高的声望。这位沈老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爷坐轿”这一舞蹈更名为“沈老爷坐轿”。 “沈老爷坐轿”,原由一人表演,坐轿人 [详细...]
      2009/12/25 16:15:0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京族文化艺术
    2.   京族文化艺术 京族人民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习俗。表现在衣食住各方面。在京族小部分老年妇女中仍然穿着本民族服饰;有自己特别喜爱的食物;"风吹米壹"糍粑和米壹丝、调味品"鲶汁"等,此外,妇女嗜好嚼槟榔,男子吸烟爱用水烟简或烟煲;过去多居住在类干栏式的房屋内,房屋四角用四根木桩为柱,用茅草、竹篾,或再涂上泥巴作壁,顶覆茅草或瓦,再压上石头以防大风把屋顶掀翻,离地四、五寸许编架竹条、上铺草席作地板,在地板上坐卧饮食,地板底养鸡养鸭,卫生极差。解放后多改住砖瓦或水泥房屋。 [详细...]
      2009/12/25 16:14:2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太原铁棍(铁棍与背棍)
    2. 太原铁棍,是原“太原县”(今太原晋源区)的民间表演艺术之一。 太原铁棍,造型精美,它本身就是一个活动的小舞台。这个舞台,纵横不过四尺,高不过三尺,舞台两侧有两条近两丈长的横杆,前后由十六名男青年抬起,可以抬着颤动,穿街过巷,站在这个被抬起的舞台上的人,可表演各种姿势的节目。 “铁棍”的表演,是在长杆后面有高七、八寸,宽五寸的横条小高台,两端竖起两支直径为三公分的铁棍,前面平台上也竖起同样的一支铁棍,棍之间,为演员们打制了一对脚踩的铁耳,上端在齐腰的地方,打制了一个铁腰卡,演出前,用白布将演员从足到腰和支撑他(她)的铁棍紧紧捆在一 [详细...]
      2009/12/25 16:14:1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壮族文化艺术
    2. 壮族文化艺术   壮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采,历史悠久。民间文学充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往往以故事、歌谣等形式,口头流传于民间,其代表作为《姆六甲》、《布洛陀》、《莫一大王》等。左江壁画,反映壮族先民会生活情况,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历经2000多年风雨侵蚀仍清晰可见,以宁明县花山崖壁画最为著名。铜鼓是壮族先民的杰作,大小不一的各类铜鼓,鼓面有浮雕的花纹图案,每面都是精美的珍品,其铸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壮锦图案精美别致,早在唐宋时期就已享有胜誉,作为贡品进贡朝庭,其美术创作和纺织技术都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壮族人历来喜欢唱山歌,山歌的种类繁多,有古歌、劳动歌,情歌、风俗歌等,还可细分成几 [详细...]
      2009/12/25 16:13:5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平定元宵塔火
    2. 平定元宵塔火,亦名“棒槌火”,是山西平定县境内特有的习俗,元宵塔火,常常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观赏。 元宵塔火,与元宵节直接相关。称之为“塔火”,要燃烧起火焰,而且要垒成塔形了。 平定塔火,一般是在每年春节后,元宵节的前三天开始准备和进行。每当这个时节,平定县城内城外的街道上,铺面前,客栈前,所有朝街的工、商、兵、学等行业的门口,都要盘起一座塔火。就是街市旁的住户也不例外。在平定县的乡、镇、村庄里,大多数人家也要垒起塔火。这种塔火,用煤炭做燃料,燃烧时间长,烧红的炭火红焰鲜亮,气氛热烈。 塔火,是用黄土合成的泥以及砖垒砌而成 [详细...]
      2009/12/25 16:13:3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苗族文化艺术
    2.   苗族文化艺术   民间文学主要有诗歌、传说和故事,反映苗族祖先与自然的斗争及对自然界的朴素认识、苗族社会的变迁及发展历史、苗族人民的机智勇敢等,多以口头唱诵的形式流传下来。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和戏剧具有悠久的历史,生活中多以歌来表达感情,芦笙舞则是节日庆典必不可少的节目,伴奏乐器有芦笙、木鼓、铜鼓、萧、笛、木叶、口琴等。苗族的挑花、刺锈、织锦、腊染、剪纸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风格独特,一向享有盛誉,特别是腊染工艺已有上千年历史;而传统银饰,整套包括手镯、项圈、头饰、胸饰、银衣等,花纹精巧、做工细致,令人赞叹不已。 仫佬族文化艺术   仫佬族民间流传着许多生动活泼的诗歌、神话 [详细...]
      2009/12/25 16:12:5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龙舟舞
    2. 龙舟舞,是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主要活动区域在山西省临汾地区的乡宁县境内,这种舞蹈,风格独特,历史悠久,在清代末年时已经十分盛行。 龙舟舞,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左右出现并在街头巷尾进行表演。表演者,少时十几个人,多时二十余人。这种表演,除去八名舞龙者和一名指挥者外,同时还有表演荷花仙子、鱼精、蚌精的角色若干人。 表演时,指挥者手中持有一杆大旗,八名武士装扮的舞舟者,在手举大旗的指挥者号令下,手持黄色木浆,上下挥舞,左右扭摆,一会儿是在汹涌的波涛中追波逐浪,一会儿又在平静的水面上嬉戏飘游,扮演成荷花仙子、鱼精、蚌精的表演者在龙舟周围随着波浪的起伏翩翩起舞。这种舞蹈的步法为平稳的 [详细...]
      2009/12/25 16:12:3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侗族文化艺术
    2.   侗族文化艺术   侗族具有丰富多采、别具一格的传统文化艺术。侗族地区素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的美誉,内容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俗为题材,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神话、故事、童话、寓言等民间文学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和丰富的想象力。手工艺品有挑花、刺锈、藤编、竹编、雕刻、剪纸、刻纸等,美观实用,各具特色。侗族擅长木石建筑,造诣很高,鼓楼、风雨桥、风雨亭等造型独特,雄伟壮观,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以三江的程阳风雨桥和马胖鼓楼最负盛名。 [详细...]
      2009/12/25 16:12: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