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和美学塑造乡村发展新空间

      作者:李荣坤2024-11-07 08:14:1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宰湾村,游戏装置与地绘、街道家具一起形成新风景。    金伟琦 摄

        当下,艺术和美学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越来越多地方注重将艺术元素融入城乡规划与建设中,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文化艺术空间改造作为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备受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考察清华大学时指出,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近日,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何崴的“容器·酵母·灯塔”展览在北京法原博物馆举办,探讨了乡村建筑的多重面向。过去10年间,何崴与其团队凭借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美学手法,实现了多个贫困村庄的经济转型和文化复兴。何崴认为,建筑设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生长过程,建筑师在其中应发挥容器、酵母和灯塔的作用,通过总体设计、社会设计和显化设计,推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河南省修武县宰湾村,何崴团队因地制宜地实施了村貌改造。“按照当前常用的村落风貌整治方法,乡村房屋应该古色古香,拆除杂乱的东西。但与其拆掉,不如把这些村子的肌理和自建痕迹保留下来,用一种艺术叙事的方式进行转译加工,形成一个活态博物馆的体验方式,展示村子的内在逻辑和生活痕迹,呈现真实的乡村。”何崴说。在其团队努力下,宰湾村成为一座活态的博物馆。村庄的环境卫生、照明设施及路面墙面均得到了艺术化提升,增设的豫北民居展厅与“有囍有鱼”广场等节点,更为村庄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西河村,何崴团队将一个曾经毫无产业基础的废弃粮库焕新为集博物馆、餐厅与村民活动中心于一体的综合体,激活了地方经济,吸引了大量游客。“我们首先思考的是必须有经营性,能够自我生存,这是第一原则。”何崴说,只有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项目才能生根发芽。而在工作中,他们秉持“弱设计”理念,倡导与村民平等对话,在设计中留出空间让工匠在现场自由发挥。

        在由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民宿产业分会主办的“美宿中国”乡村设计论坛上,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民宿产业分会会长曾辉说,要让设计服务乡村,特别是以乡村民宿为突破口,推动乡村文旅综合体创新发展,汇聚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的力量和资源,让乡村变得更美好,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和谐发展。

        主持建筑师王求安认为,传统乡村往往缺乏专业的建筑设计,导致村民对房屋改造的参与感和归属感不强。因此,他强调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增强村民的参与度和认同感,并重视在地化设计的重要性。“福兮山海”文旅公司创始人王瀚崐围绕国潮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诗意乡村”新的模式。在设计中,王瀚崐团队倾向于采用戏剧、沉浸式文旅等跨界内容,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互动性,通过打造夜游体系和互动模式等,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乡村的魅力,实现文化内容的产业转化,并通过设计孵化、流量端点策划等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

        当代艺术家、广州美术学院城乡艺术建设研究院院长渠岩在中国艺术乡建领域有近20年经验,从山西的“许村计划”到广东的“青田范式”,渠岩为中国南北两个乡村带来了文化保护和复兴。

        “家园”是渠岩在乡建中的核心概念,他说:“如果我们不把乡村还原成‘家园’,就解决不了中国乡村的根本问题。这需要有精神性引导文化的重建,才有经济和市场的繁荣,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不能顾此失彼。”所以,在山西,渠岩提出应该把传统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口号改为“经济搭台、文化唱戏、艺术促进村落复兴”。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7(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