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妖怪山观画
    2. 话说采风团,趁着秋高气爽远赴西北,游历大山大水。一行十数人有美院的学生也有年过半百的教授。他们穿陕北,走甘南,过祁连走张掖,好一通饱览。路过敦煌时在当地朋友“丁胡子”的热情接待和安排下又是一阵写生和游玩。玩过敦煌后这一干人在丁胡子的带领下又一路向西而去。 这一天来到天山脚下天池岸边,天然美景尤如人间仙境,男女老少陶醉其间。不觉一天下来人困马乏,下山,吃饭,正待要回宾馆休息,胡子接到一“玩玉”朋友的电话, [详细...]
      2014/03/04 18:40:3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秋虫》
    2. 秋虫,一般指蟋蟀,也叫蛐蛐,古人称“蛩”、促织。《聊斋》中有一篇《促织》,讲的便是蛐蛐的故事。 当一年炎暑消尽秋风乍起时便在冷夜青光里弥散秋蛩之声。南朝.宋 鲍照诗中说:“秋蛩扶户吟,寒妇成夜织。”好象是蛐蛐催促织妇赶快织布置办冬装御寒。唐.孟郊有诗说:“一床空月色,四壁秋蛩声。”蛐蛐在古代文人心中抒发的是一种悲冷孤寂的心境。 蛐蛐在儿童的心中可不是这样。它们不是悲凉与孤寂的象征 [详细...]
      2014/03/04 18:38:5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伏羲演卦图》
    2. 六月曾去天水参加了由国侨联和港台办与省政府等单位举办的伏羲公祭大典(前面博文已作过介绍)。回津后心情久不能平静,世界上五六千年以来未曾断裂文脉,传承有序的只有中华民族。如今她的子孙团结一心跨越艰难险阻逐步走向强大,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世界华人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的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愿他们在学习吸收世界优秀文化的同时不要忘记学习研究祖先留下的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让这些文化精华流传世界,为人类做出贡献。如今“孔子学会” [详细...]
      2014/03/04 18:37:5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秋意》
    2. 悲秋,自古是文人墨客喜欢表现的题材,借“秋”抒发对时光岁 月流失的无奈,晚景凄苍的人生感怀。因潇索而生悲凉感伤,因悲凉 感伤而诗意盎然。 东坡居士有一首诗,与其它悲秋之诗有所不同。 荷花已尽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桔绿时。 [详细...]
      2014/03/04 18:37:0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陕北民歌--“想你哩”
    2. 一首陕北民间小调深深地打动我。此歌以自述的方式表现一位恋爱中的少女对心中那个“他”的深深的怀恋。大胆、直白、深切。通篇没出一个“爱”字,也无任何的婉转迂迥的词识,更无娇柔和扭捏之态。现将部分歌词抄录如下: 哎--想你哩,想你哩! 口唇皮皮想你哩,实实对人难讲哩, 三哥哥想你哩,想你哩,想你哩。 想你哩,想你哩, [详细...]
      2014/03/04 18:36:1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曹遇李鬼》
    2. 遭遇被造假是画家挺挠头的事,我院王美芳老师曾为这事苦脑过。我问她:“影响您卖画未”?“那道没有...”我说:“虽说造假者有些不道德,可客观上给您做了宣传啊,该高兴才对”!“哎哟!画得太差啦,糟踏我的原作呀”。“如果画得乱真,万一拿到拍卖会上那威协可大啦?”.... 当时我那站着说话不腰痛的劝解不知是否起到宽慰的作用。 如今这样的事渐渐落到我头上,尤其是近几年网上拍卖我的画作真假平分天下。虽说数量不少可造 [详细...]
      2014/03/04 18:31:5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晒几张瓶画照片
    2. 春节前到天津河西陈塘科技美术馆画了十几只瓷瓶,这是我第二次画瓷,第一次是在山东博兴,因缺乏经验,烧后色浅,有些地方漫涣不清。这次不大敢用大水,线条多了些。烧出后因材料精良,釉肥色艳,烧出来效果还算可以,如今拿来亮亮,博友一哂。 [详细...]
      2014/03/04 18:28:5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煎茶图
    2. 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对于中国人是必不可少的。至于茶道、茶文化的兴起还是近十数年的事。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饮茶是为了解暑、解渴。如今人们生活富裕了也追求起精致生活。“茶道”兴于大河上下长江南北。自古国人喝茶有诸多讲究,唐有茶圣陆羽与茶经,宋有建窑盏、天目瓷及斗茶。十九世纪中国的茶叶使欧州人白银大量外流,便以走私鸦片的损招对付中国。俱往矣,如今中国今非昔比!时逢盛世,品茶相庆!今画上一幅《煎茶图》贴到博上以搏一哂 [详细...]
      2014/03/04 16:28:3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曹留夫绘屈文台像
    2. 屈文台(1857-1938)天津民间艺人。“刘海风葫芦”创始人。天津市武清县人。1857年出生。汉族。 自幼喜好武术,爱玩空竹(俗称风葫芦或闷葫芦)。13岁起,即娴于此道,所用空竹,先是自做自玩,后又自做自卖。 民国初年从武清县移居天津,在宫南宫北大街当中的天后宫山门外的“张仙阁”旁开设“修竹斋”风葫芦店,从此以制售风葫芦为专业。他采用我国民间传说“刘海戏金蟾”的图像作为商标,故名“ [详细...]
      2014/03/04 16:24:4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师殇》
    2. 忆起老师总是有些伤感,这大概是那个年代大部分知识分子难逃的宿命吧。 我有两位老师,一位是中学美术老师丁先生,一位是我的国画老师段无染先生。段先生在文革的冲击中不幸去世......丁老师得以长寿,但有些老年痴呆。想起这些便悲从心来,酸酸的不能自已。 前些时曾去探望他,看起来身体还可以,目光凝滞,往事都已忘记,所幸还能叫出我的名字,这让我非常感动。子女们虽然都很孝顺,但谈起父亲来无不 [详细...]
      2014/03/04 16:23:3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