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老北京装裱手艺
    2. 装裱艺术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书画墨妙必须经过装裱才便于收藏、流传和欣赏,因而装裱技术的高低,绫绢色彩的选择与装裱形式的设计直接影响到作品的艺术效果;历代书画珍品,如已糟朽破碎,一经精心装裱,则犹如枯木逢春,一些珍贵画文物因此不致湮没失传。 揭裱字画也称装裱字画,古老的名称叫裱褙。北京揭裱字画行业,都自称是“苏裱”。传说是从苏州传来的手艺。明代有位汤勤,乾隆时有位徐名扬,他们是从苏州来京城的揭裱字画的艺师,闻名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甚至皇帝。他们揭裱字画技艺高超,世代相传,精益求精。到了光绪年间,苏裱字画手艺之精巧,出神入化,旧字画碎破到不可分辨,甚至糟脆到呼吸即 [详细...]
      2011/11/05 15:17:4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春日别装裱字画
    2. “这种回南天对收藏者来说最讨厌了,一不小心就可能毁了藏品”,薛先生把收藏的字画放在封闭的阁楼里,过了最湿润的几天才想起,急忙打开一看——一片狼藉,损失惨重。广东的潮湿天气导致收藏难度增加,特别是历代字画更难以保存。目前潮湿的回南天尚未停歇,收藏者还要多一个心眼,谨慎保护收藏品。 字画在潮湿天气中是最大受害者,资深的字画收藏者都懂得未雨绸缪,而普通的收藏者们却未必有所警觉。据介绍,民间历来有传统的字画防潮做法,一种是在字画间放置辣椒干,时常更换;一种是放置质量可靠的炮仗,因为内有硫黄,不但除湿还除虫。 不过在目前的一般家庭中很少使用这两种方法。因此专家建议在回南天之前 [详细...]
      2011/11/05 15:16:1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装裱界元老留下的工笔山水精品
    2. 5月27日上午,记者见到藏品的持有人孙先生兄弟俩时,并没有看到被列入“十大藏品”候选名单之一的清嘉庆年间的工笔山水画。“那幅画太大了,今天又下着雨,我们怕保护不好让画被雨淋了,就没有把画带来。”其中一位孙先生告诉记者,这幅画是父亲留下来的,虽然父亲去世多年,但他们兄弟几个却一直将它完好地保存着。“我们都不懂收藏,若不是担心画被损坏,我们是不会将父亲的藏品公布出来的。”孙先生说,之所以参加这次的《鉴宝》活动,就是为了向专家请教藏品的保存方法,“不能让父亲的画毁在我们手中。”父亲是山西装裱界的元老。孙先生的父亲孙老先生是山西省装裱界的老前辈,“对字画有研究的人,没有不知道他父亲的。”一旁的山西省收 [详细...]
      2011/11/05 15:15:2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古书画修复高手流散 专家呼吁设"书画修复专业"
    2. 美术学院应该设立中国书画修复装裱专业。著名书画家、鉴定家陈佩秋日前向本报记者作此呼吁。中国古书画的修复装裱目前面临人才流散、技术失传的威胁。陈佩秋指出,中国古代书画的修复装裱技术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成果的传承。如果没有高超的修复技术,我们的观众今天可能看不到许多经典之作的风采;如果修复、装裱不当,就会大大缩短那些艺术瑰宝的寿命。我们将有愧于祖宗,也有愧于后代。陈佩秋回忆道,晚清民国时期,上海是中国书画收藏的半壁江山,也因此造就技艺精湛的古书画修复装裱师,后来形成以刘定之为代表的苏帮和以严桂荣为代表的扬帮两大书画修复、装裱流派,各有绝招。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书画修复装裱高手都汇集于上海博物馆 [详细...]
      2011/11/05 15:14:1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五月书画“保养”正当时
    2. 周末,如果没有出门远游的打算,那么在家里清静地整理整理字画,或许是一个放松心情的好选择。进入五月份,春夏季节交替带来湿度、温度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居家悬挂的字画也该进行一番保养了,而如果此时随季节变化而换上一幅新的书画作品,更会为居家生活增添不少生气。中国书画是以笔墨,专用颜料、宣纸、绢等为载体的艺术形式,书画装裱后年代久远或保存不善,则会因朽坏、折损等原因造成书画收藏的损失。一般情况下,纸本书画较绢本书画更容易保存和修复,但是绢本书画的特殊艺术效果又往往非纸本书画所能替代。一般生宣纸质地较柔软,不易折断且易修复。 书画收藏最忌讳受潮、发霉、暴晒、烟熏火燎、虫蛀等。在云南,虽然四季 [详细...]
      2011/11/05 15:12:4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国画的装裱
    2. 一幅完整的国画,需要使其更为美观,以及便于保存、流传和收藏,是高不开装裱的。因为中国画大多画在易破碎的宣纸上或绢类物品上的。装裱也叫“装磺、“装池”、“裱背”,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保护和美化书画以及碑帖的技术,就像西方的油画,完成之后也要装进精美的画框,使其能够达到更高的艺术美感。 装裱还可以分为原裱和重新装裱,原裱就是把新画好的画按装裱的程序进行装裱。重新装裱就是对那些原裱不佳或是由于管理收藏保管下善,发生空壳脱落、受潮发霉、糟朽断裂、虫蛀鼠咬的传世书画及出上书画进行装裱。经过装裱的书画,牢固、美观,便于收藏和布置观赏。而重新装裱的古画,也会延长它的生命力。古人说:“古迹重裱,如病 [详细...]
      2011/11/05 15:11:5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装裱艺术:功夫都在画外
    2. 在今年西泠印社的春拍中,齐白石在1938年创作的《鱼虾蟹蛙》立轴,估价80万至120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90.4万元。据《亭子间藏齐白石书画》记录,本拍品曾经陈之初收藏。陈之初出身于新加坡,经营土产、树胶,以胡椒最为大宗,有“胡椒大王”之美誉。嗜好文物,收藏甚丰,有“东南亚最大收藏家”之称。这幅作品最早出现在2003年上海朵云轩的拍卖会上,当时的估价为10万至15万元,成交价为26万元。到了2005年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其估价38万至48万元,成交价为88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拍卖图录中特别提到了画中的签条:齐白石鱼虾蟹蛙册页。乙酉春玉笋堂珍藏,还提到了此四页现装裱为立轴。 [详细...]
      2011/11/05 15:10:34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把装裱当成艺术来追求
    2. 每次有客人走进自己的画廊装裱字画,李振明的第一句话不是谈价钱,而是先向对方介绍装裱的历史和工艺,因为在他看来自己从事的装裱工作不仅仅是一个谋生的手段,更是一门有着千年传承的艺术。“所谓三分画七分裱,一张好的字画不仅仅体现在字画本身的艺术水平上,装裱的工艺如何也对字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李振明看来,每一个把字画拿到自己画廊来的人都对那幅字画有着很深的感情,“要是没有一定的意义,人家也不会郑重其事地让你去裱。”李振明说,不论是名家字画还是业余人士的信手涂鸦,只要是让他裱的,他都会双手捏着字画的两边,在桌面上轻缓地展开,然后根据字画的特点,为顾客讲解自己要如何装裱,会达到一个什么效果。 [详细...]
      2011/11/05 15:09:1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张志红:中国书画的修复与保护
    2. 张志红出身书画装裱世家,其外祖父是民国时期的中国书画修复业两大流派(北京琉璃厂玉池山房、大树斋和上海汲古阁、刘定之装池)代表人物之一的刘定之先生,其父张耀选先生1954年入故宫博物院,组织领导了长沙马王堆出土西汉帛画的揭修工作。张女士从事修复工作30余年,在书画保护方面具有丰富的实践和独到的见解。 中国书法和中国书画在世界艺术之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装裱工艺使书画得到了更好的保护和流传。书画装裱最初起源于古人观赏、收藏绘画的要求,经过不断的探索、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颇具特色的优良系统,是我国的艺术遗产之一。书画装裱最早起源于什么年代,为什么会形成手卷、挂轴、册页的形式,这些问题 [详细...]
      2011/11/05 15:08:06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中国古书画鉴定知识:纸绢和装裱是关键
    2. 中国古书画的材质:纸绢 1、利用纸绢来进行断代 2、观察材质的新旧成色 纸绢材料:纸、绢有材质、制作规格、尺寸形制和质量代劣等情况,需综合起来考察,才能判别其时代,而且是断上不断下。 粗言之,唐宋盛行绢,也有极少量的纸。元代纸绢并用。到明代出现了素绫、花绫等品种。纸在西晋以后才用于书画。当时是用麻纸,如陆机《平复帖》。南北朝写经用黄柏纸,唐人临摹用硬黄纸。唐时书画多用麻纸和楮纸,韩况《五牛图》、杜牧《张好诗卷》等即是麻纸。宋代开始大量使用楮皮纸、桑皮纸、竹纸等,南宋使用桑、檀合制的宣纸,质量上乘。元代用纸普遍,并出现生宣纸。明代以后,纸的 [详细...]
      2011/11/05 15:07:07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839(s)   80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