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格莱尔
    2.   格莱尔 (1808-1874年)夏尔·格莱尔是法国19世纪古典主义画家。在法国19世纪画家中,有一类画家擅长运用古典主义表现手法描绘具有浪漫主义情趣的作品。这类画家很难归属到哪一个流派,其实画家的艺术观念和画法并不是单纯的,有的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格莱尔就是将古典主义画法和浪漫主义激情结合在一起从事创作的画家。   《傍晚(消逝的幻觉)》 格莱尔使用古典细腻严谨画法,描绘古典人物,借以传达抒情诗般的意境。人物造型虽细腻但不呆板,情态活泼、生动,有生活气息,画中人物动态手势应着音乐的节拍使人群充满高昂情绪,与宁静的月光下情景形成一种反差,构成一种现实与梦幻交织的意趣, [详细...]
      2010/01/08 16:54:5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柯雷乔
    2.   柯雷乔 (1489-1534年)安东尼奥·阿列格利,出生于北意大利帕多瓦附近的小村柯雷乔,因此人们称他为柯雷乔。从小受过地方画家的影响。     17岁时看到过多西等人的作品,吸收了其中对人体描绘的透视画法和威尼斯画派的色彩,尤其崇拜达芬奇,使他对明暗渐进法有深刻的研究和领悟。他的绘画综合了达芬奇、拉斐尔和威尼斯画派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被后人称为“前巴洛克派。”柯雷乔早期的作品格调纯朴,富有人间抒情意味。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想象力极其丰富,发展了能够制造空间深度错觉的天顶壁画,构图奇特,色彩强烈,达到以假乱真的艺术效果,给人以 [详细...]
      2010/01/08 16:54:41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洛托
    2.   洛 托 (1480-1556年)  洛伦佐·洛托是威尼斯画坛上一位不随波逐流、终生怀才不遇,被人们称作是流浪和孤独的画家。     洛托出生在威尼斯的一个商人家庭,自幼就性格怪癖,不善交际爱旅游,去过意大利的许多地方,见识过许多著名美术家的作品。他29岁去过罗马,结识过拉斐尔,目睹过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廷天顶画,但这一切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他认为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虽然无上荣光伟大,但与他无缘。45岁重又回到威尼斯,一直住到69岁,虽年已古稀,还像以往一样愤愤不满地继续外出旅行,直到72岁才隐居罗马一个寺院度其孤独残年。     在洛托的画中出现的人物大多数孤傲正 [详细...]
      2010/01/08 16:54:2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萨尔托
    2.  萨尔托 (1486-1530年)安德烈亚·德尔·萨尔托。真名为安德烈亚·达克罗。出生于佛罗伦萨的一位裁缝家庭,初学于波耶罗·迪柯西莫,后来渐为达芬奇的艺术所倾倒,他还在思想和艺术技巧上崇拜巴托洛米奥。     萨尔托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后起的画家,其风格特点是注重抒情,对色彩感觉极其敏锐,明暗关系柔和,善用一种朦胧的情调渲染生活气氛。有人评论他的画虽有拉斐尔的艳丽,却缺少他的柔美;有米开朗基罗的气度,但又找不到深沉的力度。他为佛罗伦萨圣赛奥修道院食堂画的《最后的晚餐》富有卓越的构图与微妙的色调,艺术效果十分新颖,被认为仅次于达 [详细...]
      2010/01/08 16:54:09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阿诺德·勃克林
    2.  (1827-1901年) 阿诺德·勃克林1827年10月16日生于瑞士的巴塞尔,曾在德国的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学习绘画。杜塞尔多夫画派是德国古典艺术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重要画派,勃克林在这里不但受到严谨的学院派造型技巧的训练,而且得到了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唯心主义美学思想的熏陶。他于1848年到巴黎,受到浪漫主义大师德拉克洛瓦作品的影响,倾向于富有深刻哲理的想像风景画和神话题材作品。后来他又多次到意大利旅行,并在北欧各国从事艺术创作活动。   1858年—1861年勃克林应聘魏玛美术学校教师。这个学校后来成为新艺术运动和包豪斯建筑设计学校的摇篮,颇具盛名。自80年代 [详细...]
      2010/01/08 16:53:08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德·库宁
    2.   威廉·德·库宁(1904--1997),1904年4月24日,威廉·德·库宁(WillemDeKooning)出生于荷兰的鹿特丹市。他14岁就开始在一家商业美术和装饰公司打工,晚上到鹿特丹的艺术和技术专科学校上夜校。1924年,他游览比利时,参观那里的博物馆,并在布鲁塞尔和安特卫普学习。22岁时,他从荷兰移民美国新泽西州,做油漆工。第二年,他来到纽约,靠从事商业美术谋生,并继续作画。在纽约,他结识了终生挚友戈尔基,他俩在一间画室里作画,互相观摩学习,彼此影响。30年代的画坛时尚是立体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希特勒上台后,许多德国画家移居纽 [详细...]
      2010/01/08 16:52:55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马克·罗思科
    2.   马克·罗思科(Mark Rothko,1902--4970)是色场画家的代表。从40年代末开始,他尝试在有色的底子上画上大面积的长方形色块。在大幅画中没有视觉焦点,色块边缘松散而未加限定,这赋予色形以运动感和深度感,因而给人一种无限绵延的巨大量感。50年代末,他开始放弃明亮的、引起美感的色彩,而选择深沉、暗淡甚至含有悲剧意味的色彩。 [详细...]
      2010/01/08 16:52:43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乔治·德·基里科
    2. 简介  乔治•德•基里科(Giorgio de Chirico,1888年7月10日-1978年11月20日),希腊裔意大利人,形而上学画派创始人之一   他出生于希腊东部的沃洛斯(Volos)。最初在雅典工艺学院和德国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在德国时,受到Arnold Böcklin的象征主义和尼采的唯心主义影响,这些哲学思想为他日后创立形而上学画派打下了基础。23岁时他来到巴黎,4年后返回意大利,不久应征入伍。1917年二战中,他因精神疾病在医院结识了未来派画家卡罗尔•卡拉(Carlo Carra),结为挚友,并在后来共同发起成立形而上 [详细...]
      2010/01/08 16:52:32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卡洛·卡拉
    2.   (Carlo Carra,1881—1966)是最早的未来画派成员之一。在最初的艺术生涯中,他接受的是装饰画训练。12岁时他就跟着一位装饰画家学艺,1900年曾为巴黎国际博览会进行装饰设计工作。1909年,他进人马里内蒂的未来主义圈子,成为未来画派中的活跃分子。他不仅在那些未来主义宣言上签名,而且提出自己的宣言。在1913年发表的这份宣言中,他谈到“整体绘画”概念,主张“有音乐、噪音和嗅觉的绘画”。因此,他的某些作品除了有未来主义所崇尚的运动和速度外,还有他自己所追求的视、听、嗅的统觉传达。立体主义给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结构 [详细...]
      2010/01/08 16:52:2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1. 乔治·莫兰迪
    2.   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1890-1964年),乔治·莫兰迪出生在意大利波洛尼亚,是意大利的版画家、油画家。   莫兰迪的画是以智慧和感觉创造自己的艺术形象。他摒弃了玄学化的球体、多面体,只要有几件日常用品就已心满意足了。他只要把生活中的杯子、盘子和瓶子置入极其单纯的素描之中,以造成最奇特、最简洁、最和谐美的气氛。在莫兰迪创作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几幅画上,隐约可以看到事物本身的形象,尽管遮挡着事物的是一些变幻的弧影、模糊的污迹、水融性的形象,但背后存在着一定的事物,譬如高楼、或者家具、或者器皿,正是事物表面的位移带来了认识之 [详细...]
      2010/01/08 16:52:00 来源:网络 编辑:国画家网

    Processed in 0.330(s)   80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