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一是二,综合媒介下的“画中画”

      作者:宫剑南2024-06-21 08:47:01 来源:中国艺术报

        爱情殿堂
        (丙烯颜料、喷漆、木材、塑胶、金属、灯、马达、机械装置、金鱼)
        1999年 李子勋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清代《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画的是乾隆皇帝身着汉人服饰,正在坐榻上观赏皇家收藏的各种器物。其身后点缀室内环境的山水画屏风上,悬挂一幅与榻上所坐乾隆皇帝容颜一样的画像。乾隆皇帝很欣赏构图的新颖别致,因此谕令丁观鹏等宫廷画家创作与之相类似的图画,并将宋人册页中的文士换成他的头像,以画中画的形式表现皇帝的肖像。

          6月16日至7月31日,由泰康美术馆主办的“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展览在北京泰康美术馆举行,展览依据《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通过15位中外艺术家的架上绘画、影像、摄影、雕塑、装置、书法等作品,巧妙串联起这幅画与当代艺术作品之间或具象、或抽象的微妙隐喻,即从艺术出发,寻找与之应和的艺术,从一个原点回到另一个原点。

          乾隆皇帝墨题:“儒可墨可,何虑何思”,他认为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如同坐榻上的他与屏风上他的画像一样不可分,因此他提出“是一是二,不即不离”的观点。展览将《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中蕴藏的哲学命题拆解开来,一方面取其中种种古代美学形象在当代艺术语境中的转化和借用;另一方面,古画所透露出的气息,似乎能以为鉴,反思现代性进程中高速发展、人与人隔离、终极意义匮乏所带来的弊病,这也是展览选取世界范围内艺术家创作所共同面对的课题。

          参展作品暗含着“递归”的哲理,唐菡的单频影像《无限容器》重复矿物的装箱过程,小心翼翼的手从事操作,木箱保护着即将运输的对象。正如知识的形成往往出自想要触摸的冲动,这种欲望往往带着保护的心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此类共情的心绪逐步消失。她将石头装箱的收藏过程编辑成无缝的回环场景,并把石头的图像抽空,使之成为一个承载底图的负形边框。周滔的《大数据之轴》围绕贵州山区大数据中心周遭的风景而展开,在山区地形中逡巡、徘徊,将那些环绕于中心外围、可近可远、看似相互之间毫无关联的风景和各种生命活动作为影像凝望的主体。随着时间的绵延偷偷切换,是“对立的连续性”的视觉化表达。此类观看视角的切换也在余友涵的《白线兵马俑》《黑白头》等绘画、王旭的装置《大头骨在满是一年级学生的F109教室》,以及童义欣的录像《石化海的形成》中亦有所体现。

          一如策展人杨紫所认为:“递归逻辑是通过重复将问题分解为同类的子问题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的本质在于递进与回归。每次递归是一个循环……”除了作品主题外,展览在陈列和选择作品上同样遵循了递归原则,利用泰康美术馆近乎平均分隔的空间设置,将一些艺术家的系列作品拆散后组合,再将该组合重复地展示于不同展厅,造成似曾相识的错觉——佩恩恩的《衍生宴》由类似餐桌的桌子和仿真菜肴组成,它们被分散在不同的空间里进行展示,《罗汉大宗(干制·素·佛跳墙)》《绛珠还泪(红豆·冰沙)》《腥膻之鲜(脍·炙·鱼羊)》《翡翠羽衣(薄衣铜钱王瓜·拌·海葡萄)》《生生不息(烟熏·牛蛙)》……当观众行走于展厅,看到时而再现的相似作品,将进一步领悟“是一是二:镜象与幻化”主题中的物象对应。

          此外,参展艺术家还以种种方式传达意识中自我的肖像,即便有时候它们幻化得难以辨认。在鲁大东、张联的作品中,镜子直接出场,将递归的“原点”之间的相似性象征地隐喻出来。李子勋的《爱情殿堂》以超现实视觉叙事手法,呈现出“对立”与“统一”且周而复始的状态。在石青的《白糖记》中,艺术家以“白糖”这一近代全球化经济产品为引,展开对中国现代性的思考。个人价值和意义被强调,人们通过新的镜像认识自己。

          物象中的对应源于它们之间的相似,但这种相似不仅是指题材和形式上的。而艺术越过表面的现象,表现了可以讲述的事情和无法讲述的事情,让内外世界丰富的经验重新结合、得以共通,是自然世界向精神世界的递归。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84(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