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笔:传承历史文脉 书写生活新篇

      作者:鲁西2024-06-11 07:55: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1/4)清中期竹管经天纬地四头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4)清中期斑竹管玉笋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3/4)清乾隆彩漆花卉紫毫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4)明成化五彩瓷毛笔(大英博物馆藏)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书写工具,毛笔深蕴东方审美与智慧,记录着历史的沧桑变迁。

        毛笔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用于勾勒彩陶花纹的工具。从殷墟出土的墨书骨片以及部分甲骨文判断,夏商时期已出现原始形态的笔。春秋战国时期,笔已经十分普及,但各诸侯国对其命名不同,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笔”的称谓沿用至今。

        汉代是书法艺术辉煌灿烂的时代,制笔工艺也随之有了长足进步。汉代蔡邕所写《笔赋》,不仅对选毫、削管、束锋等制笔步骤作出概述,而且以天地、乾坤、四时、规矩来阐发毛笔形制蕴藏的内涵。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用笔产生于汉末魏晋时期。魏晋以前,笔毫多用兔毛制作,晋代以来开始采用鸡毛、鹿毛等,笔毫材料范围的扩大,也让制笔业获得进一步发展。此时的制笔工艺除了考虑实用,还非常注重装饰。曹魏书法家、文学家韦诞所写《笔方》,是这一时期重要的制笔工艺文献。

        隋唐时期,文房用品的制作更加繁荣。尤其唐代,毛笔制作工艺逐渐完善,制笔匠人队伍不断壮大,出现了不少专门的制笔作坊。同时,不同地域形成了各自的毛笔制作风格,宣州此时成为全国的制笔中心。据考证,因唐代以前使用低矮的家具,书画家席地而坐,采取悬腕书写方式,所以多喜欢用坚挺的硬毫笔。白居易有一篇《鸡距笔赋》,写的就是笔毫粗短坚硬的鸡距笔。

        宋代,制笔工艺逐渐走向软熟、虚锋、散毫,这一时期羊毫得到普遍使用。因为宋代有了高桌,人们坐在椅上写字,对笔锋硬度的要求自然也与以前不同。元代,浙江湖州、嘉兴一带的制笔业异军突起,取代了宣笔的中心地位。在明清两代,湖州也都是制笔业的中心。明清书画艺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毛笔制作的繁荣,根据书法、绘画的需要,还创新出揸笔、斗笔、联笔等大型笔……

        虽然随着书写方式的变革,毛笔日常的实用功能已不同于往日,但那些精美的毛笔,尤其出自制笔名家之手或曾为历史名人所用的毛笔,成为深受大家喜爱的艺术品、收藏品。中国的毛笔及富有特色的书画艺术更是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作为人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媒介,在新的时代持续传承历史文脉、书写生活新篇。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3(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