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户外大屏,美术馆空间的延伸?

      作者:郭成2024-01-07 08:09:55 来源:中国文化报

         西湖天幕 作者供图


        数字艺术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受到关注,这不得不归因于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屏幕的时代。不只是我们的日常生活被嵌入手机之中,户外大屏正在以一种“建筑材料”的形式彰显着城市的活力,一度难以在美术馆呈现的数字艺术作品也获得了新的展示场景,那么户外大屏能否成为美术馆空间的延伸?


        户外大屏和美术馆的共通之处

        近日在杭州西湖天幕呈现的“浮镜EP2:灵璧回音”展览项目即提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户外大屏开始呈现艺术项目,这是否意味着挑战了传统艺术机构的生态角色?

        随着媒体艺术的发展,美术馆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收藏的主体是什么?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基础设施,艺术作品逐渐脱离了硬件,开始转向数字形式。看似轻巧的数字作品给美术馆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因为其数字和虚拟的特性,在版权、版本、展览、收藏,甚至收益等方面都面对着新的境况。例如,如何借展一件影像作品?它不像一件实体绘画作品,从画库中借展,签署合约,购买保险,运送实物,并在另一个空间展出。影像作品完全可以展示复制版本,甚至直接打开网页呈现。这些问题不仅困扰机构,对于个人藏家同样如此。古根海姆美术馆的新媒体艺术研究中有大量关于早期作品收藏的案例,像布鲁斯瑙曼、白南准等艺术家的作品已经有包括硬件设备的完整解决方案,美国纽约新美术馆支持的根茎项目则对网络艺术的收藏和保护有专门的研究。

        户外大屏是“新媒体”艺术领域一个新的命题,这是一个全球范围的趋势,但在中国具有特殊的意义。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硬件产地,中国LED的产量在全世界占比约40%-50%,成本也相对较低,有媒体艺术从业者表示“大量使用LED的作品大多来自中国”,欧美艺术家则倾向于使用显示器和投影作为播放设备。

        户外大屏是承载数字作品的天然“空间”。当然,在寸土寸金的中心商业空间,大屏为广告而生。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成本的降低,大量硬件设备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也显而易见,单纯的广告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户外大屏对数字艺术的内容需求

        U2乐队在拉斯维加斯LED大球Sphere的惊艳表演通过社交媒体火遍全球,美国时代广场的Midnight Moment项目通过整个街区大屏的联动,已经成为数字艺术标志性的展示场景。基于大屏幕的文化传播正在通过社交网络形成新的影响力。

        数字生活成为主流,观众对数字艺术的理解也愈加深入,更有意愿参与到更具观赏性和互动性的作品中来。中国观众(用户)对数字内容更有亲切感,并且在政策上也更有优势。2022年1月,工信部、中宣部等6部门联合发起了“百城千屏”活动,以试点示范工程为引领,新建或引导改造大屏为4K/8K超高清大屏。并且根据每个地区的规定不同,北京、杭州等地的公益内容播放时间超过25%。北京世贸天阶、上海陆家嘴、广州塔、深圳市民中心、成都太古里等LED大屏项目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的标志物。在这里,文化艺术与周围建筑形成融合的文化生态,数字艺术作品的呈现也彰显着当地的文化特色。杭州西湖天幕发起的“浮镜”项目是一场以纯艺术形式呈现的户外大屏展览,这是一个信号,提示户外LED作为美术馆延伸空间的功能与文化价值。


        户外大屏成为数字艺术展示空间

        “在地性”一直是美术馆内容策划的核心方向,彰显城市独特的文化历史特质是公共服务机构的主要功能。户外大屏是城市形象的代表,因其开放的特质对城市文化具有更大、更普遍的影响力。在同质化的广告之外,独特的、有针对性的艺术项目显然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并且,配合城市形象、节日庆典等主题的策划,将在城市文化建设上更加凸显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美术馆的“空间”属性在于承载实体作品,数字大屏则是“时间”的载体。数字作品在美术馆展览中多以屏幕或投影展出,尽管在展览现场做出形式上的设计,但作为基于时间的艺术仍然摆脱不了对屏幕的依赖。

        户外大屏则受限于空间而多选择按照顺序呈现。同时,户外的公共性特质为内容互动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此外,扫描二维码、上传信息、感应同步等功能使得户外大屏为数字艺术的想象力提供了更多可能。

        策展人的角色被平移到户外大屏数字展览上来,而在这个语境中,策展需要面对的是更复杂的环境。作品选择方面,除了照顾到与主体相关的内容,还在播放顺序、技术需求、内容衔接、硬件适配等方面提出要求。策展人在技能和知识背景上面对的是全新的场景,同时也有更多跨学科从业者参与到这个领域中来。

        与美术馆的观展环境不同,户外大屏往往在人流量大的户外空间呈现。考虑到人群聚集和交通安全等问题,长篇叙事性的作品很难在户外大屏上呈现,开放的公共环境对户外大屏的作品展出提出了短时间、碎片化和震撼效果的要求。

        越来越多艺术项目的呈现让我们看到户外大屏成为美术空间的可能,同时户外大屏和美术馆在功能上的差异也决定了内容需求的不同,面对新的内容生产方式,艺术家的创作本身也随着新的场景做出探索。在这样的艺术生态中,美术馆的功能开始回归作品收藏和保护的初衷,通过研究推动新艺术的发展。户外大屏将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在很大程度上突出展示的功能。我们期待更好的城市生活,也期待户外大屏迸发出更多创造力。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1(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