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中取色 观象见彩——浅谈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表达

      作者:杨柳 郝国馨2023-12-24 08:51:24 来源:光明日报

          (1/7)皇城棋遇(中国画) 邱诗淇

          (2/7)午后(中国画) 刘冬晔

          (3/7)百合(中国画) 庄道静

          (4/7)高歌时代(中国画) 刘金贵

          (5/7)非洲系列·负薪前行(中国画) 詹勇

          (6/7)女人街上的太阳伞(中国画) 杨柳

          (7/7)茶香(中国画) 王岚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世间万事万物,大到山川与浩海,小至昆虫与草芥,皆呈色之诸相。春草始绿而秋卉泛黄,朝云燃似火而暮霭熔若金……人们观象见彩,赏心悦目,众感之美,各思其妙。中国传统色彩观是意象的,既蕴含了对于自然的尊崇与敬畏,更承载了五千年的民族文化心理。

          在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运用中,“心画”观念好似一把钥匙,开启了意象色彩的艺术世界。早在南北朝时期,姚最便提出了“心师造化”的艺术观点,影响了中国传统绘画建立在心画观念基础上的艺术演变与发展。

          随类赋彩,在参照物象自然之色的同时适应中国画颜料的独特属性,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赋彩大都采用此法,如传统绢本绘画等。画家兼顾材料与颜料之特性,既可以自然物象的色彩为参照,也可随主观审美理解调配色彩,并在两者之间寻求一种“折中”状态,达到观物取象、畅神抒怀的目的。色彩的意象性表达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美学思想的具体呈现。画家面对自然中缤纷的色彩,凭借心灵感悟实现艺术化处理,创造出主观意象的色彩世界,使艺术作品呈现出既写照外物之象又和合主观之意的色彩表达。

          画家的主观意识是影响画面色彩的重要因素,而主观意识所承载的,不仅有对客观物象的审美体验,还有本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与哲学、美学思考,它是自然观与世界观下艺术感知的集中体现。试看王岚的《茶香》、杨柳的《女人街上的太阳伞》和邱诗淇的《皇城棋遇》,这三件工笔人物画作品皆运用简约单纯、清新灵动的色彩,表现了当代都市的寻常一景,主题与画面色彩和谐相应,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心象空间。创作者在追求古雅简阔的色彩表现的同时,更加崇尚色彩体系的观念意象,弱化了外物本身的形制与色彩的客观真实性,降低色彩的纯度与对比度并选择同类色系,将色与墨的并置建立在融合于遐想空间的绘画章法布局中。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创作中,当代工笔人物画家强化了作品的民族性与当代性,更加明确了传统中国画的色彩观。

          中国画由“随类赋彩”而派生出的“随意赋彩”,对构成画面的诸多元素进行更加主观的色彩表意,这种意象表达还体现在国人对于墨韵的崇尚。施墨于素,水与墨的黑白构成传导出物象的生命活力,由此,画家得以依物写意畅神、悟通绘画本质。墨色的变幻氤氲,体现出画家心中气象。墨即是色,色即是墨,满纸黑白掩映,妙趣横生。

          在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画家也常常借用墨的浓淡层次,赋予作品更多想象空间与思想内涵。以孙悦的作品《绳》为例,墨与色的结合体现着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以墨代色的色彩配置方式,呈现出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风貌的中国画的内美精神,大面积的浓淡墨色与小面积的色块相互渗透交融,厚重质朴中蕴含着简括与精致。再观詹勇的《非洲系列·负薪前行》,作品在塑造人物时,运用了浓淡不同的墨色,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变化。从明度最高的手环、项圈等配饰,到灰色调的皮肤及布料,再到明度最低的头发、耳环等,墨色的深浅与画面中各类物象的自然质感相呼应,井然有序,同时营造出极富美感的节奏与韵律。

          中国画的设色讲求“意中取色”,正所谓“意足不求颜色似”。水墨的幽兰,朱砂的翠竹,青绿的山石……虽违背了现实中的自然色彩,却彰显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追求。所谓“尚纯而戒驳”,即是摒除物理层面的光色变化,体现色彩由心象使然的单纯美。

          当代工笔人物画家为了突出创作主题,往往会强化个性化的色彩表达,以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色调的冷暖变化,实则是主观情感融入自然造化而得的心象表征。试看刘金贵的《高歌时代》,该作品描绘了当代百姓欢愉的生活场景。画面中浓烈的金赭色调为人们披上了一层柔和的阳光,轻松、惬意的氛围扑面而来,悠扬的乐曲也仿佛穿透画面,萦绕耳畔。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喜庆、热烈、庄严,是国人钟爱的色彩。细观李传真的作品《夕阳欢歌》,画面中的长者们正在老年公寓里排练歌曲。该作品以红色系为主,不同明度、饱和度的红色的运用,正契合了如今老人们乐享多彩晚年生活的幸福状态。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将色彩层层叠加,并刻意保留边缘的色痕,为作品带来丰富的肌理效果。庄道静善于用画笔聚焦当代都市生活,以多元的视角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创作《百合》时,画家巧妙地在部分绿色的植物枝叶中融入浓郁的蓝、紫色,使其与画面中的大面积金黄色形成对比,由此营造强烈的视觉张力。同样能体现出对比色的巧妙运用的作品还有刘冬晔的《午后》,为了与画中绿色背景产生对比,画家在处理人物衣饰及头发时,皆加入了红色和赭色,并通过对色彩饱和度的控制,使红与绿的搭配既鲜明又和谐。这些工笔人物作品中的诸多描绘,看似超脱了客观物象的真实色彩,但在情感氛围的营造上却更加真切、感人。经由主观处理,被重新构建的色彩与绘画主题相契合,由此产生了艺术本身的真实,形成了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独特的审美品质。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表达,体现出中华民族鲜明而独特的审美认知。它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艺术观念与表现形式,是画家精神家园可安驻的理想空间,其中饱含创作者对于自然万象、时代发展及生活境遇的体察和感悟。今天,丰富的色彩意象已然呈现出全新的高格意蕴之境,人们的精神生活因意象审美而尽显时代之美。期待当代工笔人物画家继续以多彩笔墨抒发情感、写照生活,以多元的色彩表达探索艺术新象,彰显时代精神。

          (作者:杨柳,系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郝国馨,系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80(s)   1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