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宋瓷梅瓶、玉壶春瓶文脉考及价值评析

      作者:程燕2023-07-28 07:13: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梅瓶、玉壶春瓶是宋瓷造型中具有典型性特征的瓶类式样,其造型、功能及审美的高度统一反映了宋瓷的文化内涵,是确立宋瓷历史地位的重要内容之一。宋代,在釉色、造型越来越丰富的同时,出现了设计与制作标准的器型,梅瓶、玉壶春瓶就是这种标准器型。


        宋瓷的式样及其品种


        所谓式样,是指物体的形状,对器物的造型大小、局部比例、质感、肌理和色彩等方面均有具体要求。宋瓷品种丰富,式样众多,如壶、碗、枕、瓶等式样的出现,标志着设计、生产和生活的关系趋向紧密。

        宋瓷式样化不仅标志着陶瓷生产走向规范化、标准化,而且,还就商品流通进行了规范,在材料配制、成型、装饰、烧制以及贸易等环节形成较为完整的陶瓷文化产业链。


        梅瓶、玉壶春瓶的造型及其功能


        梅瓶、玉壶春瓶在宋瓷式样中有着规范性、典型性的特点,成为瓷器标准化的典型代表。陶瓷器造型的规范化及标准化,既是瓷业进步的标志,也是瓷器造型与功能统一的标志。

        陶瓷器标准化在日常生活中强调造型与功能的统一,就造型而言,梅瓶、玉壶春瓶均在颈部、口部紧缩,以减少酒精挥发,便于贮酒。另外,梅瓶、玉壶春瓶也作为饮酒器出现在餐桌上,器型以圆形和适当高度相结合,造型适宜,便于人们在餐饮中频繁提拿。此外,梅瓶造型敦厚,而玉壶春瓶的造型上部狭窄、下部敦实,两相对比,前者敦厚、安详,后者则大方、典雅,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静怡之感。


        梅瓶、玉壶春瓶造型文脉考


        新石器时代瓶类陶器用于汲水、饮用及储物等,后经长期发展形成了完整的文化脉络。

        1.瓶在陶瓷造型中的文脉

        新石器时代陶瓶造型因功能需要而富有变化,人们在瓶的中段设置了两耳,为的是汲水方便;另外,有的瓶还绘有人面鱼纹装饰图案,图案以几何抽象化手法,体现抽象美与实用美;以尖形设计瓶底,以瓶置于地面而不至于倾倒;去掉两耳的瓶成为盛放液体的容器。总之,新石器时代陶瓶已经成为具有独立功能的器具。

        及至南北朝时期,瓷质陶瓶诞生。隋唐时期,瓶在不少窑口均有出现,虽非代表性的器物,但玉壶春瓶已经出现。

        宋代,瓷瓶不仅造型优美,而且功能齐全。宋代瓶的造型样式,包括六管瓶、瓜棱瓶、琮式瓶、双耳瓶、梅瓶、玉壶春瓶等知名品种,其中,玉壶春瓶是当时最为流行的瓷瓶之一,瓶身线条流畅柔和、比例匀称,彰显着柔性美,在宋瓷式样中,具有典雅之美。梅瓶则是另一个典型,其造型敦厚修长,颇具阳光之气。玉壶春瓶和梅瓶均为宋代盛酒的容器,存放量有大小之别,但每个款式的瓶均有合适比例的变化,因此,式样化是其造型的基本原则。

        2.瓷瓶造型与功能的统一

        瓶的原始造型简洁,旨在汲水。后来,瓶被配以双耳后便被穿绳提拿的双系罐、三系罐、四系罐、六系罐等所取代。唐宋时期,瓶重现陶瓷界,并成流行式样,诸如玉壶春瓶、梅瓶、瓜棱瓶、多管瓶、琮式瓶、净瓶等。

        北宋以来,商品经济促使人们生活百态相生,生活需要多样的瓷器造型。玉壶春瓶和梅瓶等侧重酒文化,琮式瓶则倾向信仰文化,其他式样瓷瓶也各有所用,或日用,或审美。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五大名窑与磁州窑、耀州窑、吉州窑、建窑等知名窑口的瓷器成为宋瓷及其文化审美的标准。

        3.瓷瓶造型中所蕴含的仿生学及生理心理学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认为:“最早的陶器显然是模仿其他材料所做成的习见器物——如篮子、葫芦和皮袋的形状,后来才发展成具有自身特点的器皿。”人类造物之初直接模仿动植物,成为仿生学的萌芽时期。随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事物认识与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仿生学逐渐进入较高的层次,于是,人类造物不仅在造型上仿制动植物造型,而且,还在思维与行为方式及方法上进行卓有成效的仿生制作。因此,人类利用仿生学既是原创又是再创。

        4.瓷瓶式样化的社会文化内涵

        宋瓷玉壶春瓶和梅瓶是发现与利用仿生学并将之推进高级阶段的产物。

        首先,人与自然形态所建立的关系,是从以接触、认识、改造及利用所构成的首选过程开始,经过反复接触、认识、改造及利用,“一而再,再而三”的过程。在恰逢不适应时,人的选择是不放弃,对其进行改造。长期以来,玉壶春瓶和梅瓶的出现,正是陶瓷生产与利用坚持不放弃并不断改造的结果。

        其次,人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着一种自我思维与行为相统一的方法论,这便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高度统一。制陶中,人们逐渐意识并认识到几何抽象的作用和意义,例如,采用黏土或瓷土围绕一个中心的集成与封闭,便构建了一个适应人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物质存在——陶瓷器便是这种思维和行为的结果。

        再次,人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具有创造价值,即“知行合一”。陶瓷生产既是对自然界及其物质具体形态的改造,也是人对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自我改造。陶瓷瓶类造型的设计与生产、再设计与再生产过程,使瓷工数次打破已有的认知成果,并在局部或全部否定中获得一种新的认知,这便是瓷瓶样式产生与形成的过程。

        最后,人类经过长期的改造自然与改造自身的运动,充分认识到人与自然界的依托关系,所谓“天人合一”,正是这种认知的结果,人将取自于自然界的各种物质进行智慧化的改造,并最大限度地使之逐渐符合人们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梅瓶、玉壶春瓶直接反映为几何抽象的造型,给人以简洁、明快之感;梅瓶、玉壶春瓶被用以汲水、储藏,以及陈设与美化环境,这个过程,包含了设计、生产与消费。

        宋瓷依据消费者需要对生产和生活标准化考量,在规划生产中关注消费者的共同生理和心理反应,试图将生产与消费有机结合,以深化生产来促进消费,从而获得最大商品经济价值。

        (作者系景德镇陶瓷大学教师,本文系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研究(1949—2019)》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ZD24)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17(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