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为引,长征精神铸丰碑

      作者:金涛 冉丹2023-06-16 07:51:17 来源:中国艺术报

        方志敏在狱中撰写的《可爱的中国》手稿

          在一个纵26厘米、横17厘米的作文本上,记录了这样一段文字:“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80多年前,方志敏这样描绘出他心中新中国的图景,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1934年11月初,时任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遭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同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年仅36岁。在狱中,他用敌人劝降的纸笔写下了16篇文稿。如今,《可爱的中国》和《清贫》两篇手稿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当我们从这些俊秀的笔迹中重读他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对革命胜利的憧憬时,不禁会问,他为何对信仰有着如此的忠诚与执着?这些手稿又是如何得以保存至今?

          我们的种种疑问,或许能从这里找到答案。

          近日,由广西人民出版社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策划的“跟着红色文物学四史”系列又添新作——《红色文物中的长征》,这是继《红色文物中党的成长史》后该系列聚焦四史重大主题的重磅力作。全书以长征文物为载体,用历史叙事结合文物阐释的方式,串联长征的重要阶段和节点,还原文物的历史环境和背景,让数十件珍贵红色文物“活起来”,以点带面,讲述有血有肉的长征细节和文物背后的动人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而长征中的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串联起惊天动地的长征壮丽史诗。

          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红色基因库之一,中国国家博物馆一直致力于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致力于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编著《红色文物中的长征》一书,中国国家博物馆组成了以馆长王春法为主编的编委会,统筹全馆力量,邀请党史、长征史、革命文物研究等领域多位专家,系统梳理长征历史和路线,按图索骥,对长征文物进行系统梳理,确保与长征相关的每一支部队都有文物被列入(包括中央红军正式长征前北上的红七军团和西征的红六军团及留在根据地打游击的部队),都有历史被追忆、缅怀。

          经过三易其稿,本书最终确定呈现30个重大节点,并从国博馆藏近千件长征文物中匹配流传有序、档案完整、具有感人故事和精神内涵的特色文物,涵盖地图、布告、漫画、战斗的武器、军中用品、货币、歌曲诗篇、学习课本、烈士手稿等多种类型。红军送给黎平向导的手提风雨灯、红军强渡乌江时使用的棕绳、红军一渡赤水时遗留在战场上的手榴弹、红军发布的民族政策布告、黄镇绘《西行漫画》、方志敏撰写的《可爱的中国》《清贫》手稿、中央红军在战斗中缴获的理发推子、高秀英过雪山穿的防滑钉鞋、陈毅亲自誊写并修改的《游击战争纪实》手稿等等,一件件可感可知、有温度的红色文物立体式营造历史现场感,以质朴感人的文笔、通俗性的语言讲好每件文物真实饱满的背后的故事,见物、见人、见事、见史。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探究多元化的视听体验,从单一的传统纸质出版物走向全媒体新赛道,形成一部全媒体长征读物。书中配套音频、长征纪录片、长征有声剧等众多延伸资料,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后台可获取全书音频,并且还可以观看《让长征文物活起来》《长征》等纪录片,收听《红色文物100》等相关有声书,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长征历史,是一本以革命文物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如今,再次随手翻开这些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档案,长征岁月历历在目,英雄事迹感人至深。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96(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