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画内容与形式

      作者:杨静2023-06-15 07:45:28 来源:文旅中国

        一次写生画什么?不画什么?其实冥冥之中有其内在规律的。写生活动有室内的,有室外的。室内的多为人物或静物等,室外的风景居多,分为海景、乡景、市景、景区等,每位画家都有所侧重,但都有一个共性:是触及内心深处的感动的景色,画面呈现出来的都是情感真实状态。

        有种说法:字如其人,画一样,作品是画家本人的镜像。油画作品便是画家心理活动的真实表达。观者在画展作品前,一眼看到的什么?从画面捕捉到的什么信息和气息很重要,如果作品正好是观者某种情绪的“重叠”或“印证”即可引起观者的共鸣,时间长久,精神疲惫,那是观者看得真的走心了。反过来,也说明画作很贴近人心。

        日新月异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和竞争的压力下,人们更需要身心放松,真实、真诚情感的诠释。有一位朋友讲:“人与人之间最稳定最长久的吸引力,不是你的盛世美颜,不是你的富贵荣华,也不是你的才华横溢,而是你传递给对方的温暖和内心的踏实,以及传递给对方的那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如果这是画家的人格魅力的话,其作品也是拥有这样的力量的,我认为无疑是好作品。所以,也是我画作更关注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否是正能量?作品冲击是否准确地表达了真诚?作品呈现是否展现了诚实?画作的思想性折射出画家的内心世界,而作画方式则体现了画家的性格性情。

        我喜欢用写生的方式去描绘大自然风景,作品类型各种各样,劳动场景、山峦江海、田园草木、生活情趣、农田屋舍、都是我关注的对象,有表达的心情及欲望。可以和自然交流,让自己和解。

        不同的内容表达的情绪和体验也不同。

        也许空旷雄伟的大川大江可以让自己心潮澎湃,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动力,又或是自然中一个小细节,让人赏心悦目,怡情养性;再或是一个构成好的景色,捕捉到后主观优化下,来满足一下学术探索的好奇心。


        一、绘画内容:

        1、大场景,气势磅礴、恢弘壮丽和心中的气场相合

        从创作维度来看,绘画的内核体现的是抒情的路径进入审美体验,从而达到形神兼备,物我两忘。大场景,令人心潮澎湃,情绪激动,具有笔意感的书写出大山大江在我内心的气魄,会觉得每一笔从调色到上画布的那种顺畅。这就是直抒胸臆的释义在绘画实践上的印证。不用去怀疑大场景在小尺寸的画布上是否能展现出那种气势,因为通过作品呈现,作者心中有,观者亦能知。写生风景就象文学中的写作手法,比如托物言志,象征等,把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每位画家的视觉感受力是不一样的,呈现出的画面也是不同,当然也少不了理性的光芒。通过画面述说,和自己对话,同观者交流。

        2、中场景,大众审美经验几近至极。

        大众审美更容易接受中景的构图,恬静唯美,视距舒适,与生活接近。现实中实现不了的事情,可以在画中想象。现实中不能做的事情,也可以在画中遐想。作品的想象空间外延化,对于大众来讲,怡情美化成了实际的情感需要,所以这样的画更容易让社会审美接受。

        3、小局部,个人情趣和感觉经验的表达。

        平面化的和特有的主观色彩系统围合成温暖的画面氛围,全部的自我标签式的感觉经验反映的画面上是个性化的视觉体验。

        自我认为的画风清新唯美,是一种生活态度艺术化的表达。人生经历教会自己的认识是螺旋上升式的。唯美已不是简单的唯美,是沉淀后的绽放。踏实、安心和精神的愉悦,表现在画面上也是一种人生风景、态度风景:心平气和,与人为善,有温度,有深度。

        4、有构成感的事物,激发学术探索。

        构成产生美,是画家特有的视觉敏感。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的各种选择和重组形成的软硬感、松紧感、虚实感,就象画布是战场,排军布阵,运筹帷幄,作品完成后是心力和知力共同作用下的结晶。

        绘画内容的很重要,形式感也不可或缺。


        二、形式探新

        很多人认为三个维度来看待美术史:第一个维度,世界史的维度;第二维度,中国美术史的维度;第三个维度,建国后美术史的维度。许多艺术家从第一个维度去审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向大师学习,向作品致敬。尤其是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兴起后,我们传统文化的原创力。

        1、形的心象

        不是对客观事物的描摹,而是在其基础上再创造,有意味,有探索,在形式上承载物象的内涵,从三维空间到二维平面,模仿论到本体论。《欢快的房子》中表现的尤为明显,把空间打散,直情经行的书写,自由的倾洒。造型高度提炼、归纳,比如《钟楼》,透视夸张,前面门洞线向右侧倾斜,后面门洞线向左侧倾斜,透过门洞,看到对面的鼓楼,整个画面有张力和迫力。平面化的简洁直接,衬托出阳光下的温暖,使整个画面情绪平稳又不失灵动,生动地构建和提炼了有趣的点线面黑白灰元素,重组、解构,也是内心世界的独特营造。

        2、色的述说

        据不完全统计,人类的眼睛能分辨多达二百七十万种颜色。田少煦在《中国人色彩情感数据库研究》中指出:“我国目前使用的艺术色彩理论,只能顾及百分之十原色和间色等简单的色彩,而另外百分之九十的复色完全处于无理论指导状况内,这使得色彩设计和色彩心理研究仍处在较为原始阶段。在有限的百分之十的原色和间色里,充分挖掘了其审美价值。这个色彩资源库是由人文色彩系统、自然色彩系统、生活色彩系统组成的。

        (1)人文色彩系统: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文明、文化史的色彩资源库。有着人类实践的各时期和地域记忆。学术界认为巴黎博物馆群为典型代表。

        (2)自然色彩系统:大自然中客观存在的各种色彩。

        (3)生活色彩系统:生活色彩系统是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用色,其本质是文化和习俗的载体,同时也与时尚有关。比如:现在流行的莫兰迪颜色。

        这三个系统可以说是客观色彩系统,相应的还有主观色彩系统。

        主观色彩系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创造。比如说绘画艺术家,对于色的把控是其重要的能力之一。主观色是通过大脑手眼的协调运作后产生的,不论画出的色彩是什么流派,什么体系,都是主观创造。

        写实画家的色彩是主观创造客观色,表现、抽象艺术家是主观造就主观色,是心里的色彩,有情感经验,个人感知。

        作为自身来讲,色彩艺术实践属于时客时主,亦兼而有之。虽不完全属于西方现当代艺术的批判性、颠覆性、推倒从来,但属于生活化的色彩观,跟着时代走。感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原创力,更欣赏如生长的艺术——壁画的色彩变化。壁画的现状的美感,五层次的美感,每个时间段的美观是不同的,钉麻层、基础层、颜料层、腐化层、浮尘层的不同时间层次的变化产生的交相辉映的沉淀美是我现在色彩追求。

        绘画的内容与形式相辅相成,两者对立统一。

        下面用一句话作为我这篇文章的结束语吧。

        “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阳”意思就是心中无论什么大事小情都不去理睬,自己只是坐倚着屏风晒着太阳。借用这句话改成为:心中万事不思量,坐倚屏风卧向画。在轻松惬意中,体会作者,感知作品,品味人生。


        作者简介

        杨静,女,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民盟盟员,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党建研究中心新时代发展智库高级研究员、北京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客座教授。从事油画专业学习和创作近三十年,尤以风景画见长,作品具有强烈的色彩感、表现力和抒情性,截至目前举办个展或联展二十余次,多次入选全国及省部级以上油画专业重要展览,近年来累计发表专业论文近十篇,出版个人绘画作品集一部。

        一、主要的作品展览

        2018年10月:《2018年全国油画展》,上海青浦美术馆

        2019年7月:《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北京区选出到重庆

        2020年11月:《“辉煌七十年致敬新时代”首都文联系统美术、书法优秀作品展》,中华世纪坛美术馆

        2021年3月7日-16日,个人画展,北京民族文化宫

        2021年7月,《花儿朵朵向阳开——庆祝建党百年画作展》,全国政协礼堂

        2022年11月,《第四届全国(宁波)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宁波美术馆

        二、主要的作品发表

        杨静,简单、直接到呈现.中国艺术报.2023年3月22日第五版

        杨静,绘画语言与心理学结合的阐释.中国文艺家.2022年第3期

        杨静绘画作品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21年7月

        杨静作品,西城宣传.2017年专刊

        杨静作品赏析,文化月刊.2016年第10期

        杨静作品,新体育.2015年第1期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8(s)   15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