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馆优秀项目的“养成方式”

      作者:李亦奕2018-04-23 08:01:30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结果出炉


        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工作开展8年来,坚持凝聚行业共识,树立专业标杆,对国有和民营美术馆一视同仁,显著带动了美术馆专业化建设整体水平的进步,有效促进了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提升。据统计,2010年至2016年,该项工作共扶持展览项目160个、公共教育和推广项目117个,已然成为美术馆界先进经验交流推广和专业建设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

        日前,2017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结果正式公布,经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组织专家对符合参评要求的180个申报项目进行评选,共选出优秀展览项目7个,优秀公共教育项目9个,优秀展览提名项目25个,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12个。与往年相比,2017年度优秀项目评选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对优秀项目的评选标准,压缩优秀项目数量,另一方面,增设了提名项目的层级,更加注重分级、分类指导,加强对民营美术馆、名家馆和基层美术馆的关注。


        以学术研究为支撑

        好展览必定是与好策划和深入的学术研究连在一起的。以此次获评的优秀展览项目为例,中国美术馆组织策划的“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以写生为关键词,从人物写生、风景写生、花鸟写生三个部分,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美术发展的历程以及独特的时代特征。中华艺术宫将上海国际版画展的主题设定为“容量与张力”,由前几届关注人文社会等外部主题转向关注版画本体特质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和转型。评审专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展览项目体现了大馆的责任与担当,展览立意和策划具有较高的学术含量。

        除了以特定学术主题或美术门类挖掘新的角度策划专题展外,对艺术家个案的研究在优秀展览项目中占据较大比重。对此,评审专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认为,展览追求大而全,反而会分散精力,而在某一个点上做深、做透,则更容易达到预期效果。如北京画院美术馆策划的“光影岿然——沙飞的艺术·理念·行动”展,以“沙飞的行动”为切入点,串联起沙飞在各个时期的艺术理念与摄影创作,多维度呈现了沙飞的艺术人生与成就,以此激发观众对纪实摄影在当下意义的思考。庞薰琹美术馆和常熟美术馆进一步深化庞薰琹艺术研究,其策划的“如此设计——中国现代设计之父:庞薰琹”展第一次从艺术设计的视角,将庞薰琹及其艺术放入20世纪至今的中西文化视域中进行再阐释,尝试得到更具价值的新成果。上海油画雕塑院策划的“孤帆一片日边来——吴湖帆文献展”,以详实的史料和文献研究为主,辅以其各个时期的经典作品,通过吴湖帆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践行及成果,启迪当下文化发展及艺术生态。


        以勾连时代为立意

        “对艺术家的个案研究能够折射出时代性才对题。”评审专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一表示,除大型美术馆外,一些资源有限的小型美术馆选取了富有特色的学术视角,找准了定位,立意清晰,做出了宽度和亮点,显示了小馆的作为。如获评优秀展览提名项目的西安崔振宽美术馆,其“丰碑大碣——历代金石拓本全国巡回展”以全新的展陈方式让拓本上的文字活了起来。侯北人美术馆策划的“百岁增一·侯北人文献展”在见证侯北人艺术足迹的同时,也展现了百年社会空间、政治空间和文化空间。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美术馆界引进的国际交流展也越来越多,并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与趋势。如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首次以双个展的形式,将德国新表现主义艺术家马库斯·吕佩尔茨的作品与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周韶华的作品平行展出,形成两种视觉和文化的对话与对视。而作为唯一获评优秀展览项目的民营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与法国里昂国家音乐创作中心共同策划的大型国际群展“透明的声音”,则关注人与城市的生态关系,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0余件与声音有关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让观众透过声音艺术来关注科技发展、技术变革、城市变迁带给人们生活的改变。


        以真正惠及大众为目标

        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各方面公共教育资源,创新管理和服务方式,真正实现“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是新形势下美术馆亟须面对的新课题。从获评的优秀公教项目看,围绕美术馆核心资源进行梳理,各馆在不同方向上多措并举。中国美术馆“为英模和劳模塑像”,将艺术创作过程本身作为公共教育的生动形式,通过看雕塑、做雕塑(画雕塑)、议雕塑三个环节,让观众认识到雕塑的美、英模和劳模的美。广东美术馆公共教育品牌项目“美术馆课堂:感受原作的温度”,将美术馆打造成融合视听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教育场所,并面向各专业、各领域的老师、教育机构开放。作为武汉三镇的“汉阳”地区唯一美术馆,汤湖美术馆2017年举办了16场针对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工人的公共教育活动,内容包括工人家庭亲子美术活动、企业专场美术课堂、把美术馆搬进企业车间等,着力提升该区产业工人及其家人的审美素养。山东滕州市美术馆“关爱山村留守儿童”系列公教活动则走进了山村留守儿童校园,传授以“王学仲艺术馆(滕州市美术馆)馆藏历代书画精品”为主题的美术鉴赏课及“我心中的家”为主题的美术创作课。

        可以看出,除了依托自身所进行的内容生产,美术馆正在以更多元的方式开拓公教行为,让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服务从馆内逐步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并且更加注重观众的体验和需求。在获评的优秀公教提名项目中,北京画院美术馆制作的亲子观展系列手册就包含了用儿童语言阐释展览主题以及相关艺术家的艺术经历与作品风格,设计了儿童体验活动,以增加孩子的参与性与主动性。银川当代美术馆的“传统手工织布体验”,结合西夏历史文化,准备了不同款式的织布机供人体验,从织线染色到织布体验,再到织出成品,不仅推进了非遗传承和保护,也启发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深刻思考。

        “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正通过美术馆反映出来,并借助美术馆给予人们关爱和帮助。”李一表示,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越来越接地气,美术真正在民众中发生了作用。在殷双喜看来,好展览也要实现对公众的审美普及,美术馆公教活动的创新点还有很大拓展空间。他建议,各馆在策划项目前应对展览的主题、资源、呈现效果等做全面评估,美术馆要打破自留地,加强馆际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希望今后能有若干美术馆联合申报项目,尤其希望民营和国有美术馆能建立良好合作,整合优秀馆际资源,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殷双喜说。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2.408(s)   1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