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品牌美展诠释民族文化精神——陕西美术博物馆第六届“高原展”成功举办

      作者:贺欣熠 李腾子2018-01-07 16:25:39 来源:中国文化报

          (1/10)第二届高原论坛

          (2/10)第六届高原展开幕式现场

          (3/10)观众参观

          (4/10)君子之怀——兰(国画) 180×70厘米 2010年 陈平

          (5/10)鱼·鹭系列四(国画) 155×85厘米 周京新

          (6/10)千年剥蚀(国画)140×68厘米 李才根

          (7/10)凉山秋(国画) 260×126厘米 2010年 赵建成

          (8/10)撒拉族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国画) 183×144厘米 范朋杰 一等奖

          (9/10)西拉沐沦河的初春(国画) 196×233厘米 夏风 一等奖

          (10/10)杏花送春归(国画) 192×208厘米 王一鹏 一等奖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高原·高原——第六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日前圆满落幕,这个由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自主策划和实施,惠及中国西部美术事业的年度大展,已成功举办六届。其精心的展陈设计、充实的展览结构、别具一格的开幕式、有的放矢的学术论坛、丰富开阔的公教推广等,为国内美术馆展览策划又添一个成功案例,更为当代语境下的中国画发展提出了诸多思考。


        展览侧重发掘青年艺术家

        2017年10月28日,“高原·高原——第六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陕西省委宣部、省文化厅等部门领导及省内外美术界嘉宾、兄弟美术馆馆长、美术爱好者等近千人共同见证了这一盛会。

        开幕式别开生面,以参展和获奖作者为焦点。获得“西部人画西部”板块的42位作者和学术邀请展画家、团体邀请展画家代表登上领奖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这一刻,掌声、鲜花、荣誉、祝福纷至沓来,这是陕西美博对艺术的一种尊重。陕西美博还收藏了部分获奖作品,并在颁奖现场为作者颁发收藏证书,使这些优秀作品进入国家收藏序列。

        为了使参加开幕式的观众进一步了解“高原展”,主办方提前拍摄了第六届“高原展”各地巡回专题片、第六届“高原展”筹备实施纪录片,并联系所有获奖作者拍摄创作视频、撰写创作体会,以此制成视频短片在开幕式现场播放。同时,利用网络技术对开幕式进行高清直播,网上观者达3000余人,线上线下互动频繁,成为美术界关注的热点。

        与往届相同,本次展览仍分为“学术邀请展”“团体邀请展”和“西部人画西部”三大板块,但主办方在作品的选择上有了更多考虑。正如高原展总策划、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罗宁所说:“高原展的目的有二,一是要通过西部美术凸显西部精神,并以此人文价值理念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形象’与‘中国精神’的重要补充乃至重要支撑;二是挖掘和培育新人,通过展览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彰显展览的学术品格。”

        本届“学术邀请展”板块呈现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有鲜明学术品貌的4位中青年艺术家的40多件作品,他们分别是北京的陈平、南京的周京新、西安的李才根和山东(现居北京)的赵建成。4位画家的精品力作和学术追求,体现出他们对中国画继承与创新这一现实课题的独特思考,为我们提供了多方位研究中国画过去、现状和未来发展问题的难得个案。

        广西书画院作为被邀请的团体参展,体现了策展团队对我国西部国办画院这一特殊群体尤其是少数民族省份创作团体的学术关照。该院参展的15位中青年画家,以他们地域特色和个性特征鲜明的30件作品为高原展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西部人画西部”板块共入选作品223件,多于前两届,广大作者的参与热度和作品的整体水平均有提升。青年艺术家夏风、王一鹏、范朋杰、郭志刚等42位画家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和优秀作品奖,获奖作者中,很多是连续多年坚持为高原展创作的画家,眼看着他们的作品质量伴随着高原展的举办而节节攀升,主办单位为他们高兴,因为这正是高原展的初衷之一。

        “陕西美术博物馆通过高原展明确了自己的办馆方针, 表达了我们在一个区域里将一种文化进行当代的解读与传达, 也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 在‘高原·高原’这样一个美术的主题下所表达的人文理想和人文关怀。”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说。

        “我曾多次担任高原展评委,‘扎根生活’和‘扎根人民’在参展画家的作品中得到了体验和验证, 所以他们的作品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是充满了饱满情绪的优秀作品。” 长安画派艺术研究院院长赵振川说。

        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唐利如表示,高原展仅为西部文化艺术交流做出了努力, 也是陕西省文化厅主导的建设丝绸之路新经济带、文化新型理念的一个具体举措, 整个展览对促进陕西和西部艺术探索大有益处。

        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说,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很准确地找到了自己在全国美术馆版图中的定位,它在推动美术尤其是西部美术方面值得美术馆界学习。高原展已举办六届,已经越来越成熟并形成了品牌,值得认真关注。

        “非常有幸被邀请参加高原展,我觉得这个展览有它自己的特色,它反映的是西部的绘画。这个展览已经做了第六次,效果都很好,它一直在坚守扎根生活这一理念,我觉得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创作离不开生活,因为绘画中鲜活的素材或艺术家自身的笔墨,都来源于生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陈平说。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江苏国画院院长周京新说:“高原展的定位非常好,我的理解是我们在构建高原,在高原(展)努力的广泛推动当中,不去苛求高峰,高原当中就蕴含高峰,在高原(展)的不断延续当中, 呈现出高峰, 所以这个展览有它独特的价值。”

        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姜怡翔表示,国家重点美术馆要有自己的文化追求,“高原展”这一文化品牌即代表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的文化主张和艺术导向。


        “高原论坛”关注文化产业

        第二届“高原论坛”特别邀请了著名美术理论家、西安美术学院教授程征,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罗宏才,文艺评论家、西安财经学院教授沈奇,美术评论家张渝作为论坛主持人。论坛共分四场,前三场围绕高原展和西部美术、西部美学等学术问题展开,而后一场则是关于中国画市场问题的专题讨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广西、黑龙江、山东、青海、云南、贵州等地的20余位在中国画理论研究和市场方面的专家出席,这无疑是本届高原展在注重艺术本体探讨的同时,关注艺术品市场、关注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亮点。


        探讨一:新时代与新高原

        第一场论坛的作者以宏观视野和前沿心态为论坛的学术争鸣奠定了基调。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提出了重构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发展格局的目标;广东美术馆研究馆员王嘉以自身体验出发,认为西部美术滋养了古今中国的艺术创作;主持人程征由此想到了中国西部与美国西部,它们在各自的文化圈中均拥有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艺术特色;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周鼎从空间与时间的角度,对东西部当代艺术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甘肃画院研究馆员李文君从西部美术发展需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方面,明确发展路线;中国第一位数字动画及游戏专业方向博士刘跃军,展示了一场现代科技与西部美术未来发展互相结合的科技盛宴。


        探讨二:西部人民的美术史

        第二场论坛由张渝担任主持。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王玉芳以《流传与移植——试论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葡萄纹的流传》,把论坛的视野浓缩到细致入微的个案当中;陕西理工大学艺术学院讲师郭禹池独出心裁地提出了“石鲁皴”的说法,从侧面肯定了石鲁绘画的价值与历史意义;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东风从赵望云的生命性、生活性和生成性品质,三个角度统一了艺术家绘画中“人的创造”和“为人服务”的性质,再次加深了赵望云先生对现代艺术家的影响;日本京都佛教大学中日文化比较研究硕士韩向东从方济众1961年、1962年前后对中国水墨动画所作出的贡献,把长安画派的影响扩展到其他媒体的维度上;北京建筑大学教师仝朝晖的《对西部美术语境下“写生”传统的再认识》,在中日美术、欧洲美术的对比之下,阐述了“写生”在当代语境下的价值。


        探讨三:高原语境下的区域美术

        这场论坛同样由沈奇主持。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叶康宁以《从裴景福日记看晚清陕西的文化遗存和文人生活》为题,用珍贵的照片向听众展示了乡村文化、传统人文在现代的境遇,引出了其中可被研究和思考的话题;西安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教师张西昌的《“人民”与“农民”:陕西水墨人物画中的农民形象试析》,将人民与农民的关系、学院方式与乡土情结的关系进行梳理,提供给人们一种对于陕西人物画发展的思路;北京中外视觉艺术院执行院长彭贵军的《西南当代艺术思想嬗变研究》以四川、云南当代艺术的发展为线索,密切围绕文化的地域性、现代性和当代性展开思考;西北民族大学民间美术研究所所长牛乐的《文化交融视野下洮岷民间信仰图像研究》,以其自身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经验,展现民间文化信仰的力量;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董菲菲《文化再生产中的裕固族服饰传承研究》呼吁重视民族艺术;王新《民间艺术的创造性转化研究》提出民间艺术的转化问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何卫平《劈山救母:图像主题的时代转译与伦理构建》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重新阐释,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美术作品中“劈山救母”图像的演变。


        探讨四:实实在在的市场与美术馆

        艺术与市场、艺术与美术馆是本次论坛的亮点,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艺术产业研究委员会秘书长朱其以《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基本状况及模式思考》,对当下艺术市场的本质进行了剖析;西安财经学院教师吴克军在《两个公式:艺术收藏的小招法》中讲述了艺术品价值的理解、怎样选择艺术品,并直接为“投资额度”和“怎样选择艺术家”列出了具体的公式;知识产权出版社编辑部知识产权编辑室副编审龙文以他亲身经历的东巴经典数字化传承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例,对群体原生性成功的法律保护、原作保存陈列权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填补了艺术市场生态主题中一个重要的空缺。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特聘教授张正霖以银川美术馆、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OCAT)西安馆和成都蓝顶美术馆为例,对三种西部美术馆运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开拓了美术馆从业者和领导者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沙垚博士长期致力于研究民俗传播和文化传播,他的论题对焦在关中皮影上,对发展空间有限的传统艺术的责任和关注,赢得了论坛听众的赞扬。

        此次论坛是对高原展览主题的深化,是对高原展的学术延伸与理论掘进。通过思想的碰撞,进一步激活西部文化能量,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也成为了艺术创作中一股强大的支撑力量。


        公教活动深化高原展文化主题

        第六届“高原展”策划了一系列公教推广活动,重点是通过推介宣传高原展,传播美术馆文化,提高大众审美情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馆内以展览为主增加了观众导赏服务,开展相关学术讲座、“艺术家与观众面对面”等一系列活动,在馆外更是以大专院校为主场,展开一场接一场的艺术普及讲座和辩论赛、诗歌朗诵大赛等,进一步深化高原展文化主题。2017年间,罗宁带队前往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京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工程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院校推介展览,所到之处反响热烈。

        在西北大学,罗宁与大学生们分享了美术馆文化。他在讲演中说:“国家强则博物馆强,博物馆强则文化强,美术馆是博物馆的一种类型,它的发展也是国家强盛的标志。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是学校美育教育的一种补充,对提高大学生审美素质非常有益。今天我们走进大学,增加美术馆与大学生互动,就是要将美术馆文化带进校园,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发挥作用。”

        在陕西美博举办的“大中小学教师恳谈会”上,罗宁就美术馆文化和学校美术教育与老师们展开了对话。大家一致认为,要通过美育培养更多的人学会欣赏艺术,感知美,提高全民审美情趣,树立文化自信。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理工院校,推广团队之所以到学校宣传,是因为策展团队认为“艺术与科学”都是社会发展的重要部分,两者可以互相促进发展,艺术思维能为科技创新插上想象的翅膀。

        在西京学院,罗宁以《当代语境下的中国画》为题,在中西艺术对比中,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学会欣赏中国画。推广部工作人员、画家赵学伟指导学生们体验中国画创作,在逸笔意墨中感悟中国文化的内涵。

        西安美术学院是一所专业艺术院校,罗宁从《美术馆时代——兼谈第六届高原展》出发,结合自己多年对国内外知名美术馆、博物馆的研究,为学子们打开欣赏的大门。课堂上,罗宁还为学生们展示了高原展部分获奖作品,其中既有学界功成名就的老艺术家,也有艺术院校专业教师,还有在校大学生,他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了高原展丰富而多样的艺术宝库。

        在西安交通大学,罗宁与各专业教师、学生,包括美国、俄罗斯、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多国留学生进行了交流。从世界各国知名艺术博物馆藏品到中西方艺术对比及思想的碰撞,罗宁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在座听众。

        在西安培华学院,罗宁与该校视觉传达专业的师生们分享了中国画欣赏与视觉传达之间的关系,并与该院设计学院院长杨志勇、副院长东会峰一起观看了学生们的国画体验课。

        在西安工程大学,罗宁重点讲解了世界各地美术馆的设计和建筑风格。他说:“现代设计有一个趋势,就是对中国元素的运用,相信大家走进美术馆,欣赏美的艺术有助于打开设计思路。”

        陕西美术博物馆是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学院的专业实践基地,罗宁应邀作了题为《美术馆时代》的主题讲座。他谈到:“美术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标志,对美术馆知识了解多少,是否常去美术馆,已成为体现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一代人文化素养的重要方面。希望同学们把走进美术馆变成一种学习的必要,通过参观美术馆,感受艺术之美。”

        每场演讲结束,罗宁都被热情的师生们围住,意犹未尽地继续交流、讨论,场面感人。罗宁说:“这正是高原展推广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一场展览是小,提高社会各界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对美术馆的关注、对艺术美的向往追求是大!”

        2017年10月30日,来自上海大学的罗宏才教授以《大数据解析“高原·高原”——文化自信背景下基于美术博物馆平台西部地区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讲座,将高原展与“一带一路”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讲座中,他通过多年来收集监测到的高原展相关数据,得出“高原展带动了美术热”。他结合目前民众不断延伸的文化自信与“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实施,从九个方面提出了高原展值得思考的问题。

        2017年11月11日,“一花一世界——第六届高原展艺术家与观众面对面”活动,特邀请一等奖获得者王一鹏与观众见面。王一鹏在自己的作品《杏花送春风》面前,和观众分享了创作背后的故事。谈及此次活动,王一鹏感慨万千:“高原展已经举办六届,实属不易。主办方坚持学术理念,评奖工作公平公正,推广活动不断提升品质,令我非常感动。作为获奖作者受益匪浅,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努力,为展览尽一份绵薄之力。”

        2017年11月18日,“2017年高原杯大学生辩论赛”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进行总决赛,本次辩论赛依托“高原·高原——第六届中国西部美术展中国画年度展”的推广活动,在艺术欣赏的基础上,探讨艺术创作和欣赏等相关问题。决赛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就《高原展中国画写实好还是写意好?》这一辩题展开论战。双方辩手集艺术的思想性、审美的逻辑性于一体,针锋相对,智慧与才思的交锋,将辩论赛推入高潮,赢得台下评委和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2017年11月25日,罗宁的学术讲座《展示作品的特殊作品——从策展看美术馆文化》,以目前美术馆展览文化的现状为背景,提出策展理念和策展人在展览中的重要作用。他以“高原·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和“云开华藏——馆藏王子云作品及文献展”为个案,分析论述了展览的策划实施历程以及展览所引发的思考。

        时间飞逝,高原展已经圆满落幕,然而高原展相关活动并没有结束。随着《回望高原——中国西部美术展称誉五届诗画集》中英文版本的出版上架,“高原杯诗歌朗诵大赛”拉开帷幕,网络投票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本次活动旨在把“高原精神”从美术领域拓展到文学领域,在两种文化中找到契合点,让更多的文艺青年有机会再到高原展这一精神主旨下互动交流。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90(s)   1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