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传统型绘画是珍品还是垃圾

      作者:核实中..2010-01-05 15:04:45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继吴冠中提出“笔墨等于零”引发美术界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之后,南京师范大学美院副教授林逸鹏更是一语惊慌收藏人:当代人搞传统型的绘画毫无价值,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师已经代表了传统的终结;收藏当代人传统型的作品等于收藏废纸!

          “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林逸鹏,自是引发了艺术界的又一场轩然大波。但当代人搞传统型的作品,究竟是投身艺术,还是制造垃圾呢?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广州艺术界、收藏界的部分知名人士。

          仿古与革新,孰是孰非

          年轻的画家江衡说道:“如果某个人搞传统型的绘画是为了消遣、为了自娱自乐,就不存在争论的问题,但他想在艺术史有所成就则是不可能的。他们已经不能在思想上、艺术手法上超越前人,因此在艺术史上价值不大。”华师美术系教授皮道坚则指出:“借用传统,进行转换,表达个人体验,这样的绘画有价值。但如果只是机械的临摹,就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了。当然,如果是退休人士在家只为陶冶性情而搞绘画,临摹也是有价值的。至少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对传统艺术的推广。”

          尽管他们对艺术的仿古与革新,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明眼人看来,当代人搞传统型的绘画,其艺术价值的大小确实应该质疑。毕竟,绘画艺术需要原创力,需要想象力,需要时代感。

          传统与现代,孰生孰死

          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用艺术的语言反映了人类的情感,当代人的传统型作品由于不能体现当代人的时代情感特征而“死定了”,这是林逸鹏的一个“重磅炸弹”。

          传统型的作品就一定不能作为当代人思想感情的载体?江衡对此提出了异议,“每个人的艺术创作都有他个人的手法和主题,当代人的传统型作品也有成功的例子。”青年画家关伟是国画大师关山月的学生,他认为应该从两方面去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是食古不化,生搬前人的东西,肯定没有价值,也没有生命力,自是死路一条。但如果融会贯通了古人的艺术技巧,并且具备了个人的风格和面貌,符合美的标准,这样的作品自然就有生命力。同时,并不是说新型的艺术方式就一定有出路,例如目前某些行为艺术,令人觉得恶心,违反大多数人的审美观,尽管这不是传统的东西,你能肯定说他们就有价值了吗?”

          过去的终结与今日的诉求

          林逸鹏认为,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等是传统中国画的断代型大师,他们已经走完了中国传统笔墨的最后一站,代表着传统的终结。他还进一步提出,传统的守护者为了避免戴上保守的帽子,而又要死守终结了的东西,就发明了一个自欺欺人的理论———“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他认为,基础已定,还能创新?有谁见过地基完成了再去改变建筑物的构造。

          皮道坚教授对此则不敢苟同。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师的作品只能说是达到了古典艺术发展的巅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终结,传统本身是不会终结的。作为一个艺术家也不能丢弃传统的基础,文化传统有其连续性。中国的艺术家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精神作为养料,不应该紧跟在西方人的后面模仿作品或照搬理论。

          青年画家孙晓枫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自己的观点。“终结这个词太绝对了。我们这个时代对上个时代进行书写,传统就是一个参考的文本。我们必须通过吸收传统养料进行再创作。杜尚提出了有名的‘颠覆蒙娜丽莎’说,蒙娜丽莎代表着一个传统,颠覆就是站在传统的基础进行的创新。”

          虽然皮、孙都不同层度的反驳了林逸鹏,但支持者的声音还是有的,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部副经理林宇清先生认为,到目前为止,在他所接触的作品中,还没有一个作家的作品能超越或达到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等大师的水平,因此不得不承认这些大师已经代表了传统的终结。他不排除有后来者能超越这些大师,但至少在目前必须承认“传统的终结”这一事实。

          艺术价值是收藏的生命线

          收藏对某些人来说,这不单是一种喜好,更有投资的意味在其中。而每个投资人都希望有所回报,不会愿意看到千金购来的只是分文不值的废纸。皮道坚教授认为“艺术必须表现作家个人的情感,不能在前人的作品中讨生活。如果只是一味的临摹前人,就不是当代的艺术品,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是废纸。收藏也就毫无意义”同时,皮教授还补充道:“如果是很用心去临摹而且临摹得很逼真的作品,用于个人爱好或家庭装饰,这也是有价值的,毕竟他们也是在发扬我们的传统艺术。”

          对于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问题,关伟认为不能简单地以传统和现代来划分,有没有艺术价值,应以是否达到美这一艺术目的为标准。江衡也认为现代与传统并不重要,关键要看该作品能否进入艺术史,能否填补艺术史的空白,这样才称得上有无艺术价值。

          但对中国书画市场,关伟表达了他的忧虑:“中国市场现在还比较混乱,在画坛和市场上炒作成分比较大。艺术是要炒,不过怎样炒就是一个问题。现在市场炒作不能名副其实,水分太大。一些卖价很高的作品并不一定艺术价值很高。现在我们的市场比起欧美还有一定距离,还没能形成如西方画廊一样,对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地位和经济价值准确定位的炒作。因此如果想投资则要小心。”

          但长期从事艺术品拍卖的林宇清先生则认为,书画拍卖市场经过10多年的探索,已经逐步成熟,市场经过了1996、1997年当代画家作品的炒作以后,已经逐步降温,现在的价位是相对合适的,值得投资。同时他又指出,他所指的回落的作品是非知名画家的作品或非大师的精品,回落幅度达到近50%,但是大师级的精品价格稳中上扬,1997年至今平均增幅为30%。

          谈到收藏与拍卖,这就少不了要让收藏家、拍卖师陈少湘先生说说他的感受了:“收藏应是个人喜好。当然,最好的还是收藏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对前人有所研究的,可以陶冶性情的艺术品。一般的标准有四个字:名、真、精、新。就是必须是名家的真品,还必须是精品,而且该艺术品的品相没有大的残损。”陈先生还认为,每个时代都会有该时代的作品,但并不代表新的艺术品就一定价低。当代有些作品的价格比旧的作品还贵,如傅抱石的作品和张大千的作品,比某些清朝的作品还贵。

          收藏当代人传统型的作品是否等于收藏废纸?这个话题,从收藏界延伸到艺术界。归根结底,这是艺术品自身的价值问题。而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孕育产生,其价值问题,则又牵涉到多重因素,这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9(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