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界论香港艺术生态

      作者:核实中..2010-01-05 12:54:07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在香港这个文化发展落后於经济发展的社会,艺术家的生存与发展机会难免受到局限,界内人士都在探索如何栽种一个良好的艺术园地,从而培养新生代艺术家茁壮成长,艺术中心上周六举办了「香港艺术生态与新生代艺术家的成长」座谈会,吸引不少关心本港艺术发展的人士出席。

          担任该座谈会的讲者包括香港艺术馆总馆长朱锦鸾,艺术空间的代表曾德平,艺术公社总监谭伟平,艺术中心展览部经理郑婵琦,1ASPACE代表蔡仞姿,以及今届「香港艺术双年展」获奖者张炜诗、郭瑛,优质青年艺术家自我培训计划成员江康泉。

          蔡仞姿发言时认为本港艺术的作品日趋多元化,当代创作观念也成熟了。在本港,年轻人举办第一次展览的机会不难,然而,之后能否办第二次展览,或将来创作成熟后的发展机会又如何持续下去?她发觉许多商业画廊主力推销的作品都不是香港人的作品。

          朱锦鸾表示,在自己成长的年代,香港的文化环境并没给她很大的希望,但她特别锺爱艺术,因此学画,修读艺术史。香港的经济突飞猛进,艺术的发展却令人忧虑,她觉得香港的政府部门结构复杂,推行艺术不是很容易的。爱好艺术的她,身为艺术行政人员,便要在策略、资源上有许多考虑,因此「性格分裂」。她又因香港艺术馆过去在当代艺术发展上的不足而表示「谢罪」,希望将来有所调整。

          郑婵琦与现场人士分享她的经验。她毕业於中文大学艺术系,也有一个短时期专门从事艺术创作,期间发觉艺术家既要创作,又要兼顾宣传、行政等其他事务,於是决定选择其一,遂成为艺术行政人员。她希望为艺术界培养观众,尤其由年轻人及下一代开始,种下一颗种籽,至少让他们懂得欣赏艺术、欣赏美,否则,本港艺术界的小圈子无法扩大。

          去年才从大学毕业的郭瑛,便获得「香港艺术双年展」的奖项,现时已在社会工作,她觉得求学时期主要是学习、做功课,现在才真正面对艺术,她开始面对工作与创作之间的冲突。她现时和同学在偏远村庄租了一间村屋,下班或假期便去创作,仍面对时间、空间、金钱的不足,但她清楚创作艺术不是职业,而是自己愿意挤出时间、空间与金钱去做,也接受这种现象,重要是享受过程中的满足,这样便能盖过许多困难。但若再过几年,年纪渐长,她不肯定自己能否坚持下去。

          现场的讲者及观众都各自抒发他们对本港艺术界的意见,不少人抱怨观众、市场的缺乏,但其中一位与会者则认为,观众人数与获得肯定都是别人的见解,艺术家本身是寻求创作的快乐,是一种内在的感觉,何必理会别人怎样看自己,也不必需索太多的帮助,就算是没有钱,也可暂时工作,在社会中吸取经验、寻找灵感、开拓眼界,若是只顾着创作,什麽也不做,反而可能与社会脱节,只能一味钻研技术上的东西,所以,他认为艺术家是不必太注重有什麽环境提供给自己的。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72(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