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核实中..2009-09-09 18:12:37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揭示道家哲学发展的全过程和它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我久存的心愿,却无暇顾及,如今看到了这样有份量的研究成果,真是欢欣不已,由衷地钦佩作者们的见识和毅力。
许多学者早就意识到,以往的中国哲学史的理论框架已经陈旧;不少人都在探讨以影响中国哲学最著的重大学派的发展为线索,来重写中国哲学的历史,这就不能不面向儒、佛、道三家。中国哲学的核心组成,汉代及其以前,主要是儒家哲学与道家哲学的并立与互补;魏晋以降,又在儒道互补的基础上形成儒、佛、道三家的共存与合流,左右了中国哲学发展的方向,然后旁及诸子百家。在以往的研究中,儒学通史和佛教通史的著作已有多种出版,唯有道家的研究尚未打通古今,一直未见一部完整的道家思想史或哲学史著作问世,这是颇令人遗憾的。困难在哪里呢?从先秦老庄之学,到秦汉黄老道家,再到魏晋玄学(人称新道家),这条道家早期哲学的发展脉络是比较清楚的;但隋唐以后,独立的道家学派不再存在,表面上它似乎消失了,这就给道家后期历史的研究带来了挑战。其实道家哲学并没有中绝,它主要在道教中特别是在道教重玄学和全真内丹学中继续发展,并深深渗入宋明儒学和佛教禅宗之中,又通过注《老》、解《庄》的道家经学的不断解释发挥,延续其哲学生命。“道隐无名”,道家并不张扬自己,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存在于众多学派和民众心理结构之中,必须深入发掘才能加以把握。
《道家和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第一,它阐述了道家哲学发展的全过程,故分为先秦卷、汉代卷、魏晋南北朝卷、隋唐五代卷、宋代卷、明清卷,具有通史的规模,这是前人未曾做的工作;第二,它横向地阐述了每一历史阶段中道家与其它各家哲学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着力于阐发道家与儒学、佛教之间的矛盾与互渗关系,揭示了中国哲学的网状结构;第三,它阐释了道家哲学的特质及其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即为中国哲学提供形上学的本体之道,提供高度辩证的思维方式,提供旷达超俗的自由精神,提供一系列启迪智慧的哲学范畴,而这些正是儒家所缺并注意吸纳的;第四,开拓出很多被前人忽略的道家哲学存在的园地,从而扩大了研究的视野,例如“道家与《大学》、《中庸》”、“董仲舒‘独尊儒术’中的道家因素”、“柳宗元、刘禹锡的道家思想”、“道家与实学”、“苏氏蜀学与道家”、“王夫之与道家”等。在目前中国哲学研究“儒佛强而道弱”的情况下,《道家与中国哲学》六卷本的出版,无疑会在推动儒佛道研究平衡发展中起积极的作用,也有利于儒学和佛学研究的深化。
来源:网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