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塞尔传》第7章:内在时间意识(作者:李鹏程)

      作者:核实中..2009-09-09 15:02:05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到哥廷根大学的第四年,即1905年,胡塞尔在自己所开的"关于内在时间意识"的大课中,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现象学的时间学说。应该说,"内在时间意识"的学说是胡塞尔现象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于"内在时间意识"这一概念的重要性,胡塞尔在《对被动性综合的分析》(《胡塞尔全集》德文版,第11卷)中曾经说:"在一切本身被认为是存在的、被意识到的、由客体的东西和主体的东西所构成的ABC之中,它处于A的位置。"(见该书第125页)这里所说的"它",就是指"内在时间意识"。
        那么,什么是"内在时间意识"呢?
        为了阐明这个概念,我们首先要对时间意识进行一些说明。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时间的解释,主要的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时间的存在是客观的,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时间是主观的。
        持有前一种观点的最早是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由于时间同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是不能分开的,时间是对事物的运动的量度,所有,时间是客观的。
        而中世纪的思想家奥古斯丁则认为时间是主观的。他认为时间是人的心灵的特性。人是通过心灵中的反思来理解和确定时间的。心灵中的东西同处于空间中的物质的东西不同,它不具有"广延"的特性,但心灵中活动着的东西是在时间之中进行的。人们总是通过自己的知觉、回忆和期望等等来理解和把握时间。奥古斯丁举例说,当人们的童年已经不复存在的时候,它就属于已经不存在了的"过去"的时间;而人们对童年的印象和回忆,则保持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另外例如,当人们看见黎明来临的时候,就会预言太阳即将升起。人们看见的是"现在",而预言的是"将来"。他还认为,虽然说"将来"还没有存在,但实际上将来已经存在于人们"现在"的"期望"之中;虽然说"过去"已经不复存在,但人们对于过去的记忆和回忆,却仍然在人们的心中、在"现在"不断地进行着。奥古斯丁所论述的时间观念可以被概括为:人们通过直接的感觉、注意、回忆和期望,来把握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是由过去、现在和将来构成的,因而注意、回忆和期望构成时间。
        胡塞尔的时间观念,是对奥古斯丁的主观性的时间观念的继承。他高度赞扬奥古斯丁的时间学说,认为这是对人类知识的巨大贡献。但同时,他认为奥古斯丁的时间观念中有一些还没有解决的难题。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胡塞尔对时间问题进行了自己的具有特色的新的研究。
        胡塞尔明确地区分了两种时间:一种是客观的时间,另一种则是主观的时间,或曰内在的时间。
        所谓"客观的时间",胡塞尔认为,实际上是相对于"内在时间"来说的。因而,客观时间就是"外在的时间"。这里的"内在"与"外在",都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胡塞尔指出,意识的行为和意识的内容都是处于意识范围之内的东西;而实在的对象则处于意识的范围之外。所谓实在的对象,就是处于时空中的对象。它们在空间中有广延,因而在时间中有延续。这是因为:当事物在空间中运动的时候,对时间的确定,是通过对事物在空间中运动的比较而进行的。比较的基准是那些在空间中均衡变化着的事物。这些事物的均衡变化就是"时间"。例如钟表的指针的均衡的转动,一只香的均衡的燃烧,就形成了"时间"。这种用事物在空间中的均衡变化所确定的时间,就是"客观时间"。这种时间是离不开空间的,也就是说,是离不开事物在空间中的运动的。
        胡塞尔认为,这种客观时间,并不是唯一的时间。除了这种时间之外,还有一种同空间没有关系,也即与在空间中的事物的均衡运动没有关系的时间。那就是胡塞尔所说的"内在时间"。
        在胡塞尔看来,人的意识现象并不处于具体的空间之中。但是,意识是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的。也就是说,人们可以确定,一个意识现象是先于或者是后于另外一个意识现象而出现的。既然有先后,就存在着时间。可见,在人的意识活动中,存在着没有空间的时间。这就是胡塞尔所说的"内在意识的时间",即"内在时间"。
        从胡塞尔所举的一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获得对内在时间的体验性的认识:
        如果看眼前的一支粉笔,先获得一次视觉感受;然后闭上眼睛,再把眼睛睁开,这时,我们获得第二次视觉感受。对于这两次视觉感受,可以作出这样的陈述:我们对一支粉笔看了两次。一次在先,一次在后。我们体验到了我们意识中的时间间隔。这就是现象学意义上的内在时间的间隔。考察我们所观察的对象,可以看到,我们对对象的观察,并没有涉及到任何空间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对对象并没有做任何空间分割性的(即广延性的、与任何运动有关的)理解。我们在前后两次看到的是同一个对象,它在内在时间中是延续的,我们的意识确实已经体验到了它的这种延续。但同时,它却是两个现象,这两个现象是在我们的意识***同存在的。在内在时间意识中,人们把从这种时间意识所体验到的意识内容客体化,这个客体化的过程,就是人在内在时间意识中通过理解,用意识内容的材料建构意识客体的过程。
        胡塞尔认为,在内在时间意识中所体验到的意识内容,并不等于对象,也就是说,对象并不是这种内容的聚集和复合。他指出,对象其实比这种内容要多,而且,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这对象是另外一种东西。如果人们使得从内在时间意识中获得的意识内容客体化了,这时才可能有对象的出现(存在),人们才可能使得对象意识经验化。胡塞尔指出,客体性属于经验,而且属于统一的经验,属于自然的经验规律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内在时间意识的研究,胡塞尔强调,事物的客体性并不是在"原初"意义上的意向性意识内容中被建构的,而是要对这些内容在内在时间意识中进行理解,也只有在内在时间意识中,人们才能理解这些意向性内容中的规律性的东西, 从而得以建构对象的客体性,即就是建构对象(参见《胡塞尔全集》第10卷,第8页)。
        按照胡塞尔的看法,只有内在时间意识的概念,才能够揭示人们获得对事物的真知识的普遍性过程的开端。他指出,如果人们处于内在时间意识之中,那么,就会抛却客观的空间观念,把感知集中到显现着的意识内容上来,在这个时候,在人们的意识中,呈现出来的就是一系列"连续相继出现"的"视觉场",在这种连续中,当然也存在着交错、重叠、内外关系等等,但显现着的意识内容之间的主要关系,是连续相继的出现。人们正是在这种内在时间中,开始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的。因此上,相对于"世界时”即从事物的空间广延性得到确证的客观时间而言,意识的"绝对给予"是意识显现的时间,即意识显现的延续,也就是内在时间,即意识在连续的显现的延续中的"行进"。例如人们对一支乐曲的倾听,对一个事件过程的追忆等等。人对这种意识显现具有"明证性",胡塞尔认为,这种明证性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内在时间意识中岁获得的知觉,是具有明证性的,因而也就是最基本的。
        在胡塞尔的时间学说中,两种时间观念的差异和关系是怎样的呢?
        一种是客观时间,即外在的时间;另一种是主观的时间,即内在的时间。客观的时间存在于外在的实在空间的世界中;主观时间则存在于人的意识的世界中。胡塞尔认为,这两种时间观念,其实也就是对时间的两种不同的把握方式。例如对于外在时间,人们是通过观察空间中的物体的运动来把握它的;而对于内在的时间,人们是通过意识对象(即意识内容)在意识中的连续显现来把握的。也就是说,这种在内在意识中连续显现着的意识对象,就是"内在时间对象"。人们正是通过对这些连续显现的对象的把握,来建构现象学意义上的事物观念的。胡塞尔认为外在的时间观念是建立在内在的时间观念的基础上的。因为首先是:只有我们知道我们是"先看见了什么,后看见了什么"、"先想到了什么,后想到了什”之后,我们才算具有了"原初"的时间意识。当具备了这样的意识条件后,我们才能具有对实在事物的观察能力。在这时候,我们就能够对大到天体、小到被称为"分子"和"原子"的东西进行经验的研究。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不具备原初的"内在时间观念",不知道我们自己可以(或者已经在)"先想什么后想什么"、"先看见什么后看见什么",我们就没有办法对外界的事物有一个"秩序性"的理解,也就"构造"不出来空间的观念,从而也就无法依据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构造"出时间的观念。从这样的理由出发,我们可以明确地理解到,客观的时间观念,决不是"原初”时间观念,而是一种以内在时间观念为基础的"后发的"时间观念。胡塞尔指出,要探索时间的起源问题,就等于提出了研究"时间意识"的"原初形态"的课题;而描述构成客观时间的那些要素的形成过程,正是现象学的任务。胡塞尔写道:"现象学的任务在于:意识行为是如何确认这样的或那样的'客观的'东西的。"(见《胡塞尔全集》,德文版第10卷,第9-10页)也就是说,要描述由客观性的各个构成环节所表现的先验真理是如何被确认的。为了说明时间的先验性,就应该研究"时间意识",要搞清楚它的"本质结构",阐明应该对它进行理解的内容以及进行理解的行为特征。因为正是这些内容和行为特征,同先验的时间规律在本质上是相关的。
        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的学说直接来源于他的老师布伦塔诺。在胡塞尔之前,布伦塔诺已经就"到底是什么样的意识构成了原初的时间观念?"的问题作出了自己的研究和解答。
        一个关键性的概念就是"直接记忆表象",即与最初的知觉表象直接联系着的、根据一种普遍规律产生的"记忆表象。布伦塔诺认为,在我们"看"或者"听"的时候,即"知觉到"某种客观的东西的时候,例如当我们听到一首歌的时候,一连串的音符和歌词对我们的耳朵形成刺激,我们的耳朵总是按照音符和歌词的先后顺序来一个个”接受"它们。也就是说,我们的知觉必然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当一个音符和歌词被我们接受之后,它就"逐渐"地变弱了,即它的清晰性和充分性"逐渐"趋向于"消失",而并非在它"一停下来"后,就"马上""完全"消失。在下一个音符和歌词刺激我们的感官、我们的感官形成知觉的时候,前一个知觉仍然作为一个"弱化过程"而继续保留在新的知觉开始以后。也就是说,直接的知觉是由各个知觉要素的具有重叠特点的连续性而形成的。不然,我们就不会听到"一支歌",而只能听到一个个音符和歌词的字。另如人对于"运动"表象的获得,也是以对每一个动作的知觉在逐渐削弱的过程中的先后重叠的连续性为基础的。从这些研究中,布伦塔诺直接出一个普遍的规律:每一个表象,必然地同与它有关”一连串"其他表象相关联;每一个新的表象都包含着对其前的一系列表象的逐渐减弱的内容的"复制";也可以说,每一个表象不但包含着新的表象要素,而且也必然地包含着对其前的一系列表象的"直接记忆"。
        布伦塔诺用心理学来解释"直接记忆表象"的概念和它的普遍意义。他认为,直接记忆表象得以形成的原因,是"原初联想"的心理行为。原初联想是一种"想象"的心理活动,正是它创造了表象之间的"弱化过程"的连续性,它作为连续
        性的环节,实际上就是一”时间"的环节。布伦塔诺认为,这就是时间意识的心理学起源。
        布伦塔诺不但用"原初联想"的"想象"性质,解释了原初时间观念的"现在"和"过去",而且也用它解释"将来"。他认为,作为"想象"的"原初联想"的心理活动,不但形成对"过去的"表象的直接"记忆"和对"现时"的表象的直接知觉(感受),而且,人们根据记忆和直接的感受"经验",形成一种"趋势"性的"想象",这种想象就构成人们关于"将来"的时间意识。例如人们对一年四季的接续和交替,已经由原初联想形成为一种连续性的表象,它作为一种想象,就已经以这种连续性的"继续"向前运动的意”惯性",构筑成了"四季的变化将无限下去"的"真理"。因而,时间被"想象"为"无限的"。尽管人们没有、也不可能以经验感觉到"无限",但却能够形成一种关于"无限"的意识和判定,布伦塔诺认为,这完全是"想象"在起作用。所以,布伦塔诺得出的结论是:人的意识中的系统的时间观念,全部都是由想象所构成的。
        胡塞尔认为,布伦塔诺的时间观念,是建立在作为想象的原初联想的心理行为的基础上的。而原初联想被布伦塔诺看作经验知觉的一种心理性质。而经验知觉是由于"外部的实在世界"对人的"刺激"所引起的"应激"反应。所以,胡塞尔认为,布伦塔诺的时间观念,是以外在世界的客观存在作为根本前提的。但是在现象学看来,这种存在是人意识到的,是人的意识预设,因而不能作为研究意识(包括时间意识)的起点。所以,在胡塞尔看来,布伦塔诺关于原初联想起源于经验知觉的观点,是应该予以否定的。
        但是,胡塞尔肯定了布伦塔诺对意识的"直接的记忆表象"的描述,即关于原初联想在不断相继弱化的过程中形成重叠的连续性的特点的揭示。胡塞尔在自己的研究中修正了布伦塔诺的这些思想成果。
        他采纳了布伦塔诺关于内在对象本身"在消逝过程中延续"或者"在延续过程中消失"的观点。他写道:"一个新的延续的点不断进入现在,或者说,成为现在的点;而不断失去着的延续脱离开不断以某种方式充实着的、实际的点,消退到越来越远的'过去'中去"。
        同时,他强调了内在时间中的知觉。胡塞尔继承了布伦塔诺的"直接记忆表象"(UNMITTELBARE GEDAECHNISVORSTELLUNG)的观念。他认为,那延续的内在表象,是被知觉到的,而且知觉总是在处于延续中的"现在"的点上;而消逝着的那些表象,只是在"持留记忆"(RETENTION)之中被意识到。也就是说,意识的明晰性是以"现在"这个点为核心的,离开这个点越远,它就越模糊,在内容上也就越空洞,以至于在"持留记忆"中彻底消失。
        但是,胡塞尔不同意布伦塔诺关于持留记忆来自原初联想的观点,并对这个观点进行了批评。他指出,区分知觉和想象的不同,是人们的一般习惯。人一般地认为,知觉到的东西是真实的,而想象到的东西是不真实的。例如一枚银币,人们看到了它,当然认为它是真的,而一枚想象中的银币,就不是真实的。布伦塔诺认为,在由原初联想产生的时间观念中,被知觉到的,只是现在这个点,而持留记忆被归结为原初联想,也就是说,它被归结为想象。从布伦塔诺的这种观点,人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只有现在是真实的,而过去和将来都是不真实的。这样就导致一个比较奇特的结论:表象现在的哪个唯一真实的"现在"的时间规定性,居然和表象不实在的过去和将来的时间规定性一起构成了一个统一的连续的时间序列。那么人们就会问,这个时间序列到底是真实的呢?还是不真实的?布伦塔诺本人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显然,把直接持留记忆归结为原初联想,必然地引出了思想上的逻辑矛盾(参见《胡塞尔全集》德文版,第10卷第18页及其后)。
        胡塞尔还认为,在研究时间意识的时候,应该着重分析意识的行为,而不能只着眼于意识的内容。虽然布伦塔诺看到了在作为直接记忆的意识中呈现出来的连续的逐渐弱化的内容,并用它来说明原初时间观念的形成过程。但布伦塔诺并未正确说明这些意识是如何产生的,而把它们不正确地归结为"原初联想"。胡塞尔认为,想象作为一种意识行为,它同现在的意识内容有关,但现在的内容无法说明过去的内容。因而,就必须研究意识的行为,研究意识行为与意识内容之间的关系。而意识行为的领域是比较广阔的,它不但包括知觉,而且包括记忆和期望。胡塞尔指出,在表现为"连续"、"替代"和"变化"的序列中,时间就是一个"流动着的"过程。连续的过程中总是包含着许多从点到点的过度。每一个点都只是一个"瞬间"。而每一个瞬间都表现出替代和被替代的性质。这些点的"动态性",正是意识的特征。这些具有动态的点的连续,才形成了时间之流。也就是说,如果这些点不具有动态性,就不会形成时间之流的。例如不具有动态性的石头,即使把它们排列起来,也不会形成一个连续的"石头之流"。
        所以,胡塞尔发现,人们对动态对象的原初意识,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感知行为,而是把知觉同持留记忆以及"连带展望"(PROTENTION)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因而,意识的内容就不是一个固定的点,而是一个具有动态性的"场"。这个意识场具有它的结构:作为原初意识的"原初印象"(URIMPRESSION)是这个场的核心,而"持留记忆"和"连带展”处于它的周围。因为后二者围绕着核心从近到远逐渐弱化,所以,胡塞尔把它们称为"晕圈"或者类似彗星的慧尾那样的东西。胡塞尔认为,正是意识的这种结构,组成了"活生生的当下"(LEBENSGEGENWART)。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胡塞尔用内在时间意识所描述的是一种动态的意识存在。这种动态的时间意识,并不把时间理解为一个孤立的"点",而是把它理解为一个"场",胡塞尔把这称为"时间场"(ZEITHOF)。时间场的概念包括了一种同空间场类似的立体的"连续性"和广延性的结构:原初印象作为它的核心处于它的中央;持留记忆和连带展望处于原初印象的前后,"簇拥着"原初印象,而且,原初印象作为这个场的核心,带动着这个场运动着。运动的方向是:逐渐离开持留记忆的时间"空间"而向着连带展望的"空间"运动着。这是一种"场运动",而不是一种"点运动"。因而,"时间之流"不是原初印象发生位移的"点轨迹",而是作为一个意识结构的"时间场"的"系统"的整个的推移或曰"流动"。
        胡塞尔特别对"持留记忆"(RETENTION)作了界定性的阐述。他提醒人们不要把持留记忆同"再度记忆"(WIEDERERINNERUNG)混淆到一起。他指出,持留记忆是原初性的、"第一性的"记忆,它是原初时间场的一个构成要素,它具有直接存在和直观的意义;而再度记忆是一”回忆",它已经不属于意识发生的现象学环节,而是对人在意识中已经存在的某一个认知的整体图象(可以说它可能已经具有了某些经验的内容)的一种"重复"或曰"再现"。胡塞尔也指出,虽然"再度记忆"不具有原初的和直观的意义,但是它在人的时间意识的构成中起着"定位"的作用。它通过"重复"和"再现",能够确定"事件"在时间之流中的"位置"。即在"流变"的内在时间意识中形成"先后"的概念。这就是所谓的"客观时间"。正是由于有再度记忆,人们才能够以经验内容(事件)对时间的先后和快慢进行"描述",从而对事件之间的关系和时间的阶段性才能有一”客观性"的把握。
        在研究"时间知觉"的时候,胡塞尔还把两种时间知觉概念作了对比。第一种是由原初印象所形成的时间知觉,也就是对当下"这一个点"的知觉,即狭义的时间知觉;另一种是由时间场所形成的时间知觉,即广义的时间知觉。比如一个人对一幅图画中的一个极小的部分的观看所得到的印象,就是所谓的一种狭义的"点知觉",而当他的观看并不限于这个一点,而是对这个点"周围"的画面形成一种连续性的观看的时候,他所得到的就是一种"整体的"、即广义的知觉。胡塞尔指出,人们的时间知觉,实际上并不是狭义的、对时间点的知觉,而是对时间场的知觉。也就是说,人们对时间场的知觉是一”原初的"时间知觉。是人给自己"直接给予"的,而并不是从对"点"的知觉"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所谓对时间点的知觉,在人的实际意识中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同时,胡塞尔明确指出,广义的时间知觉,即人们对时间场的知觉,是一种在人们意识中"直接存在的",是"内在""直观"的。而在布伦塔诺的时间理论中,人的时间意识是以原初联想为基础而形成的。因为布伦塔诺认为原初联想是一种"想象",所以,人的时间意识自然而然地也就是想象。
        胡塞尔从根本上修正了布伦塔诺的时间概念,在时间场的"原初给予性"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广义时间知觉概念。由于时间场的原初给予性就是它的直接性和直观性,而这种直观性就是它的"自明性"。所以,时间知觉在胡塞尔这里,也就是一种内在的直观。如果说布伦塔诺所说的时间意识是以"想象"为基础的话,那么,也就是说,布伦塔诺把时间意识建立在心理经验的基础上。这仍然是一种实在的经验论的时间观念。那么在胡塞尔这里,就已经与布伦塔诺有了根本的不同。胡塞尔认为,时间意识就是直接自明的"现象"。在"内在时间意识"这里,胡塞尔找到了现象学的起源及其最初的发端路程。因为按照胡塞尔的观点,现象学"就是"要”意识现象"的直接存在(直接给予)的状态为根由,来说明人对"客体的存在"的意识建构是如何在人的内在意识中形成的。而纯粹的意识现象并不是"首先"在心理经验空间中存在的,它只是在内在时间中存在的。如果人们对实在论和经验论的认识论思路予以暂时的放弃,而专注于以原初印象为核心的内在时间场,那么,胡塞尔认为,这就是找到了真正的研究意识的科学开端,也就是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对世界进行认识的思想开端。从那里,我们就可以进一步理解在本章开头所援引的胡塞尔关于内在时间意识对于现象学的重要意义的那一段话。

        来源:网络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65(s)   1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