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ng(29) "custom parameter invalid:area" 艺术新闻-国画家网 -最大的国画艺术门户网站
#
    1. 以“物”承时间 以“物”记时代
    2. 幻——叶如花之一(釉瓷) 32×26×23厘米 2012年 李正文 湖北美术馆藏 展览“物性——中国传统造物观与当代造物”从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出发,提炼“物”的概念,以呈现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当代造物方式间的联系,希冀启发传统造物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强调传统文化要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与当代社会相协调的理念。 中国传统造物活动在人类文明史中取得了空前成就。古人不仅将其造物智慧融入 [详细...]
      2020/09/14 00:45: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曾伯克父青铜器群追索回国后在湖北展出
    2. 楚王媵随仲芈加鼎,春秋中期,铭文证明此鼎是楚王为嫁到随国的女子芈加所作,这件罕见“随”字铭文铜器,成为曾随一国两名的铁证。湖北省文旅厅供图 12日,位于武汉东湖之畔的湖北省博物馆迎来疫后恢复开放的第一个大型文物特展——“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去年从日本成功追索回国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首次“回家”在湖北参展,丰富精美的出土文物,揭示了未为史书所载的曾国700余年的历史,让观众 [详细...]
      2020/09/13 07:19:31 来源:新华社 编辑:静愚
    1. 湖北首次大规模展出曾国遗址近10年出土文物精品
    2. 曾伯克父盨,春秋早期,盨是盛放黍、稷、稻等饭食的器具,流行于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已罕见。湖北省文旅厅供图 “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12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这是湖北省博物馆恢复开馆以来举办的第一个线下特展,曾国遗址近10年来出土文物精品首次大规模展出。特别是去年从日本成功追索回国的“曾伯克父”青铜器群首次在京外展出。 自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被发现后,曾 [详细...]
      2020/09/13 07:17: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静愚
    1. 考古学家谭维四逝世 曾主持发掘曾侯乙墓
    2. 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7日发布讣告,著名考古学家、武汉大学考古专业创建人之一、湖北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馆员谭维四于2020年9月7日7时3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91周岁。 谭维四于1930年4月生于湖南长沙,1964年后一直在湖北省博物馆工作,历任文物考古队队长、业务秘书、副馆长、馆长,1992年7月退休。 谭维四毕生从事文博工作,组织完成多次文物普查,主持发掘 [详细...]
      2020/09/08 07:34:13 来源:中新社 编辑:静愚
    1. 湖北著名书画家陈方既辞世 曾获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2. 昨日清晨,当代文化学者、著名书画家、书法理论家陈方既在武汉的家中辞世,享年99岁。 陈方既1921年9月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现仙桃市),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协副主席;曾获第一、二、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并于2013年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终身成就奖。 书学研究三十年 书法就是写“人” 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专的陈老一直从事美术 [详细...]
      2020/08/27 14:55:23 来源:央广网 编辑:静愚
    1. 滋芜《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出版
    2. 《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 滋芜出版:武汉大学出版社 2020年5月 近日,滋芜的《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扬州八怪”系清代活跃在扬州的有着鲜明个性的艺术家群体。他们文学修养较高,多数题画诗中用典较多、词义隐晦。该书作者历十数年,广查典籍,结合文字学、训诂学、考古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统计学等方法,专门研究了扬州八怪的题画诗,从“点”上进,从“面”中出,给中国 [详细...]
      2020/08/27 06:29:26 来源:网络 编辑:静愚
    1. 中国建筑科技馆在武汉开馆
    2. 国内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 中国建筑科技馆在武汉开馆 再现7000年前河姆渡房屋,超精细还原世界最古老全木高塔,体验水下住宅、垂直城市……8月19日,国内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中国建筑科技馆在湖北武汉开馆。建筑迷可以自由穿越于7000年的中国建筑隧道,开启一趟“穿越时空之旅”。 科技馆外形犹如一粒包裹着“嫩芽”的“种子”。大厅采用透明玻璃凤尾天窗 [详细...]
      2020/08/23 07:14:57 来源:工人日报 编辑:静愚
    1. 紫绶金章朝路险——海派名家任熊笔下的《紫绶金章图》
    2. “黑眉玄发尚依然,紫绶金章五十年。三入凤池操国柄,八分龙节付兵权。东周城阙中天外,西蜀楼台落日边。莫遣洪垆旷真宰,九流人物待陶甄。”这首唐代薛逢的《送西川杜司空赴镇》所提到的“紫绶金章”,指的是古代卿相的金印,印钮上一般挽以紫色牡带,是封建官僚显赫地位与权势的象征。“紫绶金章”语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授。”“金印”即“金章”,配以紫绶,意谓达官贵人功成名就、升官发财的吉祥语,寓意事业成功,借指高 [详细...]
      2020/08/12 08:27:54 来源:收藏快报 编辑:静愚
    1. 从武汉中山公园看城市公共健康
    2.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让人们开始冷静思考当代城镇化公共卫生、健康生活方式等问题。而通过对城市、对生活、对人类的不断反思,未来的城市建设将走向全新的开始。 近现代公共园林作为城市建设重要角色之一,其本身便是应运全世界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带来的疾病、公共健康、生活环境等问题而生的。位于武汉汉口的中山公园正是典型实例。20世纪20年代,武汉面临着的各种城市环境与公共卫生问题,人们抽大烟、打牌、白日睡觉、不知自然、不分四季。因此,当局在市政建设专家吴国柄的建议下采取了一系列包括建设公园在内的市政工程措施,尝试通过改善公共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公共健康。 当 [详细...]
      2020/07/26 07:49:37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1. 以“家风”守护“国宝”——《文物修复第一家》读札
    2. 《文物修复第一家》贾树 编著 学苑出版社 2020年6月 中国是一个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国家。“家学渊源”成为了中国文化研究当中一个非常特殊的概念,这与西方的职业化教育有着本质的差异。“渊源家学,亦鼎器也”,这是对一个知识分子很高的褒奖。在我看来,所谓家学,就是以一个家族世代接力的方式来做学问,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工匠精神。在古代中国,这样的家族当然不少。但是近代以来,知识分子日 [详细...]
      2020/06/24 07:30:20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静愚

    Processed in 0.012(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