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才画师王希孟

      作者:徐鹏辉2024-09-21 09:05:59 来源:美术报

        国庆佳节将至,改编自同名舞蹈诗剧的中式美学电影《只此青绿》正处于热火朝天的宣传中。深究电影背后的文化内涵,可以追溯到一位叫王希孟的少年。

        说起王希孟,相当一部分人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要是说起他的作品《千里江山图》,可谓久负盛名。这幅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的画作倾注了他热烈而毫无保留的情感,在中国山水画领域独树一帜。

        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创作《千里江山图》的他仅仅只有十八岁。更令人惋惜的是,创作完不久便杳无音信,仿佛人间蒸发般消失在煌煌历史画卷中。那么,王希孟究竟何人,最后留下了怎样的画作,能让只有一件作品的他直至今天仍引发无尽的追忆和遐思呢?

        了解王希孟,必须了解北宋。那曾是经济繁荣、文化丰盈的时代,商品贸易的发达催生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文艺的蓬勃诞生不计其数的大家。彼时绘画分为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不同体系,到宋徽宗时期宫廷绘画进入鼎盛期。作为知名的“不爱江山爱艺术”的皇帝,宋徽宗能诗擅词、工书善画、精通音律,在他支持下,宫廷画院集结大批优秀画家,王希孟也在其中。

        赏识王希孟,离不开宋徽宗赵佶的慧眼独具。由于史书对王希孟记载甚少,他的故事只有从旁人的只言片语中拼凑。据《宋会要辑稿》可知,宋徽宗继位不久即仿照古制设立书法学校,将书学和画学统一管理,后各自独立。画学有专门管理官员,旨在培养有绘画天赋的画家,王希孟十多岁便进入画学,在一众神童中显得平平无奇。一度被召入文书库管理档案的他向皇帝进献过几幅作品,皆未入法眼,但宋徽宗从他的画中看到了无限潜力,“其性可教”,于是决定亲自教授。得宋徽宗真传的王希孟进步神速,技艺不断精进,终于在绘画上登堂入室。

        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千里江山图》完成,被誉为“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的传世之作。整幅作品长近12米,宽半米,绘就于一整块绢本上,是历史上篇幅最长的青绿山水画作。光是从作品规格上,便可窥见王希孟创作的艰辛不易。它以七组绵延群山为主体,辅以江湖、桥梁、水榭、叠瀑、舟楫,以独特的鸟瞰视角,淋漓尽致诠释“咫尺有千里之趣”的宏阔山水意境。《千里江山图》之所以历经近千年仍色彩艳丽,关键原因是其使用明亮的矿物颜料着色,最大程度保留画作的原汁原味。青绿山水即设色山水,是中国画传统技法之一,多使用石青石绿表现丘壑林泉,《千里江山图》使青绿山水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端详画作,仿佛阅读充满韵律的诗歌,有舒缓、有激荡、有沁人心脾,更有高潮迭起。千山万壑星罗棋布,大江大湖浩渺无垠,万丈飞瀑气势磅礴,房舍屋宇曲径通幽,长桥如带、渔人似豆、曙光仿梦,作品画出了江山的天空海阔,更画出了王希孟对绘画的精纯理解。难得的是,如此繁复的胜景皆是情状各异,无一丝一毫重复之感。谁能想到,这竟出自弱冠之年的王希孟之手!有学者考据北宋版图,结合画作呈现的山水图景,推断《千里江山图》取材自江西庐山和鄱阳湖的景致,契合唐代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黯黮凝黛色,峥嵘当曙空”的生动描写。

        当宋徽宗看到王希孟呕心沥血之作时,不难想象他内心的激动和满足。正是他的言传身教,王希孟才有机会完成神作。在他将画作赏赐宠臣蔡京后,后者留下了画作图跋,成为学者们确认作品来源的重要凭证。清代乾隆皇帝对《千里江山图》评价为“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天妒英才,在王希孟进献作品不久,便隐匿于历史的尘烟之中了。一说他在极短时间劳心劳力完成画作,耗尽元气,最终生病而逝;一说他后来感念黎民苍生创作《千里饿殍图》呈贡宋徽宗,皇帝雷霆震怒下赐死了王希孟;一说他久久无法从作品中释怀,走进画中成了里面的人物。

        总而言之,王希孟无声无息地消失了,徒留后人诸多叹息。与画家蹊跷神秘的际遇类似,《千里江山图》的命运也是颠沛流离。它见证过朝代的更替,饱尝沧桑风雨,终于有幸回到故宫博物院的怀抱。每次有关《千里江山图》的展览与传播总能引起大家的强烈反响,人们争相目睹名画真容,为的是体味天才少年王希孟在画中凝聚的对艺术和美的永恒追求。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81(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