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术家怎么看“全国美展油画、数字、实验、动画作品展”

      作者:曾成钢2024-07-27 08:19:40 来源:美术报

        更开放、更创新、更包容、更未来

        曾成钢(上海市美协主席、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院长)

        全国美展持续到今天,说明在创造历史过程当中,肩负起中国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薪火相传,这是中国绘画的一种坚持。科技对艺术的冲击并不影响我们对绘画的追求、对艺术本体语言的磨练,而是人情感表达的需要。

        两个展览同时放到中华艺术宫,意味着它符合上海这座城市。因为中国百年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上海是起源,也是当代艺术的策源地。这种历史渊源和契合,促使了这届展览在这里油然而生,且融洽自然。今天的展览人潮如海,意味着上海是开放、创新、包容的,海派文化就是这样一种体现。我想在前面加一个“更”,更简单明了形容今天的新海派,就是更开放、更创新、更包容。还有一个“更”,就像把“数字艺术”第一次引到全国美展一样,是“更未来”,对未来的关注是新时代新美术的重要事情。

        不变的是坚持人民性 时代性

        庞茂琨(中国美协副主席、重庆市美协主席)

        作为全国美展是有很多不变的东西,那就是我们坚持作品的“人民性”、“时代性”,但是题材具体的内容肯定有些变化,包括二胎变成三胎,还有一些航天工业的、科学家的,特别是有些文化名人的、人文的,这种传承的内容比以前增多了。当然大多数还是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还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这些是比较宽泛的。但是里面也有一些我们新的面貌,有些作者会使用一些抽象的、表现的,有突出地域文化的等等,跟以前还是有所不同。绘画水平来说,都是高水平的,每一届我觉得都能代表这五年来,一种艺术上的研究和探索成果。

        社会热点给予实验艺术多样性

        范勃(广州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协实验艺委会主任)

        “实验艺术作品展”进入全国美展是第二次。本届实验艺术展特色鲜明:充分利用了新的科技手段和数字方式,来扩大自身的创作方法和创作路径,较好地体现出时代生活的变迁。尤其本届作品聚焦在“科技创新、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以及环境保护”等这些社会热点。体现出创作的多种路径,创作媒介的多样性。在前期的基础上,也体现出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以及跨媒体的创作。

        以数字时代的艺术创造 开启新世界

        于朕(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

        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见证着艺术与科技交融的新篇章。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首次将数字艺术纳入展览类别。从本次数字艺术展区中可以看到,它打破既有的学科界限,其涵盖计算机图形(CG/Computer Graphic)绘画、数字影像、交互艺术、混合现实(AR、VR、MR)、人工智能生成式艺术(AIGC),以及其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艺术作品,创造出既富有视觉冲击力又深具思想内涵的作品。

        数字艺术是科技人文,是媒体技术所驱动的新创意的开启,它正在重塑人们的生产方式和文化景观,开启感知与创造全新创作维度的突破。这一转变标志着艺术界对数字时代文化语境的积极适应。它反映出社会对于科技与人文交汇处的探索,以及对跨学科融合的重视。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艺术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保持其活力和相关性的重要性。

        数字艺术的加入,也体现了全国美展在文化发展上的开放性和前瞻性。它鼓励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和创作者去拥抱新技术,用创新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表现中国审美,体现社会价值,展现中国精神,而“审美价值、创新价值、社会价值”也是数字艺术类别评审的三个基本维度。此次展览无疑是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一次成功实践。以数字时代的艺术创造,开启更为丰富的世界、更加开放的未来。

        作品要“脱颖而出”不容易

        陆庆龙(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此次展览整体水平比较高,作品要“跳出来”不太容易,风格也比较多样。这次展览明显感觉以人物为主,相对来说,风景、静物的稍微偏少。可能大家觉得全国美展,都在展现自己能力的方面下足了功夫,所以整体还是不错的。作品有具象也有抽象,有写实的也有写意的,特别是年轻人参与的还蛮多,应该来说这次展览,能入选还是不太容易。

        看到了新一代人艺术情趣的追求

        邱瑞敏(上海市美协顾问)

        油画形式上的探索更丰富了,比如表现写实的绘画,可以看到他们的追求不一样。有的是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在组合人物时有多视角的表现,也有的留白,这些都是艺术家追求表现主题时,用的艺术处理手法,显得更加丰富。一代代人的追求,有时代的烙印。我觉得这次作品,有新一代人的面貌,体现了当下人对艺术情趣的追求和表达方式方法,应该说跟以前相比在不断地进步。

        当下艺术家需要思考的是什么

        殷雄(上海市美协副主席)

        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是中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展览,也可以说是一次对所有艺术工作者五年以来创作的大检阅。以我从业这么长时间来看,这次作品数量最多,作品尺幅也特别大,虽然以写实为主,但作品样式还是非常多样的。

        当代艺术的潮起潮落,我们都见证过。中国的当代艺术是否受了西方话语霸权的妥协、被绑架,而忽略了自身绘画的健康发展?而通过展览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家仍然有巨大的热情用传统工具和方式,来传达对于生活的感受。绘画就是艺术家对于世界的认识、一种外在的反应。在当下,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有类型化的倾向,那么绘画应该呈现出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才能符合社会、时代以及大众审美的需求?这是需要艺术家去思考的。

        (本篇由厉亦平根据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87(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