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承人 守艺人

      作者:王彬 李欣然2024-06-13 07:55:19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们把曾一度失传的技艺恢复出来,让建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是在保护技艺,更希望建盏能在文化交流中发挥新的作用,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新的光彩。”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兴的一句肺腑之言,道出了非遗传承人的使命与坚守。

        在祖国大江南北,众多非遗传承人从一门技艺入手,潜心研究、用心传承,凭借精湛技艺呈现出一件件精美的非遗作品。随着“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的连年举办,他们所传承的非遗技艺被更多人了解,“守艺”实践也迈向了更远的地方。

        孙建兴还是“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项目保护研究基地——福建南平市建窑陶瓷研究所的负责人。40多年研盏不辍,他带领团队不断挖掘、保护和传承建盏文化,已陆续恢复各色油滴(鹧鸪斑)、各色兔毫、茶叶末、柿红、铁锈、虹彩、金缕鹧鸪斑等30多种釉水,并主持起草了《中国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盏》团体标准,还在茶器、花器之外创新开发出艺术瓷系列。

        “目前,建窑建盏作品已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许多外国友人慕名前来,希望深入了解建窑建盏背后的故事。”孙建兴自豪地说。

        现在,孙建兴一家三代都是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传承人。每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他们会推出一件主题作品,并举办非遗研学等活动,从拉坯、修坯等易于体验的环节入手,带人们领略建盏之妙。

        传承技艺需要投入极强的专注力,守护技艺更需要付出大量心血,这是非遗传承人的共识和默契。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省级传承人、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吴灵姝带着新作品来到北京,参加了“当代民间工艺美术青年作品巡展”。

        吴灵姝坦陈,她并非从小就系统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而是在大学攻读设计专业期间,才慢慢感受到非遗的精深,开始主动研究起蓝印花布的传统纹样,并从中汲取设计灵感。

        大学毕业后,吴灵姝在其父——国家级非遗项目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元新的建议下,回到家乡南通传承非遗技艺。而从小“泡”在染坊长大的她,真正上手练习时才发现,她熟悉的蓝印花布其实很不简单。

        蓝印花布要经过刻板、刮浆、染色、刮灰、晾晒等步骤才能完成,每个步骤都有门道。初学时,吴灵姝不得要领,只刮浆一个环节就屡遭挫折,不是刮坏了纸板,就是因心急把老板子折了个角。“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静下心来,铆足劲传承好这门技艺。”吴灵姝说,经过10多年的坚持和研究,吴灵姝终于做出了成绩,不仅恢复了传统印染夹缬工艺,还实现了在丝、麻、毛、皮等新材料中运用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创新,并研制出了浅变渐变染色技法,拓展了这门技艺的载体和表现形式。

        在吴灵姝心中,守正是创新的前提。走进大中小学的课堂讲授非遗知识时,她反复强调的也是这样一句话:“我们年轻人要抓住人生中的好年华,踏踏实实走好传承路,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创新才能有根有魂,作品才有生命力。”

        在“阅屏”成为重要信息接收方式的当下,善用新的传播媒介是扩大非遗社会知晓度的重要路径。近年来,作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云游非遗·影像展”以短视频、直播、音频结合等形式,让更多非遗传承实践被看见,让更多人关注了解到非遗的多姿多彩。

        某平台直播间里,主播戈伊手执折扇,唱起一曲悠扬婉转的苏州评弹,引来网友阵阵喝彩。戈伊本名戈梽臣,是苏州评弹蒋调第五代传人。与父辈直接上传评弹表演视频的思路不同,戈梽臣擅长在直播中用评弹翻唱歌曲,或与昆曲等艺术进行跨界融合,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

        “刚从苏州评弹学校毕业时,我一边在民间评弹社团演出,一边学艺。然而,受到艺术语言、传播途径等因素影响,社团演出并不稳定,观众也基本是中老年群体。我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更多人关注评弹。”戈梽臣说,尝试直播是受到自己几年前偶然上传翻唱视频收获大量关注带来的启发。

        “一开始还有些担心,不知年轻观众能否接受评弹的表演形式,没想到大家的接受度远比我想象得高。”戈梽臣说,这两年,随着自己边表演边讲解,慢慢地,第一波观众“走了心”“出了师”。每当新观众提出“这个唱段有什么特别的?”等问题时,老观众就会自发为其科普评弹知识。老观众带新观众,大家开始深入了解评弹,让戈梽臣颇感欣慰。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推动网络平台加大对非遗相关内容的支持力度,发掘了像戈梽臣这样的年轻非遗传承人,也打开了非遗的传播格局。“希望‘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相关活动持续举办,让更多人发现评弹、爱上评弹,让评弹的悠扬腔调传唱得更久、更远。”戈梽臣说。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82(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