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美术家主编杨小薇专访“中国画的通天教主” 宋唯源

      作者:杨小薇2018-07-10 13:43:37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1/22)

          (2/22)

          (3/22)

          (4/22)

          (5/22)

          (6/22)

          (7/22)

          (8/22)

          (9/22)

          (10/22)

          (11/22)

          (12/22)

          (13/22)

          (14/22)

          (15/22)

          (16/22)

          (17/22)

          (18/22)

          (19/22)

          (20/22)

          (21/22)

          (22/2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编者按:有些人注定了是为艺术而生的,宋唯源就是其中一个。他自幼学画,儒雅清致,成绩斐然,在国画人物、山水、花鸟以及书法、篆刻、诗词和古琴、书法鉴定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宋先生27岁便在中央美院任教,桃李满天下,被誉为“中国画的通天教主。”

        值宋先生六十华诞,他的笔下生花之作《纸上谈兵—宋唯源课徒稿》即将面世,全书以最具艺术造诣的示范稿配以谈艺录、教学录、学生感悟,全方位再现宋先生思想,希将学生们在课堂上每一次感悟、收获、启发、提高传递给书画同仁们,滋养传统国画的根基。中国美术家网杨小薇探寻著名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宋唯源,对他进行了专访。

        杨小薇:听说您将出一本书《纸上谈兵—宋唯源课徒稿》,请问宋先生对此书出版有何期待呢?

        宋唯源:此书出版,我毫无任何期待可言。只是学生们期望将这些课堂示范收集成册,以便将来学习参考之用。沿袭传统在这新艺术繁荣大潮中已不复有任何地位,此册出版,仅自娱而已,记录下过往的一些教学痕迹,倘有同道因此引发共鸣,不亦乐乎。中国传统经典的衰微,是我们长期美术教育中产生的巨大失误。以西方的教学模式贯穿于中国画的教育,无疑转换了中国人固有的观察客观世界的眼光和审美发端。以西方艺术家的目光,来解读中国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令中国当下的艺术作品极度不堪。尊重传统经典,崇敬传统文化是保守住中国纯粹血脉的必然,也是产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必然。

        以下为书中部分课徒稿

        积墨未可通篇累积。令如负重之车行于泥途者也。

        云林子疏密浓淡不厌。此外相也。修心清远。笔墨自得同迹。

        林良、吕纪写翎毛。务求真切。虽理羽之变。乍翔之疾。

        亦能入其毫纤。非推之以理,不可为也。

        大涤(子)写兰有临风态。流韵不滞。犹美男着华服者。

        没骨用水最难。因有注水注色之论。不令失却润泽。惟淡故远。因有华纹。

        梅花道人写竹。气至紧。无一笔松处。初学之教范也。


        古画谱。仕女另辟一科。明季犹盛。胡为优者?体态用线皆婀娜者。

        杨小薇:宋先生精通国画、书法、诗词、篆刻、古琴、京剧,被誉为“中国画的通天教主”,这些古代艺术的精华隶属不同的领域,您认为它们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吗?

        宋唯源:中国文化和中国艺术原本是一团东西,不可拆解。它不同于西方学术的切片研究,在具体的领域产生专门的学问。而中国文化的相互促进、相互生发、相互渗化,中国艺术的边界模糊,也因之浑茫磅礴。中国画是以书法为基础的诗意绘画,同时富含中国音乐戏剧的味道追求,因而它是一项复杂的复合艺术,非朝夕一蹴而就。中国艺术家穷其一生而取得些许成就,也便是难能可贵了。将中国艺术人为切割,强行分科,以期于短时间内打造艺术辉煌,不过是偃苗助长的西方的艺术强化造就,强调艺术的风格化,个性化,疏离艺术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属性,便已使中国画日趋成为西方艺术骨体的装扮,因而崇尚经典、敬畏古贤、渺小个人才是中国艺术家当下要做的。对诗书画印的总体提升才是促进当代中国画发展的有力保障。

        宋先生山水作品欣赏

        杨小薇:您在国外讲学游历十年后对比东西方的绘画体系后,首次提出了中国血统论,主张中国绘画要“血脉纯正”。如今,中国血统论无疑也影响着当今中国画发展的走向。希望您能跟大家聊一聊这个观点。

        宋唯源: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文化艺术也随之开放,西学东渐令西方的文艺思想和文艺实践冲击影响着中国画坛,如何使中国传统艺术进入世界艺术之林,推动中国画的变革,是当时每一个艺术家思考的问题,他们努力的了解西方艺术及艺术理论,改造着自己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同时,也破坏着中国的艺术传统。无疑他们的艺术思想影响至今,使中国画日趋进入油画概念和抽象概念,这种强大的嫁接力量感召着当下年轻的艺术学子,从而形成时代潮流,这种转基因艺术扼杀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生命延续。在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对民族的,上古的文化遗存产生出无限温情,而那种科技化的全球化的艺术现实也令人产生质疑,故而,净化艺术血脉,追寻各自的艺术本源也应是我们应当反思的了。我在国外游历十年,走访了各大博物馆和西方艺术家,了解了他们对当代艺术走向的看法,深深感悟到东西方艺术的差异,艺术理念的差异,审美取向的差异,思维模式的差异,乃至种族的差异。翻然认识到中国古典艺术的高深和珍贵,应当有人去保守坚持并发展它。

        宋先生人物作品欣赏

        杨小薇:中国的画家在创出自己的新路上,一派为吸取西方的养分,如徐悲鸿、林风眠等;另一派向中国的传统中发掘,如齐白石、黄宾虹等。您认为哪种类型更适合中国画发展?

        宋唯源:不错,中西方艺术结合的艺术道路给我们带来了视觉上的新意,也带来了当下艺术界的繁荣,但很难说它的艺术生命力能持续多久。因其骨体完全是西方的,而并非我们民族的,而中国的传统绘画延续千年,今日看来,尚探索不及,其生命的恒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中国艺术有千余年来的宝贵库存,难道我们忍心去埋葬它吗?随着老先生们的相继过世,对传统艺术的传承极度式微。传承出现了严重问题,其发展便无从可谈了。

        宋先生书法作品欣赏

        杨小薇:您为什么一直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情有独钟呢?

        宋唯源:首先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这一点很重要。读一句唐诗便可令我们自豪。日本绘画界“三座大山”之一的加山又造,相当于中国的齐白石、徐悲鸿的地位。他说原来日本画与中国画很接近,而现在日本画已经拥有自己全新的面貌和个性,在世界影响很大。当时,我问他一个问题:日本绘画是如何走向世界、走入现代?它是通过什么途径?他的回答让在座的所有人都很吃惊,他说:“日本的绘画完全是由中国两宋绘画学习而来的,从古代中国绘画中汲取营养,包括中国的书法,都被日本人保留下来了。”今天我们却丢弃了自己的很多东西,这太可惜了,现代化不能因为学习西方而放弃中国原有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被不断发扬光大。

        宋先生花鸟作品欣赏



        杨小薇: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感谢宋先生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的专访!也感谢您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做的贡献!


        宋唯源简介:

        宋唯源,字胤儒,1957年生于北京,当代著名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1980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叶浅予教学实验班,1984年留校任教,英国剑桥大学《世界名人录》入典名人。自1991年起,宋唯源到海外讲学十年,对中西方绘画进行了深入系统研究。2001年回国后,首次提出中国绘画“血统论”,主张中国绘画要“血脉纯正”。 2009年宋唯源为张艺谋鸟巢版《图兰朵》绘制国画背景图。日本著名艺术大师加山又造曾高度评价宋唯源∶“你有一双很好的眼睛,你是一个天才”。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院客座教授,天津美院国画系客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荣宝斋画院客座教授,清华大学创作基地教授,中国书画艺术创作基地国画艺委会委员,李可染画院客座教授。

        宋唯源在中外举办过50余场个人画展,30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10多年的海外游历讲学,他孜孜不倦沿续着一条纯粹国画气派的路线不断思索与创作,在书法、题跋、诗词、绘画等方面做了完美呈现,从而逐步奠定了在当今国画坛的地位。

        国内画坛罕见的“中国风”

        宋唯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真诚与纯粹已深入骨髓,集传统之大成,山水、人物、花鸟兼能,写意、工笔并擅。其作品画面透露着清空、放逸、归隐和自由的心境,他主张中国绘画要“血脉纯正”,倡导中国绘画的纯粹性,形成“诗书画印”四者并重的绘画理念。同时,他精读文学史论,学养深厚,曾出版过《古画解密——石涛卷》《艺术卵孵化——宋唯源画室人物写生》《宋唯源诗词文本》等,与传统相伴,与圣贤为伍,亦如宋唯源的绘画及文风,著名代表作有《明式人物肖像》《秦淮八艳》《图兰朵》等,他是中国画坛上罕见的国风执着守望者和践行者。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141(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