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是汉字文化中令人称道的一门艺术,从先秦到近代的名家名帖、名碑,以及甲骨文、金文、竹木简牍、写经等等,都可以体现中国古典书法艺术的浩瀚与博大精深。书法成为一门专业,可以说是现代书法艺术体系建设中的一个突破性成果,尤其是升级为一级学科以后,书法美育体系的构建日益成为重点。
公费师范生书法美育体系建构是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师范教育为进一步提升师范生教学能力与综合素养的重要探索。学校充分调动校内师生积极性,引入社会优质资源,打造全方位、重体验、长效应的书法美育体系,实现以传统文化之美育涵养师范生,以书法美育效果筑牢师范模式。通过2021年至2024年连续4年的实践,北师大公费生书法美育体系服务课程学生500人,讲座服务学生1000人,展览观摩5000余人,系统且持续建构具有北师大特色的公费师范生书法美育生态,引领公费师范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切实改变高校美育的薄弱现状。通过书法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感知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
书法美育以感知、模仿古人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为基础。对于书法美的感知,建立在对汉字和书法文化基础之上,明辨一件作品背后的历史情境、作者情感、书写工具等信息后,方能真切感受、理解作品之美,以及不同字体、不同风格的书法之美,然后通过临摹作品的方式,加深对美的感受,提升书写能力。
在面向师范生开设的《书法文化与实践》课程中,北师大打破书法专业课程分科教学模式,将汉字形体演变、书法史赏析与技法练习结合交叉推进,按照“总-分-总”的模式安排教学内容。第一阶段“总”,讲解“书法的概念”及“书法成为艺术的条件”,即汉字形体演变与笔墨纸砚等书写工具,为学生建构书法内涵的历史观与整体观。第二阶段“分”,按照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结合古代经典书刻、墨迹作品,赏析不同发展阶段、历史时期的字体面貌,进一步理解汉字字体发展过程中审美形成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于经典作品面貌的印象,建立书法艺术审美标准;另一方面,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政治环境、书写工具、个人情感等要素感知书法美形成的过程。在这个基础上,学生以眼、手、心协调临摹作品,完成从形象认知到理性认识再到知行合一的学习进程。第三个阶段“总”,以“厚德载物”“天道酬勤”、新年春联等内容,带领学生以不同的字体、书体为取法对象,有意识地进行创作练习,通过完整的书法创作的过程,加深对中国人文精神的体悟与表达,深化书法艺术美的理解。正如学生们所言,通过老师们的讲解和示范,更加深入理解感受到了古代书法作品之美,能够在书写中与古人对话,听古人诉说生活的苦乐与智慧。
在书写中与自己对话,感受内化与外表
对古代传统经典作品的感知和学习,是为更好地继承和创新,阶段性的学习未必能够使学生具备书法创新能力,但在书写中思考、和自己对话、表达自己的感情是书法美育的切实之重,这是将书法之美与个体情感连接的重要环节。学生们也在作品书写中纷纷感受到了内化与外表的快乐。
“对话”是在课程实践环节经常被谈及的。特别是临摹古代经典书作的时候,一方面通过观察字帖,感受古人书写时的思维方式和用笔习惯;另一方面,在书写的过程中反观自己的书写惯性,找到自己与前贤的差异。通过落于纸面上的笔墨,开展一段跨越千年的对话。
除了完成课上统一的练习内容,教师往往会鼓励学生们日常书写自己喜欢的内容,让书写成为自己和生活的一部分。一开始,学生的书写较为拘束,只会尝试书写家人、朋友的姓名,抑或是喜欢的书籍、电影、歌曲的名字。随着熟练度的提升,学生也越来越自信,开始主动写一些字数多的诗句或是笔记。这些看似与课堂内容无关的“玩耍”,却是学生尝试用书法表达自己的开始。就像一个学生所说,我也知道自己写得并不是特别完美,但是自己当下心境的写照,也是心和手的共同表达。
传递人文温度,培养文化认同
书法的美育价值,不仅在于学习、书写过程中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更在于作品传递出的人文温度和成长见证,还有学生们所收获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在多年的书法美育实施中,北师大形成了让学生在春节期间书写春联和“福”字作品的传统,用分享作品的方式,将学生与家庭、学校进行连接。在每一个新春佳节,通过一副副春联和一个个“福”字,带去的不只是喜庆的节日氛围,还让学生整个家庭都感受到书法传统文化的魅力。特别是2021年春节,《书法文化与实践》课程结课之前,全体学生与老师一起为学校集体创作《百福图》,并在新春活动现场捐赠给学校,由学校校史馆收藏。《百福图》由160位同学和任课教师,将篆隶楷行草不同字体的“福”字,分别书写在4张万年红洒金斗方上。每个“福”字都代表学生课程学习的成果,更凝聚着学生对母校深深的祝福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公费师范生的书法美育美美与共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当下,更是为未来的基础教育种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的种子。公费师范生书法美育的成果,在于学生未来作为教师三笔字书写能力的提升,在于对书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更在于在未来的教学之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需要在学习和实践中绽放,更需要和学生个人生活链接。《书法文化与实践》课程也许只是师范生培养环节中的一门课程,但希望能在所有学生心中种下一颗“文化认同”的种子,在未来成长、育人的某个阶段,开出“文化自信”的花朵。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