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榴籽计划”:以美育润边疆

      作者:孔倩倩2024-10-21 08:53:21 来源:中国文化报

        新疆和田县实验中学的孩子们在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支教生的指导下学习剪纸。 王肖彤供图

        高校美育工作如何聚焦“大美育”格局,为社会播撒美的种子呢?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近年来在强化服务社会意识、提升服务社会能力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与实践,肩负起高校美育的社会责任,开创新时代边疆高校美育工作的新局面。

        2016年,学院师生开展“石榴籽计划”美育教育推广项目,奔赴新疆的乡村角落、深入偏远学校,为孩子们送去美的教育与启迪。此项目经过持续实施,已构建起新疆乡村中小学校美育课程体系,并推进课程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学院师生将研发的美育课程带到了沙雅县、和田县等10余个县城地区的近80所中小学,惠及26万乡村中小学生,为“文化润疆”添砖加瓦。

        项目提出“学科美育”的教学理念,打造以美术校本课程、艺术社团课程、创意美术课程、艺术经典理论课程与美育社会服务为主的课程体系。项目组将德育与美育相结合,根据美育德育的目标,分年龄、分年级、分主题地建立课程体系,逐级塑造学生“体验美”“感悟美”“创造美”的能力。利用美育独特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坚持、责任、包容等优秀品质。项目依托美术学院学术资源,开展了国画、书法、绘本、剪纸、版画、草编、泥塑等主题特色社团课程,并将美术与音乐、戏剧、科技等多门类学科进行结合,提供多元创新的艺术体验,激发学生创造力、丰富学生内心世界。

        为解决乡村中小学美术教学材料短缺且不易购置的难题,项目组研发乡土创意美术课程,利用乡村能找到的本土材料,包括纸张、黏土、面团、织物、羽毛、碎布、树梗、草茎、豆类等材料,因地制宜地开发创意美术创作材料及教学资源。开展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循序渐进、注重美术素养和创造力培养的乡村创意美术课程,让乡村美术课堂呈现丰富多彩的作品形式。

        项目组也非常注重理论教学,以培养审美和人文素养为核心研发“艺术素养美育课程”、构建“非遗美育课程”。建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民族团结文化为背景的 “红色美育课程”。项目组成员在支教工作中利用专业特长协助各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将审美教育与校园环境相结合。通过为支教学校进行人文景观建设,为支教所在的乡村进行墙绘宣传绘制、改造乡村舞台、举办农民画培训班,做到以美感人、以景育人,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经过八年的美育浸润,乡村中小学的美育教育成效显著,乡村各中小学校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如今,95%以上的支教中小学校每年都能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艺术节,70%的学校开设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陶艺、彩绘、拓印、剪纸等校本课程。项目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利用美术馆、图书馆、合作机构、教学基地等组织一系列美育活动。通过寒暑假带领中小学生研学走出乡村,让孩子们与艺术家、作品密切交流。以训练营和专题工作坊的形式,拓宽中小学生的视野,创造深度的艺术创作体验。

        通过搭建“高校”与“支教学校”美育渗透的桥梁,整合学术优势和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师资培训,聘请国内外美育艺术领域专家为顾问,提供优质、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提高新疆中小学校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素质。通过“版画创新实践”“绘本计划”等一系列艺术实践工作坊、教师理论学习等专题学习活动,实现艺术双提升、双向发展和教育,达成高校与中小学美育研究与教学实践联动、双向发展的共赢。

        在教育资源不充分的地区,依然可以通过微课送教等形式,共享教学资源,助力乡村美育。通过美育微课,少年儿童了解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的贡献,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才能使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更加美好,铸牢乡村中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充分发挥师范特色以及美育教学的优势,依托“石榴籽计划”项目积极投身乡村美育浸润工作。坚持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基本遵循,着力开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美术教育。师生以乡村中小学校美育教学为课题进行多维度研究,浸润社会、服务边疆,为推进新疆美育贡献当代美术学专业大学生的应有力量,以美育之花滋润边疆文化。

        (作者为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系主任)

        责任编辑:静愚
            声明: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国画家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国画家网]的价值判断。
        Processed in 0.096(s)   1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