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与发展的再认识

      作者:核实中..2015-08-11 15:01:22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中国水墨人物画,这一艺术形式自开创以来己有近千年历史,是中国画中成熟最早的画种。20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徐悲鸿、蒋兆和等老一辈中国人物画家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下,用西方造型观念和方法来改造中国画的造型观念,丰富和弥补了传统水墨人物画的技法,更大地拓展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力,使得水墨人物画不仅继承了传统写意人物画的笔墨因素,更是把造型、色彩以及画面的构成、意境的营造等多方面的因素也纳入了同等的位置,我们完全可以说当代水墨人物画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写意人物画了,它是传统写意人物画在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新的发展面貌和表达方式,有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特征和情感体现。

        艺术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它具有较强的反映当代生活形态的能力。因此,对于水墨人物画创作而言,则更容易体现其责无旁贷的重负来。因为人物画的创作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它所反映的是不断地改变和创造现实生活的人。随着中国社会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世界文化的日益紧密的交流,水墨人物画的发展也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当代水墨人物画如何进一步深入发展,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

        一、艺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识

        艺术作品是生活的反映,而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这是我们对于艺术与社会生活关系的一个基本认识,也是对美术发展客观规律的一个基本认识。

        人物画的特点就是直接以生活主体的人作为表现的对象,它要表现人的社会活动,反映出画家强烈的主体意识和精神追求,反映出画家对于生活的认识,对待生活的态度。所以说,生活是一个艺术家或艺术作品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作为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者,首要的任务就是坚持不懈地深入生活,研究当今社会人的存在状态的真实,研究当今世界的真实,把对人性的真诚关怀融入自己的作品中,不断开拓创新,在生活中发现题材,探索艺术形式,锤炼笔墨语言,挖掘美,表现美,方能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充分体现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造型与笔墨发展的思考

        从事人物画创作,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整个创作的灵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创作的成败。这就要求画家在作画之前去了解和熟知你所要表现的人物个性,并斌予思想、性格、气质等。我国现代著名人物画家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阿Q像》等代表作品,将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形象塑造力和表现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具有史诗般宏图而悲怆的《流民图》以凝重苍郁的笔墨和高度写实的人物造型,充分表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旧中国的苦难。对于造型的研究与表现如同对待笔墨一样,每位画家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他们在生活中,,依照各自的审美情趣,结合时代特点,选择着自己的造型方式。因此,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要最大限度的发挥以塑造人物为主的特长,用生动而准确的人物形象去感染人、打动人、而不是靠技艺的花样翻新哗众取宠。

        对于笔墨的认识与把握,实质上是对中国画的认识与把握。清代画家恽南田说:“有笔有墨谓之画”。清代唐岱《绘事发微》中的笔法、墨法篇:“用笔之法,在乎心使腕运,要刚中带柔,能收能放,不为笔使,其笔须用中锋。能用笔锋则落笔圆浑不放。”“用笔之要,存心要恭,落笔要松,以恭写松,以松应恭,始得收放,用笔之诀也。”“用墨之法,古人未尝不载,画家所谓点染皴擦四则而已。此外又有渲淡积墨之法。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1]。这些精辟的论述指出了笔墨的作用与重要性。

        笔墨,是中国画塑造形象、传情达意的语言、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和手段。石涛有句名言:笔墨当随时代。的确,笔墨作为中国画造型艺术语言,经过历代巨擘们竭心尽虑的思考与实践,将其表现力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笔墨是不断发展的,不断丰富的。好的笔墨应该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但笔墨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只能在对生活的再表现中获得,脱离了“人”的表现,笔墨也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方向应是深层次的去表现当代人,在这过程中,去解决创作思想与表现手法、工具材料之间的矛盾,完善造型与笔墨之间的关系。

        三、传统与创新的重要性

        “美术总是在不断的创造与继承的辨证统一过程中向前发展着,这是美术自身运动的历史所揭示的一个普遍规律。”〔2〕这就是说,继承与创新正是当代水墨人物画自身绵延发展的内在机制。继承学习中国绘画的优良传统并使之得以弘扬,是每一个中国画家的历史使命。

        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发展是传统中的伸延和现实中的拓展,需根据个性有感而发,找到思想意识与材质媒介最佳的融合切入点。继承传统是创新的基石,传统的出路是在与外来体系的并存对照中,用新的框架、角度和方法重新深入地研究传统、分析传统。在这种研究中,传统将重新被认识,将重新展示自身的意义。张大千先生说:“学古人,要进的去出的来,师古而不泥古。要不落前人案臼,要有个人风格。”[3]。可见,继承并不是盲目的继承,而是带有创造性的继承,是在继承中有所突破和发展。我们不仅要从传统中学习和借鉴,而且还要跟西方的绘画大师学习,不仅要了解当代向出色的画家学习,而且更要在创作思维上,保持活性和创造力,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艺术创作永葆活力。

        参考文献:

        [1] 于安澜著:《画论丛刊》(上)[C],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版,P242。

        [2] 王宏建 袁宝林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7月版,P375。

        [3] 李永翘著:《张大千论画精粹》,花城出版社,1998年版,P12。

        注:此文于2009年10月发表在专业核心学术性刊物《美术观察》第十期。


        Processed in 0.067(s)   1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