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生活》栏目——艺术家的读书生活

      作者:核实中..2015-03-10 15:49:28 来源:中国国画家网

        作为艺术家,您喜欢读哪类书籍较多?

           个人而言,哲学书最多。

           如果从时间的脉络展开说,从大学起我就一直在不停地看书,且侧重点随着时间而不断偏向哲学。

           20-24岁,自认为看了全部的王朔,王小波,米兰.昆德拉,还有国外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部。那时还看尼采、黑塞、奥威尔、弗洛伊德、毛姆、塞林格、萨特、福塞尔、加缪、劳伦斯、鲁迅、高尔基等等大家都认为有名的人。

           就好像罗列了这么多一样,总结一下,其实有时候就只是追求了数量,有些书根本就没怎么看懂,看太快了只为看过和虚荣心。比如《浮士德》只记得魔鬼和主人公的交易,为什么就不知道了。还有一些哲学,因为没有生活,理解起来也很费力。

           25岁,读到了了凡四训、金刚经、楞严经、还有台湾高僧的 “佛说八大觉经”等等。粗浅沾到一点佛法吧,看完人就“飞”了。有天走在小区的路上突然内心一片刻骨铭心的超脱,那是我人生里第一次领悟到精神的力量是如此汹涌。25岁时看佛经的体验,让我体会到了宗教“精神控制”的力量。

           26岁,偶然的机会听了于丹谈论语,听了3遍,快活地不得了。于是接触到了《老子》《论语》《庄子》《韩非子》《孟子》等。至此,中国古典文学的大门算是向我敞开了一点。然后我跑到书市上把那5元一本的中国古籍买了一大摞估计有20来本。名字比较牛的有《梦溪笔谈》《文心雕龙》等等。这些书里最爱是《老子》。从26岁到30岁一直在看,个人认为他一定程度上道出了世界的本质,的确是人间界的神。

           27岁,了解到了《圣经》,常常去教堂。体会尤甚的是这里是一个严丝合缝的场,任何疑惑在此都有一个完整且略带强硬的解释。社团里面的人们友善着微笑着,用圣经里的语言解释着一切。

           同一时期,在画画时也常听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的讲座,从古到今,依旧很飞,常常听好多遍。认识了黑格尔,比较佩服斯宾诺莎,很喜欢柏克莱。

           28岁,因为对世界的疑惑很多,就找一些感兴趣的哲学书来看,粗略懂得了《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说些什么,《理想国》所追寻的境界。以及甚至一定程度上用伊壁鸠鲁的观点来归纳自己的生活,乐此不彼。后来决定来一次梳理,用一年半的时间看完了《世界哲学史》。从古希腊的泰勒斯开始,到中世界的宗教哲学,到理性主义经验主义,到存在主义到当代……有些懂了,有些依旧难以理解。

           至此,我想说的是,哲学让我走进了一个空灵虚静的空间,与其说我去找书看,不如说我在寻找内心的共鸣。


        您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

           标准是“因为怀疑,所以寻求。”其实呢,只是为内心的种种不确定寻找慰藉罢了。

           从2010年的某日傍晚 “顿悟”的那个瞬间起,我理解到其实也许在这个空间内根本没有真正的答案。我们是做试卷的人,是被试练的人,是关在监狱里的人。是不同宗教,思想体系里的所谓“存在”而已。“真相”在“活着”以外。那么书籍能带给我们的真的很有限,好在他能给想太多的我带来一些共鸣,让人不觉得太孤独。

         

        目前正在读的书或者最近读过的书是?

           在同时看3本书。1.莫言的《丰乳肥臀》,因为流行,所以瞻仰。2.《哲学100例》,比较深入浅出,其实就是点到为止而已,看起来轻松。3.《死亡笔记》,因为有了迷你IPAD,所以想感受下用它看漫画是什么感觉。


        您为大家推荐的书是?请说出推荐理由?

           不是很想为大家推荐什么书,只是想推荐一个看书的观点。那就是:大家去看自己想看的书,看什么都可以。理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


        您认为阅读给您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看书可以让我的大脑有一种潜入无限深蓝的快乐。我称之为理性的快乐。

           以前看书是为了了解未知,让自己可以深刻起来。

           现在,发现自己更加不明白这个世界了……

        Processed in 0.063(s)   11 queries